二月二龙抬头是什么意思,二月二龙抬头有哪些习俗

图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龙头又名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等,民间传说每逢二月初二日是掌管天上云雨的龙王头天,雨就会逐渐增多,所以这一天被称为“春龙节”。 我国北方流传着“二月二、龙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间谚语。 那么,就来看看二月二龙头有什么风俗吧。

吃龙食二月二日饮食也有一定的讲究,这一天的饮食多以龙为名。 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叫“扶龙须”,吃饭叫“吃龙子”,吃馒头叫“吃龙眼”,吃饺子叫“吃龙耳”。 这一切都是为了唤醒龙王,祈求龙王一年好天气,收获好收成。 当然,各地有不同的食物,吃春饼是一种普遍的习俗,明《酌中志》的书中写道:“二月初二,各家用黍面枣饼油煎,或白面和薄煎为煎饼,名曰‘熏虫’

理发二月二日理发店很忙。 这一天每个人都得理发。 “过年不理发”这句话在民间传开,很多人在腊月理完头发后,一个月都没理,一直等到“二月二”。 为什么要在“二月二”那天理发呢? 据说在这一天剃头会很受欢迎,成为福星高照。 因此,民间谚语说:“二月剃头,一年四季都有精神。” 这天整理了头发,收到了很好的颜色,好像一整年都一帆风顺。

接“姑娘”二月二还有一个重要的习惯是迎接“女儿”。 也就是说,因为老家的人要迎接出嫁的女儿,所以有“二月二,带女儿去”的说法。 苏北人的礼仪很多,其中过年的时候“女儿”不能回老家住,从初二开始回老家上了年纪之后也要当天回婆家。 但是到了2月初2日,老家的人来接女儿,住几天。 一个是过年的时候忙着工作,很累,所以来老家接你好好休息。 另一个是犒劳她,因为新的一年刚开始,又会很忙。 来接我的那天,“女儿”不仅吃喝玩乐,还聊天,轻松愉快。 城里人“带女儿去”,就是女儿和女婿一起带回来,吃很多饭。 这种风俗在我国北京和北方的很多地区也很流行,在很多地区一直持续着。

引龙山西最重要的风俗是“引龙”,晋西北人称“司倩龙”,二月二早晨太阳没出山之前,家家户户都要提桶去河边、井里打水。 汲取时,桶里有铜钱,提水后边走边洒,到家后把剩下的水倒入水槽,找回了“钱龙”。 引导前龙的时候不要说话,以免吓到前龙。 在豫东一带,阳历二月二日早晨,家家户户要把炉灰囤积在院子里、大门外。 也就是说,把草木灰放在长柄铲子上撒成圆圈,在圆心放上不同的粮食,其实是对农民粮食丰收的祝愿。

祭社南方的“二月二”仍在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传承着祭社习俗。 另外,像桂东客家地区一样,有龙抬头的祭祀习俗,形成了以祭祀社习俗为主的新“二月二”习俗。 土地神旧称“社”“社神”,传说是管理一方土地的神。 “地载万物”、“地积财”,产生了人类对土地的崇拜。 进入农业社会后,把对土地的信仰和农作物的丰收道歉联系起来了。 我国南方一般供奉土地神,又称“土神”、“福德正神”,客家人称“土地伯公”。 “二月二”日习俗内容丰富,主要活动是祭祀土地、聚社会饮酒、敬神、娱神娱人。

炒玉米传说中每年二月二日炒玉米的传统是纪念义龙为了解决人间的旱灾之苦,甚至不惜冒犯天条。 传说玉龙不忍心人民抗旱,义助人民冒雨被玉帝囚禁,制定规定,金豆开花才能释放。 人民感谢玉龙的义举,一齐炒玉米,开花如金豆,将监测到的太白金星误认,将玉龙释放。 还保留了每年2月初的第二次炒玉米的传统。

不能做针线活女性们在这一天不能做针线活。 因为,苍龙在这一天必须仰望天下,用针刺龙的眼睛。 女性在起床前,会念叨“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 起床后用灯笼照房梁,照着房梁喊:“二月二,照房梁,蝎蜈蚣无处藏。” 有个地方的女性停止洗衣服,担心会伤到龙皮。

二月二龙抬头是什么意思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