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本艺人几乎不来中国,日本为什么使用汉字而不说汉语

我们通常讲的“语言文字”这个词,其实是相互联系、不完全相同的两个概念共同构成的。 语言是我们平时说的话,文字是书面记录的工具。 实际上,语言的历史远远长于文字。 从300多万年前人类诞生的那一天起,如果不是聋子就会开口说话,而文字的发明不过是近几千年的事。 实际上,迄今为止,世界上有相当一部分民族只有口头语言而没有书面文字。

我国56个民族几乎都有本民族的语言,但有文字的民族只有31个。 美国的一些印第安部落、澳大利亚的原住民、亚马逊丛林和非洲的一些原始部落没有自己的文字。 目前世界上已明确的语言共有5651种,此外还有不被视为独立语言的方言。 19世纪的比较学派在研究了世界上近100种语言后,发现某些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规则之间存在对应关系,并将这些语言归为同一语系。

一个语系和另一个语系之间又有一些对应关系,于是统称为同系语言。 各种语言之间的谱系关系由此形成。 这实际上是基于生物学概念,假设几种语言是从特定的祖语演化而来的。 人类语言之间的具体谱系关系如何划分呢? 首先,根据每种语言的亲属关系分为几个语系。 每个语系下有几个语系,每个语系下有几个语言分支,语言分支下有语言,语言下有方言。

这种划分模式类似于生物学中的界、门、纲、目、科、属、种。 目前,全球5651种语言主要隶属汉藏语系、印欧语系、阿尔泰语系、含闪米特语系、乌拉尔语系、高加索语系、南岛语系、南亚语系、德拉维达语系9个语系。 中国56个民族各自的语言分别属于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岛语系、南亚语系和印欧语系。 我国官方语言汉语属于汉藏语系。

藏语系是以汉语和藏语为代表的亲属关系语言群,可分为中国语族、藏缅语族、壮侗语族、苗瑶语族四大语族。 中国的汉语、藏语、苗语、壮语、土家语、瑶语都属于该语系,中国南方的缅甸、泰国等中南半岛各国的语言也多属于汉藏语系。 非洲和东南亚等许多地区的语言受殖民时代的影响是用拉丁字母拼写的。 现在的波斯语、乌尔都语等很多语言都是用阿拉伯文字拼写的。

也许有人认为日语也应该和中文同属汉藏语系,但实际上日语和中文是完全不同的语言体系。 日本列岛从初期开始就没有自己的文字,所以日本也没能用文字记录自己的历史。 据《古语拾遗》等古籍记载,日本人原本取的是结绳报道。 日本早期的汉倭奴国、邪马台国的历史都记载在中国史料中。 当时中日的交流相当有限。 只有日本列岛的国家来朝贡的时候才写有中国史料。

平时,日本使节不来朝贡的时候,中国史料中没有记载,所以主要记载在中国史料中的日本早期历史处于混乱的状态。 自从中国汉字传入日本之后,这个岛国的历史才开始有明确的文字记载。 中日官方交往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当时的日本还处于原始的氏族部落社会形态,直到两晋南北朝时期日本列岛才从原始的氏族部落社会过渡到比较成熟的国家政权文明。

随着国家政权机器的不断完善,日本对书面文字的需求越来越大。 中国汉字传入日本是在这样的形势下。 汉字传入日本可以追溯到晋武帝太康时期,汉字真正普及到日本是在中国隋唐时期。 最初是日本人把从中国进口的汉字直接拿来使用的,后来在汉字的基础上发明并创造了日语假名。 中国唐代的留学生吉备真备根据汉字楷书的部首发明了片假名。

后来,日本人根据汉字草书的部首发明了平假名。 发展到现在的现代日语书写系统,有一部分是日本人当初直接从中国引进的汉字,有一部分是根据汉字的偏旁写成的假名,另外日语中也引入了一部分罗马字。 古代日本的文化阶层一般都知道汉字。 在2001年NHK电视台拍摄的大河剧《北条时宗》中,日本的执政者可以无障碍地阅读元世祖忽必烈传来的汉字国书。

直到唐代,日本的遣唐使在引进中国汉字的基础上发明了日语,在此之前日本人不会说吗? 毫无疑问,在那之前就存在着日语。 只是没有进行文字的记录。 很明显,日语从日本民族诞生之日起就存在了。 否则,那时的日本人用什么来交流呢? 所以要弄清日语的起源就要追溯日本民族形成的历史。 目前,历史学界对日本民族的起源问题有许多不同的说法。

目前考古学界最主流的观点是,日本民族的祖先倾向于认为来自中国淮河下游和长江下游地区的汉族移民与来自西伯利亚和中国东北的通古斯人、来自南洋群岛的马来人、来自中南半岛的印度支那人、古代朝鲜人等多个民族融合形成。 其中有些混血民族本身就是将多个不同的民族融合在一起形成的。 当时移居日本的古代朝鲜人本身就是与朝鲜半岛的土著和中国的殷商移民、东胡人等民族融合形成的。

由此可见,日本民族其实是一个高度混血的民族,而日语其实也是一种具有多种语言和文化因素的高度混合的语言。 早期进入日本列岛的移民有说阿尔泰语系的通古斯人、说汉藏语系的中原人、说南岛语系的马来人。 通过这些民族的融合,日语同时兼具许多语系的特点。 明治时代日本人一般将日语作为阿尔泰语系,但这一点在国际语言学界普遍被否定。

日本学者西田龙雄认为日语属于汉藏语系,大野晋认为日语属于德拉维达语系。 2007年,美国学者Leon Serafim提出了“日本语族(Japonic languages )”或“日本-琉球语族”的概念。 Leon Serafim认为日本语系通用的原始语言是原始日语(Proto-Japonic )。 这个语系包括日语和琉球语两种语言以及它们的方言。 另外,也有日语是南岛语系的说法。

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日语的语族归属还没有统一的认识。 现在有很多学者认为日语兼具阿尔泰语系、汉藏语系、南岛语系等多种语言的特点,所以单独进入哪个系似乎都不合适。 其实日语和中文没有一些人想象的那么近。 日语不是从中文演变而来的。 日语和中文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在胚胎学上没有继承性。 之所以有人认为日语是汉语的方言变种,主要是因为日语是借鉴汉字发展起来的。

也许有人不同意日语不是从汉语演变而来的观点,但也有人可能会把现代汉语和现代日语中出现的同一个词作为反例。 但是,这里有必要区分继承性和亲缘性这两个不同的概念。 虽然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日语是直接从汉语演变而来的,但不可否认,日语本身同时受到阿尔泰语系、汉藏语系、南岛语系等多种语系的影响,所以日语中出现与中文相似的词语似乎也不是完全不懂。

日本以前以中国为师。 在这个过程中日语也参考了很多中文词汇,对此可以认定日语是从中文进化而来的吗? 目前,汉语中的“沙发”、“吉普”、“网络”、“粉丝”、“出租车”这些词都是直接借用的外来语,汉语是从英语演变而来的吗? 到了近代,中国又从日语中引入了法律、法人、干部、电车、财团等词语。 但历史上汉语和日语之间的这种参考词汇现象并不能证明两者之间存在传承关系。

汉字传入之前日本人就有自己的语言。 属于汉藏语系的汉语在语序上是主宾,而且每个字都有独立的含义。 日语与在语法和结构上属于同一粘着语的阿尔泰语系非常相似。 语序是主宾叙述,每个句子都需要用助词提示。 日本遣唐使来到中国引进的是文字。 不是语言。 在此之前日本人有自己的语言,但是缺乏记录自己语言的笔记系统。

日本实际上通过用汉字拼写日语来解决了笔记系统的问题。 实际上,这种参考他国书面文字体系记录本国语言的例子屡见不鲜。 土耳其在1928年以前用阿拉伯文字拼写土耳其语,1928年以后用拉丁文字拼写土耳其语。 伊朗的波斯语也用阿拉伯文字拼写。 蒙古国于1937年以后,开始用苏联传来的西里尔字母拼写蒙古文,以代替成吉思汗时代传来的回鹘式蒙古文。

波斯语以书面文字形式借用了阿拉伯语,这没有改变波斯语和阿拉伯语是两种不同语言的本质。 蒙古文字借用了从苏联传来的西里尔文字,蒙古语和俄语能说是同宗同源吗? 法隆寺金堂药师佛像的背后是公元7世纪的铭文。 其内容全部用汉字书写,但充满了《药师像作》、《造不忍》、《大命受》等汉式日语,整个碑文都是用日语语序写的。

古代日本曾经高度评价汉字。 当时,日本的贵族阶层热衷于用汉字作诗,而日本人作的汉诗是按日语语序创作的。 表面的中文日语都是用汉字写的,但语序的结构和中文完全不同,用中文思维完全不能理解,这也是日语汉字很多字面意思和我们知道的不一样的原因。 例如,中国汉字的“女儿”指的是母亲,而日语汉字的“女儿”指的是女儿、女儿。

例如,“丈夫”这个词在中国汉字里是指男人,但在日语汉字里没有关系。 另外,汉字传入日本时,中国人使用的是繁体字,而现在中国大陆简化了繁体字。 日本人在使用汉字时也根据自己的习惯进行了一定的演变,但由于日语汉字的演变并没有参照中国汉字进行简化,所以现在日语汉字与当初日本遣唐使引进的原始汉字出现了一定的差距。

古代日本的贵族阶级曾经很推崇汉字,但汉字对他们来说毕竟是外来文字,而且日语和汉语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语言体系,所以日本人用汉字写日语遇到了很多困难。 日语里有很多助词和敬语,但是因为是中文里没有的,所以不能有效地表达,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和误解。 日本人为了更好地表达日语而取消了汉字的意义,只是借用汉字来表达日语的读音。

日本人本来就有自己的语言,引入汉字只是为了将日语书写和传承。 因此,形成了日本人在使用汉字的同时不用中文的现象。 这种现象其实不仅仅是日本。 在朝鲜、越南等受中国文化影响的汉字文化圈地区,这种会写汉字而不会说中文的现象几乎普遍存在。 因此,在当时的汉字文化圈形成了特殊的交流方式——笔谈。 笔谈是指在汉字文化圈内不同地区使用不同语言的人通过书面文字进行交流。

明末遗民朱舜水参加抗清复明运动失败,东渡日本时,水户藩第二代藩主德川光圀经常拜访他。 两人语言不通,往往是书面文字交流。 日本江户时代的儒学家也经常与朝鲜通信使用汉字笔谈的方式来争论儒学问题。 在标志着日本进入近代史的美国黑船来航事件中,笔谈再次发挥了作用。 因为在此之前日本经历了200多年的锁国时期,所以在美日谈判中几乎找不到懂英语的日本人。

当时访问日本的美国舰队中也没有精通日语的人。 碰巧和美国舰队一起去日本的传教士卫三恐是多年来研究中国文化的汉学家。 熟悉中文汉字的卫三畏还邀请了在香港认识的中国人罗森来日本。 日本近代史上第一个国际条约的谈判过程其实是美方谈判代表说英语,卫三畏翻译成中文,由罗森写下来给日本官员看,日本官员看后再让罗森和卫三畏向美方表达自己的意见。

为什么日本艺人几乎不来中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