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遗韵】耿善民《淝水之战》唱片初考

说明:郝振易先生采访实录下部分由于不可抗拒的困难,虽然已经修改到几乎全部删除,还是未能和大家见面,特表示歉意。为此,今天推出本社策划的一个全新专题,感谢各位朋友长期以来的关注和支持。

  • 【百年遗韵】耿善民《淝水之战》唱片初考

  • 耿善民先生

    【演员简介】

    耿善民(1912-1942 )著名须生演员,易俗社第六期学生。陕西长安人,师承刘立杰、高天喜、陈雨农、唐虎臣、党甘亭等先生,工须生。1927年9月戏曲科毕业,1931年2月文化课初小毕业。易俗社报告书评价他:“声誉苍老,表情真切,为现在须生第一。 ”王绍猷在《八十年来秦中驰名之男女演员》一文中赞曰:“腔调悠扬,举止大雅,玉树临风,风流潇洒。

    耿善民有极高的表演天赋,在继承秦腔传统的基础上,又借鉴学习京剧的长处,形成自己风流潇洒、儒雅端庄的艺术特色。从1928年起,至1939年,耿善民一直为易俗社头牌须生。十余年间,几乎参与了这一时期易俗社所有的排演剧目,代表剧目有《燕山恨》《韩宝英》《淝水之战》《山河破碎》《还我河山》、《牧羊卷》《五家坡》《大闯宫》《宁武关》《桑园会》《八件衣》《忠义侠》、《春秋笔》《滚钉板》《镇台念书》《四郎探母》《巴里西烧瓷》等。封至模评价他:“耿善民作风台步,迥异畴昔,虽有抄袭皮黄痕迹,确已尽脱秦腔粗俗之气,尤以饰历史名人为擅长。老派绝不可及。

    1939年底,受何振中、陈景民重金聘请,耿善民离开易俗社赴兰州演出。但由于艺术风格的问题,在兰州始终没有大红起来。他本身性情孤傲,金城失意,使其心情抑郁。不久便患上了肺病,辞班回陕医治。不料病情加重,竟于1942年去逝,年仅30岁。

    剧情简介】

    前秦苻坚兵多将广,意图吞灭东晋,两路进兵。东晋丞相谢安,力主抗敌,当殿举荐与自己有隙的桓冲镇守荆州,另荐侄子谢玄屯兵广陵。两国兵力悬殊,东晋朝臣百姓惶恐不安,为安抚臣民,谢安装作无事人一样,悠然游山玩景。一面暗地决策,授计谢玄于淝水大败秦兵。

    【剧目背景】

    《淝水之战》是谢迈千编剧的历史本戏,易俗社于1935 年首演,主要演员有耿善民、王天民、李可易、康顿易、高符中、王秉中等人。耿善民饰演谢安之“游山”、王天民饰演谢道韫之“闺情”常作为折子戏单独演出。

    该剧自1935 年由易俗社首演至40年代末,一直由该社甲班演出,1939年耿善民离社以后由雒秉华接演。1947年起,该社乙班复排此剧,至1951年时仍有演出。1953年,王天民示范演出了“闺情”,随后十四期学生全巧民、惠丽华学演了该剧。19544月,三意社学生队演出全本《淝水之战》。1955年,长安书店出版了谢迈千修改本,删减了旦角戏份。19562月,三意社学生与演员队又重新合排了该剧。1957年之后,西安秦腔舞台就再难寻《淝水之战》的演出记录了。

  • 耿善民《淝水之战》饰演谢安

    唱片信息

    半张一版号为:A 2454

    录音长度:约3 10

    录音内容

    封至模报幕 耿善民(饰谢安)演唱

    (报头)耿善民独唱《淝水之战》

    (唱词)恨苻坚恃强梁性同枭獍,

    一心要学始皇六国并吞。

    我谢门效忠贞世受恩宠,

    岂肯教众胡儿扰我江东。

    有谢玄领雄兵必不辱命,

    想必是这几日与贼交锋。

    众朝臣一个个心神不定,

    都道是弱敌强难把功成。

    怎知晓文有谋武将有勇,

    结一心共一德众志成城。

    设巧计退秦兵无踪无影,

    那时节方显我不同凡庸。

    那边厢并不是秦兵蜂拥,

    原是那翠柏与苍松。

    【唱片赏析】

    易俗社受所编演剧目题材的影响,涌现出了一大批“三小”(小生、小旦、小丑)行当的演员,这改变了传统班社以“须生、青衣、花脸”挑班的格局,这一艺术格局的变化也影响到了西安的其他班社,从上世纪三十年代,三意社、正俗社、秦钟社、牖民社等班社无不以小生、小旦做为号召,西安的须生、青衣、花脸演员大多沦为二牌甚至演开场戏的境地,如和家彦,在三意社一度只演开场戏,大轴的正戏竟然轮不到他,这造成了大批须生、花脸演员选择了远走陇上,尤其是抗战爆发后,此风愈演愈烈。易俗社早期培养的须生演员,像刘毓中、阎振国、徐正国、高希中等,因在社内不受重用,大多离开了易俗社。易俗社的须生角色,一度由小生演员兼演,如王秉中、雒秉华、伍庶民、郭朝中等,都是如此,这一境况因耿善民的出现才有所改观。

    耿善民的条件并不优越,嗓音嘶哑,他的长处是表演。耿善民吸收了很多京剧的表演特点,台布、身段都很有京剧范儿,改变了秦腔须生长期以来形成的粗犷夸张之态,显得潇洒倜傥,尤其是扮演一些帝王将相的历史人物,更是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期,耿善民名声大噪,与王天民并挂头牌,他所演出的《淝水之战》《还我河山》《镇台念书》《燕山恨》等剧目,都代表了易俗社须生的最高艺术成就和艺术风格。耿善民对易俗社的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时至今日,关于他的事迹仍在易俗社广为流传。

    耿善民嗓音虽然沙哑,但宽厚而苍劲,唱法古朴,韵味醇厚。《牧羊卷》的“听我妻”一段,他用的【慢板】,在现存资料中,这是仅有的一种唱法。因为易俗社的伴奏大多采用上把位演奏,这也使得耿善民的【慢板】腔唱法更类于今天的“阴司板”唱法,高起低落,他的《牧羊卷》和《燕山恨》都是这样的特点。他的唱法与刘毓中是非常接近的,除了高起低落,对唱腔的处理上二人也是殊途同归,如《牧羊卷》中“好一似刀割肠剑把心剜”一句以及“恨西地”后面的拖腔,与刘毓中的唱法和腔调如出一辙;再如《燕山恨》最后一句“立下个”后面的拖腔,这种唱法在刘毓中的唱腔中比比皆是。他们演唱的苦音唱腔,苍劲激越,哀而不伤,苦而不悲,很注重对情感的控制,不温不火,分寸拿捏的很有火候,具有“哭非真哭 ,而感之使人哭;笑非真笑,而能感之使人笑”的艺术效果。《淝水之战》的【二六】,被耿善民唱红后流传很广,据说当年的西安城到处可以听见“恨苻坚恃强梁性同枭獍”的学唱,传为佳话。这段唱足可媲美于刘易平《二进宫》的“劝千岁”一段,有很多雷同的处理手法,如“怎知晓文有谋武将有勇”与“大战场,小战场”后的落腔,其处理都是相同的。整段唱腔旋律流畅,少起伏,四平八稳,潇洒而有些许俏皮,举重若轻,很有“安居平五路”的英雄气象。在这段唱腔中,如“怎知晓文有谋武将有勇”这般的落腔处理有多处,在这十四句的唱腔中,这样重复的处理技法上使得唱腔旋律显得过于单一,这一点为很多顾曲家所诟病,但是,白璧微瑕,这段唱腔所透露出来的潇洒气质和雄浑气象是值得永远咀嚼和揣摩的。

    (本期完)

    节目策划:秦剧学社

    演员剧目:陇上一痴

    唱词整理:芦笛

    唱片赏析:张振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