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主义的确是一种失败的人格学说,直接导致走火入魔丧心病狂。
获第83届奥斯卡金像奖四项提名的《黑天鹅》,是一部将美学色彩和影像艺术、人物性格完全融合的文艺片。电影以芭蕾舞剧《天鹅湖》为灵感,围绕“黑、白天鹅”的切换,讲述女主为追求艺术完美,“走火入魔”、“戏入人生”最终走向毁灭的悲剧故事……
《黑天鹅》中的纽约剧团打算重新拍摄芭蕾舞剧《天鹅湖》,由于芭蕾舞演员新旧更迭,领舞贝丝即将离开,舞台上需要一位新人上位分饰两角,就是白天鹅和黑天鹅。女主妮娜舞艺精湛,在有着专业舞蹈背景的母亲的调教下高人一筹,是领舞的热门人选,但由于自身性格内向,在选拔时多次受总监托马斯的“刁难”,被认为无法体现“黑天鹅”的时尚与魅惑……故事的冲突就由此展开。
做真正的自己,还是做所谓的“黑天鹅”,成为少女妮娜的心魔。
“我感受到了,感到了……完美。”一段用走火入魔来成就的完美,亦真亦假、亦实亦幻。
影片从始至终都弥漫着黑暗的色调,很惊悚,很压抑,无论配乐还是摄影都极其吸引观众。
文化之美——舞蹈
文化是人类动态的全部活动过程,而并非是一种静态的实体物象,人类在世界上的礼仪、宗教、祭祀、教育、畜牧、农耕、娱乐、艺术等,无一不属于文化的范畴。
而舞蹈文化经过提炼、加工、重组、美化了肢体动作,也能够传递其他艺术门类难以表现的思想情感,《黑天鹅》中的舞蹈是芭蕾。“芭蕾”一词本是法语“Ballet”音译而来的,15世纪在意大利出现芭蕾这个词时将它命名为ballet,意思为“跳”或“跳舞”。
芭蕾舞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最早用于贵族之间的娱乐表演,随着欧洲历史的不断演变,在十八世纪与十九世纪之交的国外,浪漫主义的芭蕾也应运而生。那时培养出大量的芭蕾舞专业人才,还形成了固定规范的训练体系。
古典芭蕾的美学原则是开绷直立。
其实在芭蕾中还有一个不必言说的规则,那就是芭蕾舞者只有“瘦”,才能被专业的院团挑选上。创建了纽约城市芭蕾舞团的“国外现代芭蕾舞之父”乔治·巴兰钦,他不仅对国外芭蕾舞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同时他的芭蕾舞者身形的审美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舞者。
而身体语言是表演者内心世界不会说谎的直接呈现,《黑天鹅》以舞蹈的艺术视角,展现故事,注定了整个作品的走向要与文化艺术并肩而行。
在无言的生活中,灵动舞蹈便是我们接近神的方式……
人物的身份构建
白天鹅
“自我”是有意识的,是人在现实中所展现出来的一面,影片中妮娜的自我就是一个乖乖女,自小在母亲的呵护下成长,她听从母亲的意见,乖巧懂事,单纯善良,处于这个阶段的妮娜心理和情感都还没有时尚完全,所以很容易被舞蹈和所谓的职业目标所主导。
母亲将自己的希望都寄托在妮娜身上,以畸形的爱浇灌孩子,妮娜表面顺从,内心是抗拒的,因为她经常走进自己的房间照镜子,幻想镜子里的自己会长出羽毛,这是她渴望独立和成长的表现,同时也代表她渴望拥有天鹅皇后这个角色。
电影最大的亮点是对妮娜幻觉的传神描绘。
黑天鹅
自从被选为主角,妮娜的幻觉就开始出现,并且厌食。
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自我”和“本我”是完全对立的,是一种存在于潜意识里面的最原始本能,它渴望的是欲望的满足,电影以黑色为基调,而黑色与妮娜自我的性格完全对立,因为她是白天鹅的性格。但电影中多次出现在玻璃中的人是一种“本我”的显现,即是一种“欲望”的投射。
人的欲望一旦被激发,就相当于在内心种下了一颗种子,能做的就是静候种子的“生根发芽”,逐渐膨胀…妮娜在知道总监确定天鹅皇后一角的前一个晚上,精心打扮了自己,这个装扮和她平时很不一样,显得更加妖艳,她跑去总监办公室争取这个角色,总监强吻了她,而妮娜咬破了总监的嘴,这让总监看到了妮娜性格中不同的一面,最后他将天鹅皇后的角色给了妮娜。
要想饰演好“黑天鹅”这个角色,扮演者内心就必须充满“爱”与“情欲”,因为“黑天鹅”是魔鬼的象征。妮娜的主要任务是从女孩转变成女人——一个充满魅力的女人。
不疯魔不成话
对艺术的完美诠释,是每一位艺术家的梦想。
在《黑天鹅》这部电影的最后,妮娜用近乎自残的方式完成了自己的谢幕,这或许是她的不幸,也是她折射出的一种职业悲剧……即便是走下舞台,妮娜还是没有从黑天鹅的角色中跳出来,慢慢回到化妆间,用毛巾盖住满地的鲜血,她以为这些血是队友莉莉的,而看到莉莉从外面走进化妆间向她祝贺的时候,她才反应过来,这些血是自己的。
妮娜最后伤害自己,用玻璃插在自己身上,完成了舞台上的蜕变,取得了演出成功,在她倒下的那一刻,她说:“I am perfect”——我现在是最完美的。
妮娜走向最终的灭亡,是本我胜利的象征。
虽然她最后毁灭了自己,却完成了自己内心的欲望。美好与痛苦总是并肩而行,影片对芭蕾舞者的努力付出、艰苦训练的演绎,让大众对舞蹈演员有了新的认识,优秀的演员都是极其危险的,因为他们为了演绎不同的角色,需要不断地游走在人性边缘。
在影片中,女性的成长并不是呈现一种最完美的状态,而是在某种程度上呈现出一种“反方向”成长的趋势,女性的觉悟和成长不一定是顺风顺水的,导演通过这样的叙事形式是想告诉观众女性成长处境的困难……也完美的诠释了什么叫做“不疯魔不成话”。
《天鹅湖》的魔咒
柴可夫斯基的经典芭蕾舞剧《天鹅湖》其实是来源于国外的一个民间传说:传说王子齐格弗里德在打猎时偶遇一队白天鹅,当他追随白天鹅来到湖边,却意外发现白天鹅变成了一位美少女。原来那个少女是天鹅公主奥杰塔,她是被恶魔罗特巴尔德施加了咒语,而解除魔咒的唯一方式是获得真爱。但如果背叛誓言,魔咒将永不能破。
于是王子向公主许下诺言,希望奥杰塔能成为自己的王妃,并在天鹅城堡举行选妃宴会。而罗特巴尔德得知后,却将自己的女儿变成黑天鹅奥吉莉娅。当奥吉莉娅伪装成奥杰塔的形象来到晚宴时,不仅惊艳了全场也蒙蔽了王子,被骗向她求婚。此时奥杰塔在窗外求救,但也无济于事。最后她绝望离去,魔咒依然无法收回,白天鹅纵身跳崖自尽。
很显然,电影《黑天鹅》是以《天鹅湖》为主要灵感来源,经过提炼诞生出这一经典悲剧故事,电影不仅仅有悲剧元素,还有惊悚元素,这也是很多人不敢看的原因之一。电影像极了《怪房客》、《冷血惊魂》,用各种心理暗示的镜头讲诉了这个关于人格分裂的心理惊悚故事。
作为一部经典的心理悬疑类型电影,《黑天鹅》完美地展现了一个芭蕾舞演员对艺术的精益求精与对完美的狂热追求,看似是多个人物矛盾与情感的交织,但核心始终都是妮娜一个人在战斗,是她一个人突破自我束缚的过程。
“天鹅”真的死了,但真正的艺术在迷狂与执着中获得了完美……
文原创,图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