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一工人坐氢气球作业时飘走 人已找到!黑龙江一工人坐氢气球摘松塔不慎飘走,近日,在黑龙江牡丹江海林市的山市镇,一位工人在乘坐大型氢气球打松塔的时候,发生了意外,氢气球不受控制地飘向了远方,随后与地面失去了联系。从目前警方的通报情况看,目前还没有与这位工人联系上,氢气球也不知道飘向了哪里。
由于氢气球相对于其他高空简易观测和工作设备相比,具有升空性能好、滞空时间较长、综合成本较低、操作相对容易等特点,因此长期以来在高空对地观测、气象观测、极限运动以及空中轨迹等方面,都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而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一些大型的氢气球还被应用于载人高空作业,比如摘取大树上的果实、高空摄影等,具有灵活机动、作业周期短等优势,比如此次发生的事故,工人就是乘坐大型氢气球,来摘取高大松树上的松塔。
不过,氢气球内部充的气体-氢气,具有易燃易爆的隐患,因此后来这种乘坐大型气球的作业中,又引进来热气球和氦气球这两种方式。热气球、氦气球和氢气球这三种大型的气球,从构成上看,都有着非常相近的结构:
比如能容纳气体的球囊,主要由致密性很强、能耐受极限温度的尼龙等材质构成;能容纳人们乘坐以及放置各种仪器设备等空间需求的吊篮,同时吊篮还能起到在着陆时给予球体和人们以缓冲的作用。
另外,一些高级的气球,上面还装备着高度计、温度计、气压计、升降速度表等仪器。对于热气球来说,还有燃烧器,能够为球囊提供必要的热空气。对于高级的氢气球来说,还配备着能够调节球囊内部气体压力的装置,可以根据需要来适时补充或者释放球囊里的氢气含量,从而起到推动氢气球上升或者下降的作用。
但是,无论是何种类型的大型气球,在升空以后,对于周围环境特别是气流的依赖性非常强,即使是配备了相应操控设备的气球,也只能通过调整球囊内部的气体多少来进行升降,但却无力改变或者影响横向的气流作用。也就是说,在没有地面拖曳绳索的束缚下,其升空以后,在很大程度上都将随着气流的运动而改变在空中的位置和运动方向,想有效地进行控制的确需要非常专业的技巧。
在突发的、不稳定的或者强烈的气流影响下,即使是专业性能很强的操控人员,也会无能为力,只能尽最大限度地保障气球的高度在合理的区间内。
所以,对于普通的业务应用,无论是氢气球还是热气球,在升空前都需要做一些必须的保障工作,比如用坚固的绳索进行约束,以免随风飘走从而变得不可控;再比如在升空前,要精确地测定好风向和风力,并最大限度地对未来一段时间的变化情况做出预测,等等。
那么,回到黑龙江牡丹江此次氢气球飘飞的事故,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相信后续相关方面会有准确的调查结果,笔者认为无非是以下几种可能会造成这样事故的发生,一个是在氢气球升空前,没有相应的绳索等束缚措施;
二是工人在实际工作中,可能存在着一定的误操作;
三是出现了瞬时性的强烈气流扰动情况,比如刮起了大风等,原有的保障性措施没有起到作用;
四是如果这个氢气球比较高级的话,存在充气的装置,一旦充气装置发生故障,不受控制地加大充气量,也有可能造成氢气球不受控制地升高、飘远。
既然是飘走而不是坠落,氢气球的球囊发生问题的可能性就基本上不存在了。
那么,这个气球到底会飘到哪里呢?其实,前几年东北地区出现了多起乘坐氢气球采摘松籽,然后失控飘走的事故发生,这类气球一般都有绳索与地面相连,或用人拉着、或者固定在地面之上,同时这类气球上面还有控制高度的排气拉锁,可以控制球囊里面的气体量。不知道这位工人为何在气球脱离绳索束缚以后,没有及时进行排气操作,情况肯定不乐观。
如果是排气拉锁失灵了,那么在气球的高度还不太高时,还能够应用随身的一些工具,尝试划开一部分球囊的材质,来减缓气球的上升速度,最后慢慢让气球从升空向着下降的趋势演变,这样或许还有一线生机,否则,气球在一两分钟就会爬升到上百米的高度,在这样的高度下即使是能划开球囊,在下坠以后,气球也会几乎以自由落体的状态坠落,气球越高,坠落的速度也会越大,生还的几率也就越小。
如果上面的操作还没有做到,气球在较短的时间内就会上升到很高的高度,气球受到的升力会随着空气密度减小而逐渐减弱,最终气球会在一个很高的高度上,进行着振荡式的上下运动。由于这时周围环境的温度很低、空气密度很小,气球上的人会时刻面临低温和缺氧的威胁,肯定坚持不了多长时间。
所以,黑龙江牡丹江这位工人在事发以后,较长时间没有被联系到,气球也没有被找到,因此十有八九是凶多吉少了,我们当然期待会有奇迹发生。只不过,像气球失控这种事件发生后,最佳的营救时间窗口只有几分钟的时间,特别是在不稳定的气流作用下,气球的飞行方向根本无法预测,救援起来难度非常大。
因此,像乘坐氢气球采摘松籽这样的工作,还是要慎重进行,切实做好多重保障措施,同时有关方面有必要出台相应的管控措施了,从源头上加强管控,最大限度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