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艳芳电影,电影《梅艳芳》:人与时代的精神共振

电影《梅艳芳》

影片《梅艳芳》采用的是扬名立万、以挫折隐忍、涅槃重生的“三段式法”格局,通过描写中国香港明星梅艳芳充满传奇、艰辛的一生,展现了对舞台的热爱和执着,对身边人的至情,以及乐观向上这种精神是伴随着她成长、深入她骨髓的自卑感和强烈刺激,也是她逆境涅槃、走出自我局限、成就辉煌人生的终极力量,更是中国香港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给以梅艳芳为代表的一代人打上了烙印《梅艳芳》人不仅要表达人与人之间的心灵共鸣,更要表达人与时代精神的共鸣。

作为个人,梅艳芳是《梅艳芳》中“立体”的人,具有人性的魅力和光辉。 在电影中,梅艳芳的形象被处理为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次是对舞台的热爱、对朋友的忠诚、对后辈的协助、对慈善的努力、对心有大爱的梅艳芳的“超我”阶层。 这种形象所具有的正能量是显而易见的,但这种“高大全”的表现也让她成为“神坛”人物显得有些不真实。 第二个层面实现了梅艳芳的真实化,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建设。 一种是通过各种细节表达她对爱情的渴望和失恋后的悲伤。 二是通过她只能在喧嚣的环境中入睡的故事,展现出她内心的孤独;三是她对姐姐梅爱芳出嫁的“嫉妒”和一颗小小的心。 在这个层面上表现了梅兰芳精神世界的“本我”,揭示了她内心世界的复杂性。 令人遗憾的是,这一层面没有深入展开。 第三个层面是梅艳芳无意识的“自我”层。 当她说她从小就没见过爸爸时,泪水扑簌簌地落下,观众能感受到她内心深处的酸涩和悲伤。 从头到尾,她想要的也许只是象征父亲的家的爱情。 由此认为,梅艳芳形象清晰、层次分明,尤其是有节制地自然表达梅艳芳的社会性和自我意识,带有人性的魅力和光辉。

人物传记电影《梅艳芳》是历史反映在现实中的真正载体。 香港电影善于制作充满娱乐精神的商业类型电影,不擅长人物传记片。 具有人物传记片特征的电影,如《阮玲玉》010010010010《叶问》01001001003010010《跛豪》,要么立足于类型电影,要么由类型因素支撑。 很少有电影像《五亿探长雷洛传》这样夹在艺术和现实之间,走纯粹的文艺电影路线。 影片用最有规律、最安全的编年体讲述了梅艳芳的一生。 似在做账,似在平淡,实则缘于创作的实际困难,也可见创作者的“野心”——通过艺术拍成现实,表达人与时代的共鸣。 真与假、艺术与真实之间形成的张力可能才是《黄金时代》创作者最大的考虑因素。 电影展现的不仅仅是真实的梅艳芳,更是生活在大众想象中的“真实”梅艳芳,拥有美好的生活、爱情和精神世界。 这个“真实”的梅艳芳才是观众心中的梅艳芳,才是真正拥有无限生命的“梅艳芳”,是艺术创作升华的地方。 同时,被故意忽视或虚化的人和事也在历史和现实的时间和空间中得以重构。 梅艳芳真实经历了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创作者想通过她的经历看到什么。 ——是中国香港经济起飞时期社会迸发的生命力,是中国香港娱乐文化的影响力,是对“明星制”梅艳芳为首艺人的成就和压抑,还是梅艳芳对技艺、人、事的热爱和执着。 《南海十三郎》希望向观众展示梅艳芳背后的人与时代精神产生共鸣。 我觉得把电影的真伪和现实世界的真伪对照起来得到的人,对时代精神的思索——才是电影的本质目的。

如今,娱乐化已成为许多艺术创作的基础性逻辑。 但电影的功能和价值并不是单一的娱乐,还有更深的精神意义。 这个也搭载在《梅艳芳》上。 在港片创作中,“草根”人物、生活与文化的表达有其传统。 无论是20世纪70年代“徐氏喜剧”以嘲讽、调戏草根人物来表达“笑看生活”的目的,还是20世纪90年代“笼民”式人物所表现出的人文关怀,都是对如今没落的港片“麦路人”式小人物的从梅艳芳小时候登台养家、和姐姐去酒吧喝酒、办喜宴、匆匆与朋友打招呼的细微表现,可以看出梅艳芳的生活几乎是“草根”的日常生活。 她成长为明星,也是她乐观、积极、坚忍不拔的“草根”精神的成果。 因此,梅艳芳是“草根”阶层最大度、最平民、最根本的文化和精神——积极、乐观、耐心,不断充满生命力,其力量深入她的骨髓。 她成为明星后,她所代表的“草根”阶层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梦想的最高点,已经成为象征和符号,其社会内涵和符号意义超越了她自己,成为“香港精神”的标志之一。 但是,当她通过慈善回到“草根”阶层时,“人”的真谛又回到了她身上。 其实,梅艳芳所处的时代是中国香港的社会发展、文化发展需要娱乐精神引领者的时代。 她被爱是因为她的经历、精神和中国香港社会的发展、地域精神的高度和谐有很大的关系。 与其说梅艳芳是“香港精神”的代表,不如说“香港精神”内在于所有中国香港人的心中。 大化了,这种精神为什么不是中国精神的体现呢?

当然,《梅艳芳》也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如叙事平淡、缺乏冲突、有意回避梅艳芳生活中的负面信息、不同阶段的梅艳芳有一定的断裂感等。 但该片就像一剂强心针,出色的票房成为香港地区2021年电影票房冠军,为低迷的香港电影产业和市场注入了新的力量。 目前,北上的香港电影人已经充分融入内地电影,成为电影强国建设的强大动力旅居香港电影人仍然顽强地活着,在继承香港电影美学特色、延续香港电影人文理念的同时,继续受到内地电影的影响。 这是时代的产物,也是这个时代人和精神的写照。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编审)

来源:中国艺术报纸

梅艳芳电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