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质量不过关还涉嫌有偿删帖?安利公司陷入信任危机

你听说过“安利”吗?

安利,在人们心中早已成为一个符号。在网络搜索“安利”,结果显示它的引申义为“强烈推荐”。

“强烈安利你这部电影……”如今安利常常作为一个动词高频出现在人们的话语中。但这个名字的“本尊”安利公司,近年来陷入了信任危机。

厨房油污清洁剂检验结果不尽人意

近日,安利重回公众视野中。据《中国消费者报》报道,4月11日,上海市消保委发布20款厨房油污清洁剂样品比较试验结果,以五颗星为满分的去污能力检验中,对于陈化7天的油污,多款产品去污力明显下降,包括安利品牌在内的11款样品去污力低于50%。

上海市消保委指出,厨房油污清洁剂最重要的功效就是去污力。本次比较试验围绕消费者关注的去污力、刺激性等方面,参照GB/ T35833-2018《厨房油污清洁剂》等标准,对样品的总活性物含量、碱度、pH值、腐蚀量、去污力、刺激性等展开测试,并结合数据进行星级评价。

去污力星级评价标准为:陈化1天去污力,5颗星达到99%,4.5颗星在90%-99%之间,4颗星在80%-90%之间,3.5颗星在50%-80%之间,3颗星小于50%;陈化7天去污力,5颗星大于90%,4.5颗星在80%-90%之间,4颗星在70%-80%之间,3.5颗星在50%-70%之间,3颗星小于50%。

曾卷入“580余万元负面删帖”风波

除了产品有质量不过关嫌疑,此前安利曾卷入花费580余万删除负面帖子的风波。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的(2019)鄂10刑终141号判决书显示,北京迪思公关顾问有限公司、春鼎秋华(北京)公共关系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北京环宇趋势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九富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均从事公关业务)和吴秋敏、何伟,违反国家规定,以营利为目的,通过信息网络有偿提供删除信息服务。法院认为,上述公司和个人扰乱市场秩序,情节特别严重,其行为构成非法经营罪。此次公关公司删帖事件涉及多家知名企业,其中聘请公关公司删帖金额最大的公司之一即安利公司。

裁判书显示,2015年7月至案发,迪思公司与安利公司签订了三份百度SEO(搜索引擎优化)合同,分别是《百度SEO管理合同》、《2016年百度平台SEO管理合同》、《百度平台搜索引擎优化管理服务合同》。这三份合同中的SEO项目就是针对关键词在百度搜索呈现的内容进行优化,使有关安利的正面信息明显露出,负面信息减少或不可见。按照合同约定,迪思公司使用删除、屏蔽、下沉等手段在百度搜索引擎上清理涉及安利公司的负面信息。被告人姜炜在担任迪思公司大数据中心负责人期间,为了删除安利公司负面信息,通过QQ在网上找到专门从事有偿删帖业务的被告人吴秋敏、何伟,谈好价格后,姜炜将其部门搜集的相关帖文链接发给吴秋敏、何伟进行删帖。吴秋敏、何伟共为姜炜删除、屏蔽帖文1800余条,姜炜代表迪思公司向吴秋敏、何伟支付删帖费用143万余元,迪思公司通过有偿删帖服务向安利公司收取巨额费用,非法删帖经营数额为5846971.98元,违法所得共计4415697.98元。案发后,迪思公司退缴全部违法所得。而据被告人姜炜的供述,迪思公司执行安利公司三份合同使用的技术干预方法有删、屏、沉、刷、链五种方法。

据被告人吴秋敏的供述显示,其删除的大多是在百度知道、贴吧、天涯社区、中华论坛、新浪等网站上涉及安利、恒昌、玖富、品今、善林等公司的负面帖文和小部分视频,收费价格为百度知道100元每条,贴吧150元每条,天涯社区1200元至1500元每条,中华论坛600元每条、新浪100元每条。

在上海亿达律师事务所律师董毅智看来,司法解释出台多年,依然有人顶风作案也反映出很多问题。首先,公民对于有偿删帖涉及情节严重的非法经营罪的认识还十分单薄。另外,从此案可以看出,有偿删帖无疑是一条利润丰厚的黑色产业链,而且,由于互联网时代中,各种网络信息对一个企业甚至一个人的影响都是十分巨大的,这是驱使着一些人步入这个黑产的动力。

删帖雇主为何没被追责?

实施“有偿删帖”或安排“有偿删帖”的公司或个人都被一一判刑,但案件中雇佣公关公司的安利等公司为何没有被处罚呢?北京志霖律师事务所律师、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中心特约研究员赵占领表示,客户的情况与公关公司的情况不同。一方面,如果他们希望删除的是有关竞争对手的信息,那么有可能涉及到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或针对个人的诽谤罪等,不过,公安机关对于适用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时是十分谨慎的。第一,会因此引发很多争议,特别是涉及互联网的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犯罪行为,基本没有门槛,从而导致公安机关沦为犯罪嫌疑人打击竞争对手的犯罪工具;第二,若公安机关调查公关公司的过程中,其雇主隐藏了证据,或者极少地留下相关证据材料,会导致公安机关很难取证。“然而,该案中的企业的目的是雇佣他人删除自己的负面消息就很难被定义为刑事犯罪。”赵占领认为,雇佣公关公司的雇主并没有非法经营罪构成中的非法经营行为,无法构成非法经营罪。

对此,北京龙基律师事务所律师刘树森持相同看法,他认为,雇主除了不构成非法经营行为以外,也不构成实施非法经营行为的主体要件,所以很难追究雇佣公关公司和“水军”有偿删帖的刑事责任,“关于如何追究雇佣公关公司有偿删帖的雇主的法律责任,目前,相关法律法规还存在空白”。

有偿删帖是对消费者真实反馈的打压 需加大力度监管

有偿删帖行为看上去“你情我愿”,实际上扰乱了市场秩序,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北京志霖律师事务所律师、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赵占领表示,这些所谓的“公关公司”向公众传播虚假的信息、将真实的信息屏蔽掉或排后,从而导致公众获取的信息要么是不真实的,要么希望看到的信息无法获取,不但侵犯了公众的利益,同时影响和干扰了正常的舆论。

对很多企业而言,一旦遇到负面新闻和事件之后,立马想到的应对方式就是删帖、打舆论战。当民意和事件舆情被明码标价,定性为商品,当用几百万元就能“操控”舆论走向的时候,对消费者来说又还有什么公平可言呢?有偿删帖,往小了说是以不合理手段“维护”企业形象,往大了说是对消费者合理发声的打压。

诚然,安利公司在这次风波中并未承担法律责任,但这种侵害公众知情权、打压公众合理发表言论的行为一经发现被报道,势必会影响公众对公司的信任。这也给其他企业带来警示:产品被爆出质量不过关等问题,不改善产品质量本身而惯用删帖等行为混淆视听、侵害公众权益,如果这种思维不改变,日后还会面临“翻车”。另外需要重点关注的是,营商环境的健康运行不能只靠企业的自律,此类事件中,有关部门应进一步细化相关规定,规范公关公司活动和行为,从源头制止此类有偿删帖行径,让此类侵犯消费者权益的事件不再继续上演。

文章来源:余平,侵权必删,特此 鸣谢

免责声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