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徐坤微博超亿次转发,饭圈女孩真的如此厉害?

蔡徐坤微博超亿次转发,饭圈女孩真的如此厉害?

2018年,一个练习时长两年半,喜欢唱跳、rap、篮球的个人练习生,横空出世,开启了中国“101系”偶像选秀的大航海时代。

没错,这个人就是我们熟知的坤坤。

当然,这个坤坤不是“基你太美”的张坤,而是通过《偶像练习生》出道的蔡徐坤。

哈罗大家好,我是头上有犄角,大脑会思考的阿牛。

2018年的蔡徐坤,是各种意义上的顶流。

他出道后的第一支个人MV——《pull UP》,在发布短短十天之后,就获得了一亿的微博转发。

要知道,当时微博的月活也不过才4.46亿。也就说是,每四个微博用户里,就有一个人给蔡徐坤转发了微博。

这条一亿转发的微博,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假!

假得不能再假!把大众的智商赤裸裸地按在地上摩擦。

所以,蔡徐坤的一亿转发很快就引起了共青团中央、网民日报、电视等各大官媒的注意,并激起了网民群众对流量造假的持续声讨。

这就是“蔡徐坤微博一亿转发”事件。

后来,经过北京公安的调查,很快锁定了犯罪嫌疑人,并查封了一款叫作“星援”的APP。

这款APP可以不用登陆新浪微博客户端,就同时操作多个账号,帮助粉丝给自家idol转评赞。

ikun们(蔡徐坤的粉丝)就是利用这款APP,绑定微博小号,给坤坤刷假流量,做假数据。

最近,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了“星援”APP开发者——蔡坤苗的一审判决书,蔡坤苗因为“提供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被判刑五年。

通过“星援”和“应援宝”这两款刷微博数据的APP,蔡坤苗在短短一年间就获利700多万,在福建泉州买了三套房。

用实践证明了那个经典的段子——赚快钱的方法都在刑法里。

本来,罪犯受到法律的制裁,可以说是正道的光洒在了大地上。

但是让阿牛觉得疑惑的是,各大媒体纷纷以“蔡徐坤微博过亿转发幕后黑手”或者“幕后推手”这样的标题进行报道。

蔡徐坤微博过亿转发的幕后推手,真的只是一款APP吗?

封了“星援”、“应援宝”,虚假流量就能从此杜绝了吗?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其实对于这个问题,每个人都心知肚明。

阿牛也不卖关子,直接给出我的观点,偶像流量造假的真正黑手,是掌握了偶像生态的平台和资本。

在蔡坤苗的判决书里,我们能看到,“星援”、“应援宝”两款APP共有微博“大号”用户17万个,这17万用户绑定了3000万余个“小号”。

用膝盖想都知道,这17万的微博大号,不可能全是蔡徐坤一家的粉丝。

实际上,根据新华网的一篇报道,有100多个明星都被提高了人气。

比如新华网的一篇文章就指出,在“星援”APP被封后,记者随机浏览了朱一龙、杨幂、张艺兴、孟美岐等明星的微博,发现他们的微博转发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只不过蔡徐坤的一亿转发过于耀眼,于是成为了流量造假的课代表。

但是,如果我们把时钟往前拨动,你会发现一亿转发其实也只是个弟弟。

2018年3月5日,经过吉尼斯世界纪录的认证,主持人谢娜达到了一亿粉丝,获得了吉尼斯两项世界纪录——第一个累计粉丝数量达到1亿的微博账户;粉丝数最多的微博账户。

谢娜达到一亿粉丝的时间,在蔡徐坤一亿转发事件发生前三个月。而那个时候,“星援”APP还没有被封。

阿牛不知道吉尼斯世界纪录是怎么验证这一亿粉丝的,你们觉得这个数据有没有水分?

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大中华区总经理(Marco Frigatti)曾表示,“谢娜的粉丝增速十分惊人,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增长了近千万粉丝从而破亿。”

这句话,值得细品。

如果我们再把时间往前推到2016年,你会发现,微博过亿转发的第一人是王俊凯。

而早在2015年,王俊凯就因为一条微博转发超过四千万而获得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到了2018年,王俊凯已经拥有了三条转发过亿的微博,成为微博史上第一人。

除了转发过亿,还有明星的微博评论过亿。

2015年3月,鹿晗曾经转发过的一条曼联球迷俱乐部的微博,下方评论破亿,鹿晗也因此获得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一亿这个数字有点过于巨大,导致很多小伙伴可能不太懂是什么概念。

阿牛给你们找几个参照:

2023年,国外统计的全国人口数量是1.26亿。

2023年,北上广深杭,这五大城市的常住人口总和大约是8500万。

目前,整个B站通过答题的正式会员,才刚好是一亿。

除了蔡徐坤,谢娜的一亿粉丝,王俊凯的一亿转发,鹿晗的一亿评论,难道一点水分都没有吗?

讲到这,怕有人误会阿牛在给蔡徐坤洗地,所以阿牛必须要说明一下,蔡徐坤一点也不冤。

粉丝刷流量,他本身也是受益者,即便后来登上了电视、被人批判,那也是自食其果。

阿牛在调研的时候,看到很多蔡徐坤的粉丝,说什么“勿cue我家哥哥,刷量的不只他一个,他只是替罪羊”。

那你家哥哥出新歌的时候,你们怎么只cue他一个呢?

我寻思歌曲是团队合作的,除了歌手,还有编曲、作词、混音、调音等等,你们不是也只cue他一个人吗?

有奖哥哥一个人领,有锅大家和哥哥一起背,肯定不带这样的。

但是阿牛做这个视频的目的,不是为了批判某一个明星,而是想要透过偶像明星,去聚焦虚假流量背后的问题。

这两年有个很火的词——内卷。

本来这是一个社会学领域的学术词汇,但是后来经过大众传播,内卷的意思已经演变成了存量市场里的激烈竞争。

舞台上,idol光鲜亮丽、受万千少女喜爱。

但舞台之外,idol这个行业,是一个非常内卷的行业。

自从2018年,爱奇艺推出的《偶像练习生》大获成功以后,偶像竞演综艺就井喷式爆发。爱奇艺、腾讯、优酷三大平台,四年推出了十档“101系”选秀。

此外,还有《明日之子》、《国风美少年》、《中国新说唱》等各种类型的选秀。偶像团体往往出道即巅峰,出道半年就查无此人。

很多训练生来来回参加各种节目,刚出厂就返修。

同时,观众也逐渐审美疲劳,对这些流水线生产的工业偶像慢慢失去了兴趣。

为了迎合眼光越来越高的观众,平台只好挖空心思、绞尽脑汁。

小鲜肉看腻了,那就换30+的时尚姐姐;中国的训练生不够用了,那就找国际友人撑场子。

什么,你说真人也看腻了,那我们还有虚拟偶像。

阿牛感觉,再过两年,估计奥特曼和外星人都要来参加选秀了。

以前的偶像,都要经过多年的专业训练,数量少质量高,在国际舞台上甚至都有竞争力。

而如今,在平台的“偶像倾销”下,偶像的数量多、质量差,大家只能在国内互卷。

在如此茫茫多的偶像中,金主爸爸们根本不能分辨谁是真正有实力有影响力的优质偶像。

品牌方想要找代言,投策划,根本无从下手。

于是,表面上的流量数据就成为了重要的参考指标。

另一方面,平台方为了提高日活,提升流量,于是故意设置了各种榜单供粉丝打投。

根据【明星资本论】的不完全统计,偶像粉丝们需要参与的日常打榜,主榜有至少25个,子榜有77个之多。

这些榜单就好比是偶像明星的影响力考试科目,偶像的粉丝就是考生。

主修25门,选修77门,如果学校要设置这么多科目,学生们肯定要把校长吊在路灯上。

但是在资本和平台面前,不仅粉丝根本没有任何话语权,连偶像也没有提条件的权力。

游戏规则是别人制定的,一但参与就已经输了。

如果想要中途退出,那么不好意思,付出的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就只能沉没。

是不是感觉有氪金手游那味了?

实际上,偶像养成就是一种又肝又氪的游戏。

一般来说,粉丝打投需要用手机登录,输入密码,搜索投票,然后再退出。这样一套下来,熟练的粉丝大概需要40s。

一个偶像打投小组,一般每人每天需要在组长那里,领取至少200个账号进行投票。

如果是高三的追星族,通常晚上十点多才能回家,先写完作业,然后再开始为偶像打投。200、300票投完之后,一般已经到了凌晨两三点。

而且打投组还会组织抽查,不合格的粉丝可能会被踢除或者拉黑。

当游戏策划全是狗,游戏厂商不当人,必然会导致外挂的出现。

曾经有一些网络游戏就是这样,你如果不开脚本刷经验,游戏根本就玩不下去,以至于游戏官方甚至都默认了外挂的存在。

“星援”APP这样的一键打投软件,就类似于网游刷图的外挂。

当某一家粉丝开了挂,其他家的粉丝自然也不甘人后,于是大家都纷纷开挂,用魔法打败魔法。

红极一时的《绝地求生》,曾经有段时间遍地都是挂,每局游戏都是神仙打架。

而且挂根本就封不过来,因为《绝地求生》压根就没有反作弊系统。

在《半月谈》的报道里,阿牛发现,微博其实知道自己的问题。

微博负责人说,“微博面临的困难是实名制问题,大量虚拟运营商号被用于非实名注册”。

但问题我都懂,但我就是解决不了。

这就好比,游戏代码有bug,但是游戏厂商就是不改,只封外挂。那这外挂,你们觉得能封得完吗?

2018年,推特曾经做过一次注水账户的清理,两个月删除了7000多万账户,然后推特的股价就开始下跌。

后来推特干脆就不在财报里,公布月活和日活的具体数字。

相比于西方的这些愣头青,我们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就聪明了许多,我们会主动向警方报案,让公安机关帮我们清水。

由于整个行业的数据造假都十分严重,甚至直接催生了一门新的业务——数据脱水。

“数据脱水”是一个业内术语,就是指去掉水军之后的真实流量。

在咨询行业里,有一些机构会专门给品牌方提供脱水数据,赚取咨询费用。

2023年,北京举办过一次中国文娱金数据盛典。这个盛典,可以说是把娱乐圈的底裤都扒掉了。

盛典上,第三方机构的数据显示,2017年,整个娱乐圈的总无效声量占比61%。

2018年则更多,上升到了64%。

那么问题来了,首先,第三方机构的脱水数据是从哪获得,怎么获得的?

其次,连第三方机构都能提供脱水数据。

你们觉得,这些每天都在做大数据研究的互联网平台,本身是否掌握真实数据?

话只能说这么多,点到为止。

除了偶像明星,电视台、网红KOL、甚至电影票房,整个中国娱乐产业都沉浸在虚假的数据狂欢中。

2016年,光线传媒的总裁王长田,在第七届财新峰会上炮轰电视行业收视造假。

他说:“所有的电视剧、电视节目,他们的收视率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假的。”

2018年,导演郭靖宇发微博曝光收视率造假内幕:曾经某个电视台的总监邀请郭靖宇去拜访“收视率大神”。“大神”开价90万一集,80集共计7200万,并表示“如果早找他,剧早就播出了”。

郭靖宇导演拍过《娘道》这样的雷片,也拍过《铁梨花》、《打狗棍》这样收视率很高的年代剧,在业内也算是知名导演。

连他都遇到过这样的公然勒索,可以想象,在电视剧行业,收视率造假已经猖獗到了什么样的地步。

2023年,有一篇文章刷爆了营销圈——《一场新媒体巨头导演的“僵尸舞台剧”,真实还原现场,导火线:一条一夜爆红的视频,我们流量却为0》。

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深圳的创业者与微博某流量头部的MCN合作,双方设计了一个微博平台话题推广全案,进行矩阵式的宣传推广。

为了测试推广效果,这位创业者先找了该MCN旗下的一位博主进行测试,结果这一试就试出了问题。

博主给创业者制作的推广视频,一天的播放量就冲到了300多万。但是后台的成交量却为0,一单都没卖出去。

然后这个创业者,就去找专门的微博刷量服务商咨询。结果对方告诉他,达到同样效果只需要3500块,远远低于MCN的报价。

从偶像明星到电视剧,再到网红KOL,出镜带货,虚假数据无处不在。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阿牛觉得,问题就在于平台经济的模式。平台本身不生产实体,只撮合交易。

只有平台的数据越好,流量越大,才能吸引更多的交易双方。

目前整个文娱产业,主要的盈利模式是免费流量加品牌策划。平台要把策划卖给品牌方,就需要提供流量数据。

而偶像的粉丝为了自己的偶像更值钱,就必须化身“数字农奴”,日夜不停地帮偶像刷数据。

在这个过程中,粉丝不仅花了钱还花了时间。品牌方花了大价钱,却没卖出去货。

而偶像沉溺于虚假的数据荣耀中不能自拔,被谎言和吹捧惯成了巨婴。

处于中间的平台,既割了偶像,又割了粉丝,还割了品牌方,一鱼三吃。流量是真,平台赚钱,流量是假,平台也赚钱。

偶像三年一小换,五年一大换,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

但平台与其背后的资本却十多年屹立不倒,今天这个偶像因为什么负面新闻臭了倒了,明天就有新的偶像来代替。流水的偶像,铁打的爱优腾和BAT。

偶像身与名俱灭,不废平台万古流,流量永不眠,我们下期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