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分析一、高质量发展指数时空演变特征分析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的实际情况,发现二六—二一三年所有省市实际GDP增长率基本在10%以上,只有上海和浙江在10%以下,而二一四年有十个省市实际GDP增长率在此,假设为二一四年
(() ) )年样本均分布在A、B、D区,C区样本数为零,表明不存在增长率较低且发展质量较低的评价对象。 在a、d两个区域的样品数为78个,占88.64%;在d区域的样品共有57个,占64.77%。 另外,b地区样品10个,均为东部地区省市,仅占11.36%。
可见,二六—二一三年长江经济带发展模式主要是追求经济快速增长,缺乏对发展质量的关注。 (() ) )年,A、b两地分布样品59个,占89.40 %;B地区分布样品54个,占81.82%,高质量发展地区样品所占比重大幅提高。
同时c、d两区域样品只有7个,所占比例为10.60%,与2006—2019年相比大幅减少。 二一四—二一九年长江经济带追求高质量发展,高经济增速已不是其主要目标。 通过以上分析,本文认为,二一四年前后长江经济带由高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东部地区相对于中、西部地区过渡得更快。
二、高质量发展子系统分析揭示了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各地区和整体高质量发展的特点,本文将视角从高质量发展综合层面转移到高质量发展经济基本面、社会基本面和生态环境基本面三个子系统,对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特征有更细致的认识
通过测度子系统的发展水平,可以揭示各发展主体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和短板。 本文采用CRITIC—熵权法权重相结合的TOPSIS模型计算子系统得分,并将其排名与高质量发展指数排名进行比较。 从区域看,经济基本面得分呈现东、西、中部递减的特征,这与高质量发展指数不同。
从年均增速看,上海经济基本面得分年均增速最高,为2.77%,其次为湖北的2.54%,这可能是湖北在中部地区四个省份高质量发展指数最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各地区经济基本面得分年均增速呈现东、西、中部递减的特征,同时只有东部地区年均增速高于整个长江经济带,这与高质量发展指数正好相反。 可见,东部地区经济基本面在长江经济带最优。
此外,抽样期间,大多数省市经济基本面得分总体上升,但部分省份仍有下降。 从区域看,社会基本面得分呈现东、中、西部递减特征,这与高质量发展指数相一致。 从年均增长率看,贵州社会基本面得分年均增长率最高,为5.09%,社会基本面绩效的快速提升可能是贵州高质量发展指数居后、年均增长率最高的重要原因。
各地区社会基本面得分年均增速呈现东、中、西部递减的特征,这与高质量发展指数相一致,但同时只有东部地区年均增速低于整个长江经济带。 这与高质量发展指数相一致,值得注意的是,西部地区四省市社会基本面得分年均增速均超过4%,全地区年均增速达到4.63%,比其他地区高出一个多百分点,十分亮眼。
东部地区社会基本面得分高于其他地区,但上升速度不如其他地区,西部地区社会基本面强劲上升。 从区域看,样本期生态环境基本面得分没有贯穿全过程分布特征,东部地区得分最高,中、西部地区比较接近。 从年均增长率看,江苏省生态环境基本面得分年均增长率最高,达到14.53%。
远高于其他省市,其次是安徽省8.17%和云南省6.19%,较高的年均增长率可能表明这三个省市的生态环境迅速改善。 各地区生态环境基本面得分年均增长率呈现东、中、西部递减的特征,同时只有东部地区年均增长率高于整个长江经济带,这与高质量的发展指数正相反。
东部地区在生态环境基本面上的成绩仍然优于其他地区,其得分年均增长率远高于中、西部地区,这可能表明东部地区率先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在生态环境修复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 此外,抽样期间,大多数省市经济基本面得分总体上升,但部分省份仍有下降。 其原因可能是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时,没有同步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本文计算了二六—二一九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经济基本面、社会基本面、生态环境基本面改善TOPSIS得分排序与高质量发展指数排序之差,若排序不存在差异,则排序差矩阵中相应因素为“0”,排序相对高则为“1”,相对
由于平均值也为0,可以通过计算该矩阵的标准差来衡量排位差异偏离0的程度,标准差越大,子系统表达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一致性越弱。 基于排名差矩阵分析子系统表达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一致性如下。 经济基本面得分与高质量发展指数排名差的标准差为2.1453,排名一致的样本比率为27.27%。
同时,序列差异最多为6个序列,序列差异为一个序列的样本比例为28.57%; 位次差为2个位次的样本比率为18.83%; 位次差为3个位次的样本比率为13.64%; 位次差为4个位次的样本比率为7.79%; 不同位次5个位次的样本比率为1.95%; 位次差为6个位次的样本比率为1.95%。
社会基本面得分与高质量发展指数排名差的标准差为1.308644.16%。 同时,顺位最多第4位,顺位第1位的样本比率为35.06.94%2.60%3.25%。
然后对这些指数进行描述性分析、动态演化分析、区域差异分析、收敛性分析、时空演化特征分析和子系统分析。 本文从省市、地区和总体三个维度对高质量发展指数进行了描述性分析,比较了高质量发展指数的绝对大小、地区平均和年均增长率。 高质量发展指数的动态演化分析包括两个部分
一是绘制关键时期长江经济带东、中、西部及总体核密度曲线,分析高质量发展指数的分布特征。
二是计算高质量发展指数Markov的转移概率,分析高质量发展指数的转移特征。 本文利用泰尔指数探索高质量发展指数的区域差异,在进行相关分析时将泰尔指数分解为区域内差异和区域间差异,并将区域内差异分解为东、中、西部区域内差异,计算各类泰尔指数对总体泰尔指数的贡献率,并判断差异的主要来源。
本文对高质量的发展指数进行了收敛和收敛分析,在条件收敛验证部分以经济水平、产业结构、动力结构、政府干预和城市化水平为控制变量。 然后将实际GDP增长率和高质量发展指数分为两个水平,根据样本在各地区的分布情况推算出该时期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模式。
本文利用CRITIC—熵权优化传统TOPSIS模型,计算各子系统优化TOPSIS模型的得分,对其进行描述性分析,计算子系统得分排序与高质量发展指数排序的差异,计算排名差异的标准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