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没意识到,《忐忑》已经十年了。
1
2010年,龚琳娜在北京新春音乐会上演唱《忐忑》。
这首特殊的民歌没有歌词,只有“嗯哦唉哟”之类的语气助词。因为是录制成专业音乐节目播出,所以并未被多少人知晓。
几个月后,这段演出视频被网友上传到人人网,奇异的旋律和“歌词”,还有龚琳娜演唱时夸张的表情,短时间内让这首歌在互联网上有了爆发性的传播,迅速成为了一代网络神曲。
当时连王菲都发微博表示这首歌激起了自己“强烈的翻唱欲”,但一天之后,天后很快表示自己也对神曲无能为力。
点赞少是因为2010年的微博还没有“点赞”功能
如果放今天来看,大家都知道《忐忑》是个实验性作品,它也不再是龚琳娜的代表作。2014年,她在《全民星战》上唱出几乎让很多人“掀掉天灵盖”的《小河淌水》,听众认识到了她作为“民歌状元”的硬实力。
但在2010年,《忐忑》还是依靠网民对“恶趣味”的热情传播的,也和《爱情买卖》一样登上年度网络神曲榜。以至于写这首歌走红的状况,有责任心的正经媒体,都要反复强调
“这是旅德多年的声乐歌唱家龚琳娜”和“《忐忑》刚刚获得了聆听世界音乐作家作品演唱大奖”
。
即便在《忐忑》走红之后,龚琳娜还是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神曲歌手”的日子。
2
2012年湖南卫视跨年晚会,龚琳娜演唱了一首《法海你不懂爱》,“法海你不懂爱,雷峰塔会掉下来”这样的歌词,同样夸张的妆容和服装,走的看上去还是神曲的路子,很多人都用“雷”来形容。
13年的《金箍棒》则全是“棒吧咯棒吧咯棒吧咯”,被戏称为“忐忑2.0”。
至少在当时大众的视野里,靠“神曲”走红以后,还要继续做“神曲”,对专业歌唱家来说好像有点不可理喻,“博出位”。
好几年以后,龚琳娜接受《音乐财经》采访,回忆起刚从欧洲回中国的窘迫。
2002年,龚琳娜和丈夫老锣组“五行乐队”,在国外搞中国民歌演出,之后还被世界音乐博览会选中。但每一场演出基本都“来看音乐会的人特别少”,完全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
回到国内之后,情况反而更恶劣了。当时国内根本没有小型音乐会,民歌也没有登上小舞台的机会,更联系不到人演出。
“没有网络、没有融资、没有所有的这种投资艺术。我们在国内找不到舞台,找不到艺术经纪人,没办法去把我们的东西展现出来,不得不离开中国。”
多年之后龚琳娜参加《吐槽大会》,还藉此拿凤凰传奇开了涮
直到《忐忑》走红后,才有经纪公司和演出方来找她。但他们要的都是快钱,把龚琳娜当流行明星一样签下来包装。
所以龚琳娜并不排斥在电视上“扮怪”,唱“神曲”,因为对她来说,要做自己想做的音乐,需要“拿钱让我来研发,我要去各个地方采风……而现在所有音乐研发都是靠我自己的钱”。
直到她之后登上电视节目,靠一曲旋律优美、技术难度极高的《小河淌水》,才让很多网友“路转粉”或者“黑转粉”,知道原来“龚琳娜也是会好好唱歌的”。
3
在上一个十年的“神曲歌手”里,龚琳娜可能是最为特殊的一个:
《忐忑》也早在2006年就已经写好,就不是冲着网络神曲去的,走红全然只是一场巧合。
而从背景来讲,她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拿过青歌奖银奖。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属于“国家队”的行列。
“国家队”的说法最早来自《我是歌手》的谭晶,一开始指的是体制内歌唱家。之后网络上把这个概念扩大化,像参加过青歌赛,毕业于军艺、央音这种专业院校,有中央级文艺团体演出经历的,都可以算作“国家队”。
打开B站的音乐区,“听国家队唱流行曲目”几乎已经成了一个专门的分类:
得益于“国家队”频繁参加商业节目,网友们在过去的几年里见识到了“把传统变成现代、把经典变成流行”的威力。
像龚琳娜在《全民星战》里唱孙楠的《拯救》,萨顶顶在《蒙面唱将猜猜猜》里唱《悟空》,让人见识到了“歌唱艺术”是如何对流行歌曲进行维度打击的。
B站上最红的“国家队”大概是腾格尔——老爷子翻唱的《隐形的翅膀》,被称作《钢铁之翼》;而去看腾格尔版的《日不落》,全在刷“钢铁烈阳”或者“草原上升起了不落的太阳”。
去年腾格尔还翻唱了热门网络歌曲《芒种》,弹幕里很多人表示“观音听了想还俗”。
《芒种》后来还成了梦幻西游普陀山的门派曲
在新生代听众接受了“听腾格尔唱《恋爱循环》” (虽然实际上没唱)这样的设定后,他们也萌生了对唱作者所使用的传统唱法的兴趣,反而比以前更能接受一些相对来说更“阳春白雪”的音乐作品。
就像现在的龚琳娜,虽然她是以“神曲歌手”的姿态进入网民视野,但随着整个受众群体和音乐大环境的变化,已经重新回到了“民族歌唱家”的本色。这两年,龚琳娜很少参加电视节目,把时间放在了古诗词音乐会和开网课教网友唱歌上,重新把诗歌《山鬼》《将进酒》、古琴曲《渔歌调》《阳关三叠》创作成了新民歌。
以前接受采访的时候,龚琳娜曾说“我们走出去了,我现在要走回来,得到中国广大观众认可的时候,我们才可以再走出去”。现在来看,她确实从那个网络神曲的时代走了回来。
4
前两天,龚琳娜重新演绎了一首《下山》:
这首歌和腾格尔唱的《芒种》一样,都是梦幻西游的门派曲。
而之所以找龚琳娜来呈现梦幻“灵台方寸山”的门派主题,相信你听完歌就会发现,是因为她能同时在一首歌里呈现出“仙风道骨”和“纵横侠气”两种迥异的气质。
在这首歌中,龚琳娜把流行领域的民族风网红歌曲,用专业的民歌唱法重新表现。你能听到到夸张的音域跨度、让人起鸡皮疙瘩的霸气怒音、多达六个声部的编曲……还能重温她举手投足间标志性的“台风”。
“国家队”对流行作品的再创作,彻底改变了一个作品的表现力度,也激起了不一样的共鸣。
又到了弹幕纷纷感叹“国家队”的时间
这似乎说明,在遭受“戏谑”的网络神曲和小众爱好者的艺术作品之间,是存在一个能让更多人欣赏声音艺术的空间的。
你可能会感觉到,这几年,已经很少有从前那种红遍大江南北的“网络神曲”出现了。如果去广场舞网站(是的真的有很多这样的网站)上看看当今流行跳什么,会发现第一名还是好几年前的《小苹果》或者《伤不起》。
如今在B站或者网易云上流行的网络歌曲,已经脱离了从前简单洗脑的歌词还有“魔性”的旋律,而是都能表现出特定圈层的音乐追求。偶尔出一首《惊雷》这样的“神作”,大多数人也是以“猎奇”心态来看待它。
在某种程度上,无论是更高雅的、还是更通俗的作品,都已经找到了各自合适的存在方式,整个互联网欣赏音乐的环境,已经发生了静悄悄的变化。
龚琳娜以前说,“很多人你不懂,你的魅力其实就是来自于自身文化的独特性”,“我们家请人吃饭都是吃红烧肉、炒土豆丝,喝功夫茶”。
现在再去看《忐忑》的视频,大家已经不再有对“神曲”的吐槽,而是认认真真地讨论音乐本身,把它当做“炒土豆丝”一样日常化地吃了下去。
从神曲《忐忑》到这次为梦幻而唱的《下山》,互联网听众已经从单纯地表达“好听”或者“不好听”,逐渐变成对每一部分的唱法和情感表达进行更细腻的讨论。
这种奇妙的氛围,可能是十年前难以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