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专业和创新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访青岛直升机航空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谦

在电影里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主人公被困绝境,周围荒无人烟,没有无线信号、没有水、没有食物,只能期盼奇迹的发生。在主人公极度绝望最后时刻,天空传来一阵轰鸣之声,一架救援直升机疾驰而来。主人公得救了,气氛也渲染到高潮。

虽然这种场景是电影特设的环境,但在现实世界里,类似的情况其实也时有发生,比如发生地震、重大火灾、洪涝灾害、重大交通事故等等。这时就需要那么一批人,冒着危险赶赴现场救援。在和谐平安的日子里,人们感受不到他们的存在,然而只要发生险情,他们就会第一时间出现在现场,以无畏的精神和专业的方法救助受难群众,排除险情,守护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这些专业人士里,除了政府抢险救灾机构外,还有不少民营企业,比如专注于航空救援的青岛直升机航空有限公司。公司在董事长陈谦的带领下,无数次参与应急救援,成绩斐然。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卫士、应急先锋”的企业经营理念,成为国内航空应急救援领域的佼佼者。

树立航空应急救援的典范

青直公司成立于31年前的1992年,一直遵循“专一机型、专业管理、专项服务”的经营理念,员工数量、机队规模稳步发展。公司目前共有26架大型直升机,其中有25架13吨级的米-171直升机,1架世界上最大的56吨级的米-26直升机。公司的救援工作立足于全灾种,主要应用于森林消防和防汛抗洪。发生森林火灾后,直升机可以用吊桶洒水快速扑灭火情。同时,还可以用直升机快速运送消防员和救援物资到达火场。在执行防汛抗洪任务时,救援直升机能够吊运沉箱、集装箱、沙袋,快速地封堵决口。与此同时,直升机还能够执行其他灾害诸如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紧急救援,以及海难、矿难及交通事故救援任务。

公司董事长陈谦已经72岁,是一位懂无线电、机械加工、直升机基础技术的复合型工程师。30年来,他一直与米-171直升机相伴,不离不弃。由于他有丰富工作经历,如近年来开发了多项直升机应对多种应急救援任务的专利产品,用于封堵堤坝决口的沉箱装置和大型蜂巢式救生吊篮获得国家专利,同时陈谦并被授予了中国科技创新先进个人“司南奖”。这些创新专利实施后,我国防汛抗洪将告别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肩扛背驮沙袋封堵决口的历史,实现航空应急救援领域的重大突破。

千锤百炼成就“三专三大”

航空应急救援是应急管理部优先发展的一个行业,因为航空救援可以用最快的时间到达事故现场,挽救受难群众生命,减少财产损失,是效率最高的救援方式。与其他救援方式相比较,航空应急救援具有响应速度快、机动能力强、救援范围广、救援效果好的特点,有着其他应急救援手段无可比拟的优势。

青直公司是专业的航空应急救援队伍,公司的宗旨和核心就是“三专三大”,即“专一机型、专业管理、专项服务”和“抢大险、救大灾、除大难”。

公司除1架米-26以外,其余均为米-171直升机,目前为亚洲最大的米-171直升机机队,专一的机型有利于提升维护效率,保证安全;公司聚集了通航业内专业的直升机运营和维修人才,高管全部具有30年以上的直升机运行和维护经历,并有多年通航运营的专业管理经验;青直公司自1996年开始为国家林业局和有关省区市提供航空护林应急救援飞行服务,积累了丰富的专项服务经验,是目前航空应急救援行业内最大的供应商。

在航空护林主业基础上,公司从2018年开始,积极投身到全灾种航空应急救援任务中,立足于“抢大险、救大灾、除大难”,积极参与全灾种、大应急综合航空应急救援,在大灾大难面前彰显青直人的担当。山东寿光弥河大堤、湖北阳新堤坝、河南新乡共产主义渠和辽宁盘锦饶阳河堤坝决口封堵、修建四川凉山州扶贫公路吊装大型机械等航空应急救援任务中,都能够看到青直人的身影。

航空救援对飞行员的专业素质要求非常高。以吊沙袋从空中投放为例,飞机装载的几吨沙袋投放完后突然失重,这时的反作用力非常大,如果操作不当不仅会损伤直升机,甚至可能造成机毁人亡的事故。所以,航空救援对飞行员的要求是全方面的,不能有丝毫闪失。

那么,如何保证飞行员的飞行技术?首先,公司的飞行员多数来自部队,大多有数千小时的直升机飞行经验,还有飞行30余年的特级飞行员。他们在部队经过千锤百炼,经历了各种任务考验,所以基本功过硬,心理素质强大,能够面对复杂险情而保持冷静,从而能够安全且有条不紊的实施抢险救灾行动。

其次,对于空中投放技术反复练习、熟能生巧。我们都知道,一个鸡蛋如果扔在石头上肯定是会摔碎,但是如果把鸡蛋抛起来,用手去接它,轻轻地放下来,就会安然无恙。空中投放训练与接鸡蛋有着异曲同工之处。飞行员在投放沙袋的时候,不是提高功率,而是释放功率,这是基本的原则。在实际投放的时候,机组成员之间口令的配合十分重要,001、002、003倒数释放,没有严格的规定和成千上万次的配合是做不到的。

“都说场上十分钟,场下十年功,对飞行员来说,吊着几吨重的物体空投绝不是跟电视上看到的那么轻松,需要的是专业、精准和刻苦的训练。”陈谦表示。

在应急抢险中不断创新发明

作为专业的航空救援队伍,公司持续探索全灾种、大应急综合航空应急救援规律,并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应急救援装备的创新研发工作,自主研发了多种救生装置,如救生吊篮、折叠式吊舱等,获得了7项国家专利,2020年中国科学家论坛组委会授予公司中国科技创新发明成果金翅奖。

以公司发明的应对洪灾、封堵决口的集装箱和六面体沉箱为例:出现决口时,用直升机将重3吨多、体积80立方的集装箱吊放到决口的中间或者上游。集装箱下面有活门,入水灌满后自动关闭,形成一个80立方的沉箱,多个沉箱快速投放于决口的中间或者上游的地方,很快起到一个大坝或者是一个几千吨的轮船的效果。

在集装箱的基础上,陈谦董事长对其进行了改进,形成了公司的专利产品六面体沉箱,并继续升级为折叠式六面体沉箱,不仅封堵效果大幅提高,还提升了运输和安装效率。“六面体的表面积很大,而且无论哪个面接触地面都能保持稳定,这样就提高了投放的稳定性以及飞行员的安全性。”陈谦介绍说,这项专利的发明是多次救援中实战经验的结晶,它将在未来的抗洪救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城市火灾救援同样需要创新。由于城市发生火灾很多情况下是不明物体的燃烧,例如化工厂火灾。这个时候不能单纯依靠水去扑灭,最优的选择是用沙子灭火。“我们创新了航空消防沙桶,一次投下3.5吨的沙子,在30米高度能够形成70平方米平均4公分厚的一个沙盖层,一般的火都盖住、压住。特别是对油脂类失火的时候,油温到一定程度才能烧起来,底部是凉的、上部是热的。沙子把热量带到了底部,使其快速散温,阻止燃烧。此外,沙子也起到了隔绝空气的作用,进一步起到了灭火效果。”陈谦介绍说。

在火灾救援过程中,公司还发展出了航空灭火弹,其作用原理就像飞机投炸弹一样从空中投放下来,在距离地面十米左右的时候爆炸,形成200平方米到1000平方米的干粉覆盖面积。干粉覆盖火灾现场后,瞬间隔绝空气,达到迅速扑灭火灾的目的。目前,米-171可以携带6个250公斤的干粉灭火弹,全部投放可以覆盖数千平方米的火灾现场,与传统灭火方式相比,空投灭火弹能够实现大幅压缩灭火时间、减少生命财产损失的效果。

在人员救生方面,青直公司也不断加大研发力度,蜂巢式救生吊篮就是公司自主研发的一款大型救生装置,为国内首创,填补了此类救生装置在国内的空白。该吊篮同样为六面体结构,符合流体力学要求,地面及空中平衡性好。吊篮采用航空铝材制造,自重轻、结构强、容量大,最大承载量可达25人。在加装浮块后,吊篮浮力达3.5吨,能够满足陆上、水上各种条件下的规模化人员救生需要,特别是适用于泥石流、火灾、洪水形成的孤岛、海上及火灾救生。同时,该吊篮也可作为载具,用于在直升机无法起降的地带吊运应急救援物资及装备。

把无数个“不可能”变成“可能”

航空救援以速度快、效率高被业内称道,但在实际救援应用上也遇到两个大难题:一是恶劣天气,二是城市高层火灾精准灭火。

针对第一个难题,出现雷雨、结冰等天气时,直升机无法正常起飞到达救灾现场。“遇到这种天气时,我们就把直升机拆解,用地面转场的方式,用拖车把直升机拖到灾区,只拆卸旋翼、尾桨、起落架等,运输到位后,重新组装检查合格,直升机即可重新执行任务。”陈谦表示。

针对高层失火准确灭火的难题,公司创新性引进了气压炮。将灭火弹装进高压气瓶里,对着窗户像打炮弹一样打进去,灭火弹在着火的房间里爆炸达到灭火效果,非常安全和高效。

森林防火、抗洪救灾和城市火灾是青直公司应急救援的主要工作内容。除了抢大险、救大灾以外,一些其他紧急事件现场也非常适合直升机救援的应用,比如高速公路救援。

高速公路发生事故后会造成堵车,救护车、救援车都无法快速到达现场,这个时候怎么办?直升机的作用就能发挥出来了,很多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工作”在这里变成了“可能”。

对于4吨以下的小轿车,米-171直升机可直接将其吊开。如果是大型货车堵塞交通,救生人员可以吊下去进行切割,切割后再将其吊走。最重要的是伤员的抢救,可以放下吊篮或担架,将伤员吊到附近通畅的公路上或者直接送往医院。

“这都是用大型直升机高速公路救援的非常好的手段,目前有条件的省份已经配备,未来高速公路直升机救援将扩展到每个省。”陈谦表示。

唱响“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赞歌

从事应急救援工作虽然面临着很大的危险,但是公司从上到下都感到很光荣,一股“英雄气节”在所有人心中涌动。要把非凡英雄精神体现在平凡工作岗位上,体现在对人民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责任意识上。

对于青直公司来说,最大的财富是一大批经验丰富的飞行员。是他们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是他们不顾生命危险,一次又一次冲进火灾现场;是他们凭借高的技术在抗洪抢险中封堵缺口。他们的日常就是成千上万次的训练与实战,他们用生命践行着一个个退伍老兵的使命,表达着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我们的飞行员绝大部分都是军人出身,对保护人民、救死扶伤有着非比寻常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陈谦表示,他很欣赏这种气质,让他们的工作充满了无上光荣。

“党培养和教育了我们,出现危险了,我们不上谁上!”公司的飞行员表示,即使他们已经退出了现役,但仍然有着军人的使命责任。军人的天职就是听从党的指挥、服从党的命令,只要群众有难,哪怕牺牲生命也要冲在最前面。

正因为有这样优秀的飞行员,才保证了各项救援任务胜利完成;正因为有了军魂,救援工作才更有动力和战斗力。他们勇于担当、不怕牺牲,在危机时刻展现了过硬的政治素养和科学的专业精神,向党和人民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优化国家应急管理能力体系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而航空应急救援凭借其响应快、效率高等优势,为应急救援实施提供了更高层次的响应平台,应用前景极其广阔。

航空应急救援能力彰显了一个国家社会公共服务的水平,关系到国计民生、国民安危和公共安全。作为航空应急抢险救援的一份子,陈谦董事长和青岛直升机航空有限公司时刻保持着战斗姿态,随时应对可能发生的重大灾情,以勇敢无畏的精神担起肩上的责任,生命至上”的重要理念,在新时代谱写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