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大事》十大看点

朋友推荐,让我看了电影《人生大事》,此片果然不错,因为我最喜欢看接地气的片子,这样的片子反映百姓生活,往往真实,和我们的距离近,更适合我的口味,我的人生信条之一就是——“关注民生、关爱弱势群体”。影片讲述了被父母遗弃的小女童哪吒小文和放荡不羁的浪荡子莫三妹因丧事结缘,经历打闹磨合,最终成为忘年交、亲如父女、难分难舍的故事,我想说说我观片后感觉到的十个看点,并适当加以评说。

看点一,莫三妹为了他心爱的女人熙熙与人争斗而坐牢,出狱后无所事事只好勉强操持殡葬祖业,经营“上天堂”殡葬店,干个体殡葬。他因为替小文外婆入殓,由此与小文的纠葛不断,最终关系发展到情同父女。

看点二,小文身世特殊。她生下来就没有父母,爸爸不知道是谁,妈妈生下她就弃她而去,漂到国外犯事坐牢,从国外回来相认孩子,小文不从,因为天生小哪吒个性的小文已经被他视为孙悟空的莫三妹(她喊三哥)降服,她俩的关系已经构成亲如父女的特殊人伦关系,难分难离。

看点三,小人物入戏、底层人入戏、殡葬人入戏,老少碰撞,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反映了一种既平常、又显特别(弃女和个体殡葬从业人)的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

看点四,小文因为亲情缺失,缺少家庭教育,有个舅舅想管她、但又受到舅妈的制约,舅妈嫌她是拖油瓶,遭受舅妈的嫌弃;只有外婆特别关爱她,和她相依为命;她也唯外婆话是从,所以她遇人遇事的口头禅就是,——“外婆说的”。外婆对她的教导和影响根深蒂固,外婆的话是她的圣旨。她不知生死,外婆已经寿终正寝,她不知道,她不许旁人碰她的外婆。当她明白外婆确乎不在了,回不来了,冒青烟上天变星星了,就只有留住外婆生前的录音、保住她对外婆的思念。

看点五,演绎个体殡葬故事入戏是大胆别致的创新题材,我们身边见到的从事殡葬业的都是开店卖丧葬用品的,至于给逝者擦身、穿衣等事项都是民间个人行为,基本不入行业,个体整形美容靠技术吃饭更是少见,更少见有子承父业、祖辈相传干殡葬这一行的了。

看点六,有人说,人生有三大事:出生、结婚、死亡。片中的老莫说,人生除死莫大事。他的话就是给影片点题——“人生大事”就是死。老莫说,“遇到什么挫折困难都不是事儿,因为除了死,人生都无大事。”老莫又说,“人生啊,就像一本书,哪个都要翻到最后一页,有的人画上的是句号,有的人画上的是省略号”。干他们这一行,年轻时成就了别人最后的体面,到最后也算是有了自己的体面。影片从小文外婆死开头,到老莫死剧终,演绎《人生大事》的故事,就是围绕一个“死”在推进剧情。老莫对他的“死”有遗愿,要死得与众不同;儿子已经正式入行,给他设计了借助礼花升天的热闹场景,确实不同凡响,老莫也算终于在完结“人生大事”的时候找到了自己的体面,不枉他一生为他人做嫁过许多衣裳。

看点七,以小文的童真,为被世俗眼光所不屑的殡葬从业人正了名,在她幼小的心灵中,他们是“种星星的人”,她给了干这一行的人的一个最佳的赞美。

看点八,结局大团圆。影片虽然是以老莫之死告终,并且喻示个体干殡葬这一行后继有人,但是编导还是给莫三妹的伙伴王建红和银白雪安排补办了一场婚礼,红白喜事相加,喻示人生也是生死相依,生生不息。婚礼之后,不管是出于恻隐之心、还是怜悯之意,莫三妹收留了小文母亲,邀请她入行,至少让这个苦命的女人有了安身之地,让她的亲情得以回归,也许莫三妹真的要当上名正言顺的“爸爸”。也许有人说,这样的设计是画蛇添足,但是我认为这样的处理却可以满足大众观片的胃口。

看点九,小文这个角色是推动剧情走向的“哪吒”,她搅乱人家的丧葬仪式,给他的“三哥”添堵;她给别人订制的骨灰盒画上满天星图案居然歪打正着因祸得喜;她自作主张给活人办丧事,拿下大订单,结果好事变成闹剧;她主动作为牵线人让莫家父子摒弃前嫌合力为“三哥”前女友熙熙的男人整形整容,既体现了“三哥”对给他戴过绿帽子的前女友的宽容,又在老莫的指导下学到了独门技术;她在幼儿园既有来源于她本人生活经历的恶作剧表演,又有“父女”参加亲子活动游艺的成功。由于她的这些令人啼笑皆非、既是恶作剧,又是小大人的表现,让他和他的“三哥”从对她的又气又恨转变到爱以复加,其依附关系上升为难分难舍的父女关系。

看点十,给活人办丧事虽然是影片的一个看点,但是我感觉它有《非诚勿扰2》的影子,在那个片子中,就有给活人办追思会的情节,不过那是正面的评价即将离世之人的场景。这个影片中活人办丧事是活人诈死,因为子女都算计着老者的房屋拆迁补偿款,他就想通过这样的场景看看亲人对他的真实面目。其实现代很多人都萌动着这样的想法,临死时自己看着自己风光一下,至于眼睛一闭、两脚一蹬,身后事,任人安排,管不了三七二十一。

(注:图片来源网络)

2022.9.15

作者简介:

彭一三,1955年生,1971年参加工作,先后任过银行职员、中学语文教员、教育、文化行政部门公务员,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贵州省文艺理论家协会会员,遵义市文艺理论家协会原副主席,遵义市戏剧家协会、曲艺家协会顾问,遵义师范学院、遵义电大、贵州新华电脑学院客座教授,首届全国书香之家,散文、评论作品多篇在全国、省市获奖,著有散文、评论集《生活的圈子》(四川人民出版社),主编纪实文集《红花盛开的地方》(贵州人民出版社),参与主编纪实文集《我的高考 我的大学》(西南交大出版社)。

来源:(今日头条:贵州集结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