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黎明和张曼玉主演的电影《甜蜜蜜》因为解说视频登上了热搜。
但离谱的是,这不是一次关于经典电影的拆解与回顾,反而评论区泛滥着指责本片三观不正,对主演批判不断的留言。
“建议把‘看完它你才懂爱情’删掉,因为电影讲的是黎明脚踏两条船,曼玉也知道自己是小三,这种感情或许是真实的,但绝对不值得宣扬,更不能拿来作为爱情标杆,男女主这种关系,不被唾骂已经很礼貌了。”
【资料图】当经典作品遇上“三观党”,似乎也没人能逃掉审查不合格的攻陷。似乎只要凭一句“一星,三观不正”就可以将这部作品冠冕堂皇的否定掉。
【1】
借此争议,扒姐特意再次重温了这部豆瓣8.9分的电影《甜蜜蜜》。
拉上窗帘,关掉灯,沉浸式观影,时隔多年常看常新,突然读懂了豆瓣高赞的短评:看完电影,感觉像过了一辈子那么长。《甜蜜蜜》讲爱情,但不止爱情,电影记录了1986至1995十年间香港变迁,时代更迭的故事。
和当下执着“上岸”的青年们一样,三十年前流行“下海”,淘金热的香港赋予了无数年轻人做梦的空间。
在这里,黎小军的愿望很纯粹,多挣点钱,把女朋友接到香港一起生活。所以更多观众爱李翘的生命力,但这种生命力源于野心。
李翘说:“股票是香港的土产,像阿拉伯的石油、泰国的榴莲。”她的理想是成为香港人,买房子,把妈妈接过来同住,李翘充满希望,这里是香港,在香港只要肯拼命苦干,什么都可以。
在这里,他们因为年轻,总有无限种可能。哪怕最后股市惨跌,存款付诸东流。
黎小军和李翘相同又不同,彼此经历了相互嫌弃又互相需要的心理历程。
他们是爱情吗,或许是,但我觉得更多的是孤独下滋生的异乡人彼此依赖抱团取暖的温存感。
李翘喜欢麻烦黎小军做一些琐事,喜欢坐在他的自行车后座上短暂的放松和自我。
但大城市的颠沛流离和人潮汹涌,立足扎根的焦虑和压力相比,爱情又显得微不足道且无处安放。她可以狠心坦白,“黎小军同志呀,我来香港的目的不是你呀,你来香港的目的也不是我。”
所以面对选择鲍哥还是黎小军时,生存成了优先级,李翘一直无比清醒,鲍哥实现了她欲望和物质的满足,黎小军就成了“友谊万岁”。
恰恰因为此,李翘的角色很鲜活,有爱恨有情义有欲望有瑕疵。
豹哥落难跑路,他安慰李翘,傻女,回家洗个热水澡,好好睡一觉。明早起来,满大街都是男人,个个都比豹哥好。
但李翘仍然选择了和鲍哥颠沛流离,反而相约彼此摊牌日日相爱的黎小军在码头等了一夜,再次成了“弃子”。
《甜蜜蜜》讲爱情,但爱情从不是电影的优先选项。李翘懂得取舍,权衡利弊,黎小军亦没有一腔孤勇,也曾在未婚妻之间举棋不定。李翘在纽约街头因为一个酷似黎小军的人疯狂奔跑的时候,又让人觉得这爱刻苦铭心意难平。
更重要的是,剧中的角色,也都不是为情为爱做让步的工具人。
无论是自称Rosie的姑妈,还是为爱纹米老鼠的鲍哥,都展现了芸芸众生相。
活在看似荒唐记忆里的姑妈,威廉·荷顿承载着她对美好爱恋痴迷的臆想。
而在纽约街头的黑道老大鲍哥,对着陌生城市的小混混们流露的讨好、谄媚与无奈,最后客死他乡的唏嘘。
电影里的很多经典片段,至今无法被超越。
印象深刻的一句台词,“最近香港人都说要移民,不是去澳门,便是加拿大,国内的人都盼望来香港,香港人却盼望着到别的地方去。”
几十年过去了,好像什么变了,又好像什么都没有改变,只是敢讲的敢拍的却越来越少了。《甜蜜蜜》是连遭遇部分删减都会感到遗憾惋惜的存在,3分钟的视频讲解更不足以触及其十分之一的深刻。
【2】
可当互联网上充斥着“三观党”的批判。
“黎小军出轨。”
“李翘知三当三。”
《甜蜜蜜》被片面、肤浅地读解,扭曲了角色人物的原生魅力,更消解了电影中故事的深刻寓意,这是当代的一种悲哀。这种动不动就“政治不正确”,“三观不正“的审查风席卷了一波又一波的经典。
文学作品难逃。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被解读为”出轨男女的咎由自取”。著名长篇小说《红与黑》成了“凤凰男”上位的故事。放到国内,四大名著的《红楼梦》,贾宝玉被指“中央空调”、“妈宝男”,林黛玉矫情做作......
影视作品的审判更是无孔不入,它们出现在影评剧评,在弹幕在互联网的每处。今年《泰坦尼克号》重映,经典被拉下神坛,网上的争吵铺天盖地,“Rose是绿茶”、“Jack知三当三”、“心疼绿帽未婚夫”……
电影《英国病人》,被斥“把婚外恋说的冠冕堂皇”。就连《摔跤吧!爸爸》这类型励志电影也被批评为代言父权权威,激化性别偏见。《梁山伯与祝英台》也被拉出来批斗。
贾樟柯曾说,让道德主义长时间的施加于艺术,这种正义之名终将导致人文的灾难。以“三观正“的范畴规范文艺作品,只会将大众的思维引向单一和极端。何况,电影从来都没有担当指导人性之则,恰恰相反,电影诠释了人性的多面性。
何为“三观不正”,百度百科上的释意为,是在社会中带来的腐败现象严重。但在互联网上,它被赋予了颇多的意义,更充斥着薛定谔的“三观”,“不正”实为“不合”,甚至可以演变为一场立场不同的”绞杀“。
你再看他们的用词,及其匮乏且缺乏想象力,一味浮于表面的理解和批判。一切的流行,现象级,其实不过是时代的产物。文艺作品反映了复杂的人性,更展示了人性情感的多样面,我们透过他们看到时代的变迁。
“三观不正”本身是一种伪命题,何况将影视作品片面的以道德评估价值本身就是一种悲哀。
扒姐始终深信不疑,”电影发明以后,人类的生命至少比以前延长了三倍”,世界有多复杂,影视故事就有多复杂,人有多少种,电影就有多少种。甚至两者的关系始终是生活先行,艺术永远摸不到人性深处更犄角的地方。要用“三观正”去批判和衡量文艺作品,在真正复杂的现实面前,那脆弱的“三观”势必不堪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