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大家好,我是你们专注于不专业的电影解说小麦~
关于这部电影的剧情方面小麦就不在此过多叙述了,和上文提到的真实事件基本一致,只是在某些细节方面有所不同,那么接下来小麦就和大家分享一下这部电影带来的一些问题吧~
首先是权力对于人性黑暗面的放大。
我们先来看看威利·赫罗德成为杀人恶魔之前,当他作为一名在战争后期溃逃的普通国防兵,他和那些在战争中流亡的无辜百姓没有什么不同,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为了躲避追捕小心谨慎、四处逃窜,遇到那些与自己处于同样境遇的战友,他会主动帮助,共同谋求生存,这是威利作为一个人来说善良朴素的一面。
但是当他无意中穿上那套空军上尉的制服,看到前来投奔自己的士兵毕恭毕敬,仿佛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一瞬间得到了提升,那一刻,他内心的善良也就逐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人性的扭曲。再遇到和自己一样的逃兵,威利开始清除和收编,因为披着军官皮囊的他已经手握生杀大权,他以法律和制度展开的杀戮无非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因为在权力面前,人性黑暗的一面已经被无限放大。
其次是人们的盲从和选择性相信的心理。
人类的盲从和选择性相信的心理是始终存在的,即便平时都是这样,更不要说在当时德国即将战败的那个极端时期了。威利冒充军官的手段并不高明,换句话说他的演技并不精湛,甚至漏洞百出,但一路上不管是投奔而来的逃兵还是惩戒营的管理人员,又或者是酒屋的老板和农户全都没有质疑过他的身份,因为他们都需要有这样一个军官来满足自己的私欲。
就连事情败露后在军事法庭上真正的长官们都选择性“认可”威利的上尉身份,因为他们需要有一个所谓的“英雄”在战争后期领导士兵继续战斗,抵制日益膨胀的失败主义,这才导致了即便威利·赫罗德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但在军事法庭的审判过后依然被无罪释放。
也许我们会觉得那些对威利身份坚信不疑的人荒诞至极,不过仔细想来即便在如今的社会当中这种盲从和选择性相信的现象依然存在,就比如说对待一件事,当大多数人表示不喜欢或者评价不好的时候,很多人哪怕觉得它好也会盲目跟从大多数人的意见说它不好,甚至他们根本没有接触和了解过这件事情。
最后,这部电影最让人无法接受的一幕其实并不在正片当中,而是在影片结束播放字幕时的画面,那些穿着德国纳粹军装、开着二战军车的人来到了现代德国街头,抢劫、调戏妇女,甚至大摇大摆,毫不避讳。而那些被侵犯人权的人并没有反抗,也没有逃跑,这些拥有先进思想的现代人在面对这些跳梁小丑的时候显得那样温顺,实在让人难以理解,最后反倒是一名中年妇女奋起反抗。
在这一瞬间我想到了电影《浪潮》最后因为一场实验导致的失控场面,真实事件当中那位发起实验的教师直到多年之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还是一副胜利者的嘴脸,而那些参与过这场实验的学生至今都不愿意提起这件事,因为他们感受到了侮辱和戏弄。不管是《冒牌上尉》的字幕镜头还是《浪潮》与真实事件不同的结局,都是导演在向观众警示这样的行为并不可取,如果把法西斯主义视为儿戏,后果将不堪设想。
总而言之,《冒牌上尉》带给我们的反思有很多,也非常震撼,确实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