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自然—通讯》杂志在线公布了扬州大学教授焦新安团队与德国吉森大学等机构合作完成的最新研究成果。 他们发现了新的超强毒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及其组成的HSL-II谱的遗传进化规律,揭示了其分子致病机制。 研究成果为李斯特菌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单核细胞增多李斯特菌是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对畜禽养殖业危害严重,甚至引起公众卫生问题。 该研究小组在暴发的李斯特菌病羊体中发现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高毒菌株,这些菌株构成新遗传进化亚谱系HSL-,定植于小鼠脏器的能力比已知超强力菌株高240~400倍。
论文共同社作者、扬州大学教授殷月兰通过基因组学分析发现,HSL-菌株同时携带了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毒力岛1(lipi-1 )和李斯特菌毒力岛2 ) LIPI-2 )的基因簇进一步研究表明,HSL-菌株具有独特的半乳糖修饰壁磷酸,赋予该李斯特菌新的血清型4h表型特征,可显著增强菌株对宿主的侵袭致病能力。
论文作者焦新安在《中国科学报》中写道,李斯特菌是两个致病种自然重组后新出现的HSL-II菌株具有独特的遗传进化和表型特征,传统生化鉴定和国际上通用的血清型鉴定方法可有效地对其进行鉴定HSL-菌株的遗传进化及其分子致病机制的阐明,为利斯特菌快速鉴定方法的建立、诊断试剂的研制以及疫苗的研制奠定了重要基础。 (记者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