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嵬:首位百花影帝,拒周总理任命书,67岁辞世,不让世人立坟

01电影界的传奇

在上世纪50,60年代电影界一直有一个传奇,就是崔嵬,作为演员,他是《红旗谱》里敢于和恶势力作斗争的朱老巩;是《老兵新传》里历经苦难的战场长;《风从东方》来里面兢兢业业的市委领导,塑造了无数深入人心的角色。

同时作为导演他也导演过无数部精彩的影视作品,就像《小兵张嘎》和《青春之歌》等。这些优秀的影视作品不仅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还在历史长河中闪闪发光。

虽然现在他的名字鲜少有人提起了,但放在五十六十年前却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他的电影不仅演出了一代人的家国情怀,还在遵循着现实主义的基础下,对于真正的中国气势和民族风格方面都有着一定的探索。

如果将新中国成立后艺术界形容成一幅画卷,那崔嵬必定是那画卷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02 贫农小子,把戏剧当武器

很多人都感觉在艺术上有如此成就的崔嵬,一定是出生在一个艺术氛围相当浓厚的家庭。其实不然,崔嵬出生在山东诸城的一个贫民家庭,家境十分贫困。

崔嵬小时候,他的父亲因为连年灾荒,只能将姐姐卖掉,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1929年就因为抗议当政被学校开除,青岛市2023年通知各学校不准收留。也是在这一年他参加学生进步组,只为追求自由。

即使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崔嵬也不曾选择后退。1939年他毅然决然到达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踊跃参军。由此开始了他一生中尤为重要的军旅生涯。

谁也没想到就是这个不起眼的穷小子,在战争年代把戏剧当成的武器,点燃了中国艺术界的星星之火。

03 大器晚成,中年入影坛

崔嵬42岁才真正踏入影坛,而后出演了不少角色。其中最广为人知的角色应该是《红旗谱》里的朱老巩,在影片中崔嵬将角色刻画得入木三分。

把朱老巩的豪爽仗义和侠义肝胆演绎得淋漓尽致,充分地反映了当时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

1962年,也正是因为这个角色50岁的崔嵬获得了第一届百花奖的最佳男演员的称号。

同时期的演员赵丹也曾说过"他是可遇不可求的演员,表演起来有种得天独厚的中国气势"那时候的崔嵬虽然得到了无数关于当演员的褒奖却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继续保持以往的初心拍起了电影。

04 电影多磨难,幸贵人相助

1959年拍摄了他的第一部电影《青春之歌》。起初为符合其中女主角林静初的形象,崔嵬拒绝了两名当时红极一时的女明星。

从未拍过电影的他,坚持选用了从来没有演过电影的年轻演员谢芳。而后又因为拍摄资金不够,只得住在乱糟糟的澡堂里,也丝毫不肯减少电影的制作成本。顶住了重重的压力与磨难影片终于如期拍摄完成。

但是好事总是多磨的,在影片进行初审时当时的中宣的副部长陈伯达一度认为影片十分的小资,不适合搬上大荧幕。就在大家一度认为这么久的努力就要这样化作泡影的时候。

幸好周总理同崔嵬和杨沫(青春之歌的作者)一同观看了影片。在影片结束后周总理不由得连连称赞,这是一部好片子。影片才最终得以在举国同庆的时候进行全国的放映。

果不其然在电影播放以后,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深深影响了新一代年轻人。让他们领略了作为青年人要有浓烈的爱国之心。

不仅仅是中国,当时有很多其他地方的网民也都将《青春之歌》封为必修必学的读物和教材。不仅如此《青春之歌》还成为了中国世纪奖的影片之一,是献给新中国成立的影片。

《青春之歌》的拍摄可以说是非常成功,为崔嵬的导演之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后他又参与制作和拍摄了不少的影片。

1960年就与陈凯歌的父亲合作拍摄了戏曲电影《杨门女将》。此影片一举拿下了第一届电影百花奖最佳戏曲片奖。据说当时此片当时在上映时打破了当时电影界的票房纪录,一时间风靡一时。

1963年拥有一颗童心的崔嵬又指导了许多人的童年回忆《小兵张嘎》,此影片荣获得了少年儿童的一等奖。

最终他以自己丰富的人生履历证明,自己不仅是出色的表演艺术家,还是才华横溢的导演,是真正称得上名的艺术大家。

05 不做领导,只为艺术贡献

1953年2月崔嵬收到了有周恩来总理签名的任命书,希望他能担任中南行政委员会文化局领导一职位。

这在当时可以说是一个相当高的职务,要知道在新中国成立能做到领导的职位是十分不容易的。

可是崔嵬却做了一个让大家十分惊讶的选择。他毅然决然地辞去了高位,弃官从文,位居高官而不做。要知道名利本为浮世重,古今能有几人抛?

就连崔嵬老先生身边的人也常说,一身荣誉加身的他,生活却依旧作风简朴,丝毫看不出有什么架子。"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他辞去了官职,选择成为了一名踏踏实实的演员,决定一生只为艺术贡献。

没有人想得到,这一干真的就是一辈子。

晚年丧子让老先生深受打击,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直到67岁查出老先生身患肝病。

老先生在被病魔缠身时,还仍在心忧自己的史诗巨作《李自成》,一直遗憾没有亲自完成制作。

可见老先生是真正的热爱电影,把电影看得如同生命一般的重要。

06源远流长

时至今日,崔嵬先生的作品还称之为经典,为历代人所传承。中南网民艺术剧院为纪念这位著名的艺术家还专门开设了"崔嵬奖"每隔两年评选一次。

虽然老先生已不在人世,并且并没有让世人为他立坟,只留有骨灰。

但他的精神会永远地传承下去,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他的经历,同样也为历代人所口口相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