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我们天上见》,用儿童的视角,将陪伴与离别的故事娓娓道来

电影《我们天上见》,用儿童的视角,将陪伴与离别的故事娓娓道来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电影《我们天上见》,“天上的星星不说话,地上的孩子想妈妈。”蒋雯丽执导的《我们天上见》,讲述了她与姥爷的故事,用儿童的视角将故事娓娓道来,灌注导演自身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对姥爷的追忆,也承载了对那个时代建设者的尊重与敬佩。符号语言阐明人物形象,导演巧妙地安排道具设计融入人物塑造,将人物形象立体化、生动化。符号作为导演与观众建立情感联结的桥梁,不仅能够诠释作者塑造人物的心路历程,而且可以贯穿人物形象的变化过程。

在影片中,雨伞便是导演赤裸裸的符号武器。最初的蒋小兰,无论天晴还是下雨,只要她独自出门,总会撑伞。伞不仅是南方阴雨的地域化特征标志,更是蒋小兰自我防御的庇护所和安全感的来源。导演略显故意地让伞时刻出现在观众面前,刻意拉开距离,反而诠释出留守儿童内心的自闭与脆弱,阐明蒋小兰渴望陪伴,内敛封闭的矛盾形象。除此之外,在影片中,镜子的出现同样巧妙。

镜子作为直面人物内心,审视意味的道具,在其他电影也常被较为频繁的使用。这部影片独特之处在于,镜子镶嵌在衣柜里,具有“惩罚屋”性质。蒋小兰每次心碎或犯错,都会躲进里面。相较于其他电影中观众对于审视、审查人物的需要,这里我们更能看见主人公,也即是孩童视角的真实想法,这让整个故事更具合理性,蒋小兰的人物形象也在镜子的照射中从二维变成立体。符号语言的运用在《我们天上见》中可见一斑。

加上贴近生活实际的人物题材选取,更容易引发观众共情,也成为该片的一大亮点。黑白尽头构建幻想空间,《我们天上见》中还有一处令人惊喜的地方,即黑白镜头的运用。作为讲述家庭亲情的温情故事片,蒋雯丽并没有一味地走暖色调搭建温馨场景的风格,她加入了一些黑白镜头,为影片蒙上奇幻色彩。

黑白镜头的运用实际上与《我的父亲母亲》相似,张艺谋用黑白对比高饱和色彩,是想体现亲人离别的残酷现实,蒋雯丽对于幻想空间的构建同样使用的黑白镜头,它揭示了人物的心境,同样是残酷现实下的逃避与幻灭。例如,在影片中,蒋小兰做梦在天上飞,一方面紧扣影片主题,另一方面脚下的追兵与谩骂是她无法摆脱的同龄孩童的对“蒋”姓的打压与孤立。

此时,她的人物心境是想要摆脱挣脱泥泞重获自由。还有在影片中小翠死后,蒋小兰的噩梦,她躺在棺材里牙齿一颗颗掉落暗示了人物模糊不清的生死概念,以及她面对死亡的不确定性,此时是她最害怕的是姥爷的离去。可以说是蒋雯丽的大胆尝试在影片皆回忆的情况下,反而用黑白镜头搭建了人物内心平台。对人物形象进行补充,说明将角色更直观的剖析在观众眼前。同时倾注了丰富的个人情感升华了主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