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2》4D沉浸观影,感叹中国电影工业的强大和人性的光辉

61岁的刘德华可谓是见过无数大风大浪,但他在拍摄《流浪地球2》时却把他也给震撼到了,因为他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宏大壮观的拍摄场面。

这么形容可能还比较空洞,郭帆导演直言在拍摄时因为参演人数过多,几千号人导致吃饭都成问题,可见剧组之庞大。

《流浪地球》作为国内电影票房最高的一部科幻电影,它在一定程度上承载了华人观众对于中国顶级科幻的伟大情怀。

原著作者刘慈欣凭一己之力将中国科幻,抬高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将大刘的《流浪地球》结合中国电影工业的水平,将其影视化成功呈现在观众面前,未来科幻场景的震撼,加上电影院巨幕的视觉体验,花几十块钱就能够享受一场视觉盛宴,这本身对于人类历史而言也是一场科幻。

大年初一和大年初二全场爆满,几乎买不到票,抢了两天的电影票,才有幸买到了4D观影的机会。

当然这也是愚记第一次观看4D电影,跟着剧情摇晃摆动的座椅,还有头顶上吹来的寒风,在剧情的感官程度上又上升了一个层次的体验。

全程三小时,走出电影院的那一刻,内心久久不能平静,甚至回想起剧情还有点热泪盈眶。

中国科幻电影终于达到了世界顶尖水平,中国的科技终于在电影的维度上,成为了全球领先梯队。

如果说对于电影还有什么一点期待?真希望画面是3D的,这样的话,也许震撼程度会更加强烈一点。

作为刘慈欣的铁粉,他的科幻电影其实更多的并不是探讨未来科技,而是全篇对于灾难面前人性以及全人类抉择的展现。

无论是《三体》还是《流浪地球》,亦或是《球状闪电》《乡村教师》,这里面对于人性的探讨,大刘总是不吝笔墨。

《流浪地球》IP影视化有两大功臣,一个是导演郭帆,一个是原作者刘慈欣。

是两人一起的鼎力协作,才将中国科幻有机会在原著小说的基础上,得以影视化呈现出来。

总而言之就是《流浪地球》系列电影有大刘的兜底,有顶尖导演的苦心孤诣,还有无数为电影付出热血和汗水的幕后工作者们。

作为国产科幻硬核大片,可以说全场高能,最近三个小时的电影有无数名场面值得观众回味无穷。

除了那些硬科幻,对于未来设想,包括太空电梯的实现、无人机、机器人,甚至是人工智能觉醒的AI,这些都是非常硬核的东西,在未来也一定会实现。

感谢郭帆导演对于太空电梯的长篇描写,真的太震撼了,无以言表的震撼程度。

看了网上很多大佬写的长篇推文,对于电影里面很硬核的东西,都有非常深入的探讨,本文也不想继续锦上添花,想要对电影中很“软”的东西,在此和大家分享见解。

硬的是科技,软的是人性,结尾彩蛋,相信观众很多都看了,摧毁太空电梯方舟号空间站、月球危机、土星引力危机的幕后大佬都是高级人工智能550w系列。

机器可以有理智的思考,但不一定会有人性,因为人始终是感性的,将全人类的命运托付在一个人工智能机器上,这真的是一场必定会输的豪赌。

在月球危机期间,月球马上就要到达洛希极限,地月之间的引力将把两颗球体吸在一起,导致全人类即将灭亡,本来人类可以用核弹将月球毁灭。

但筹集了全人类研发的核弹,成功部署在月球上之后,却还是没有办法将所有核弹逐一全部解密。

里面一个负责这项工作的外国长官感叹道:人类用最高的科技,最终防住的却是自己。

这句话用在世界即将毁灭之前,人类明明有机会极限救生,却因为自己研发的科技导致了自己的灭亡。

这句话放在这种情况下又是何其的讽刺,此处应该给电影一个高光镜头。

因为核弹没办法完全解密,最终必须手动引爆核弹,无数优秀的航天员被迫成为了敢死队,远赴月球手动引爆核弹,数千颗核弹同时爆炸,人类亲手摧毁了自己的月球。

在世界末日的灾难面前,这场戏真的在影院赚了太多人的泪水,建议大家去影院真实感受一下电影所带来的震撼,这种心情绝对是久久不能平复的。

电影对于人性的探讨真的很多,又比如在联合国是中国一直在坚持启用“移山计划”,如果不是中国人的坚守,想要带着地球逃离太阳系,这个想法根本就不可能实现,最终等待全人类的命运无疑就是灭亡。

月球引爆之后,地球必须要加速逃亡,已摆脱月球残骸,这时候要全球联网,同时启动地球上的所有行星发动机,是刘德华饰演科研人员等人用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守住了密钥,成功联网了全球。

是李雪健老师饰演的外交官,顶着巨大的压力赌上全人类的性命,始终坚信中国人能够做到,最后奇迹发生,这一刻人性在中国人的身上闪闪发光。

身为一名中国人,真的为这部国产硬核科幻电影感到无比自豪,当《三体》在国外爆火之后,也应该让所有国际人友人看一看中国除了《三体》还有《流浪地球》,当然以后还会有更多硬核大片。

让全人类为中国科幻喝彩,为中国人的默默坚守,为中国人的努力付出,为勤劳而智慧的中华民族而喝彩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