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至29日,2022年北京画院学术年会进行全程直播,29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相聚云端,以齐白石的诗歌为主题,兼及齐白石的生平及艺术等话题展开研讨和交流,助推齐白石研究热。仅11月29日下午,直播间就吸引了近两万人次观众“围观”。
齐白石晚年自谓“诗词第一,刻印第二,书法第三,绘画第四”,由此可见诗在他心中的重要位置。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王菡薇围绕齐白石的学诗经历及诗集流转进行了分享。她表示,齐白石初学诗时已经二十七岁,其后凭借自己的努力与老师陈少蕃的教授,开始了诗词创作。齐白石自知缺乏深厚的文学基础,在诗社时谦虚地向诗友们请教,出游归来后还常和诗友们斗诗,以提升自己的作诗水平。
齐白石的诗曾被王闿运、胡适等称作“薛蟠体”,对此,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谷卿谈到,“薛蟠体”虽为王闿运所发戏谑之评,但恰是白石诗的底色,齐白石终其一生也未回避和抹掉这个底色,让直言快语、天真率性的书写方式给自己的诗带来无尽意趣。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程羽黑表示,齐白石四十岁后诗风变化,脱略了对雅的执著,天趣横溢,又通过题画诗与画紧密联系,其返璞归真的境界使他的作品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极为独特的存在。
曾任中国驻日本大使馆文化外交官的贺怡兰,从日本版《巨匠齐白石的生涯》出发,首次揭示了齐白石与日本汉学家小泽文四郎的一段师生情。“小泽文四郎为研究清代学术来华求学,经友人张次溪介绍结识了齐白石,并拜师求教。小泽凭借忠厚的为人、严谨的学风、高超的诗文得到齐白石的认可,两人交往密切。小泽晚年在病痛中倾力翻译《白石老人自述》,向日本读者介绍白石老人的生平和艺术,不负师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