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诃夫的四幕剧《万尼亚舅舅》作为享誉世界的经典作品,被多次搬上过舞台。无论中外的观众都对这部充满强烈现实主义的戏剧作品,有着极高的评价。
国外2022电影版《万尼亚舅舅》是在疫情时期录制的,有着特殊意义。
整部戏的剧情仍是老剧情,但特殊的地方就在于把19世纪末俄国社会的生活矛盾与精神危机,与对当下疫情的思考结合了起来。
这样的结合会让观众意识到,无论是处在19世纪末,还是生活在当下,都会不可避免地对陷入迷茫、绝望、痛苦的情绪中。
因为,生活本就是痛并快乐着,即使陷入深渊,我们也要爬起来继续赶路。
国外的这版《万尼亚舅舅》虽然散发着浓浓的英伦风,但为了贴近19世纪末俄国社会的那种令人无比压抑的“丧”,在很多方面做出了新意。
首先是首尾呼应的大琴声与钢琴声值得好评。在第一幕戏还未开始时,就能听见低沉的大提琴声,然后随着灯光渐渐亮起来,大提琴的声音越来越厚重,再夹着似在宣泄情绪的钢琴声,整部戏的“丧”开始立起来了。
结尾的时,大琴声与钢琴声再次响起,但不再像开始那么悲伤,节奏稍微快了一点,似在暗示绝望中的那一抹曙光。
其次,灯光与舞美的设计也是花了心思的。
先来说说灯光。从始至终的冷色调灯光始终能让观众沉浸在压抑、痛苦的情绪中,那灰暗的的光线将原本枯燥的生活渲染得更加毫无生气。
作为主角的万尼亚舅舅本就生活在一个暗淡无光的世界,他勤勤恳恳工作了一辈子,将他人视为自己的全部信仰,到头来却发现原来是一场虚无。
信仰崩塌的万尼亚舅舅一直在冷色调的灯光下行走,就好像他那看不到幸福与希望的生活。
在舞台的布置上,为了突出俄国庄园的风貌,特意在落地窗铺一角铺满了枯黄的树叶。还有每个角色穿的衣服,也很有俄国气质。但最令人觉得舒服的,还是整个舞台的构架就像油画,很有年代代入感。
只是美中不足的是,叶莲娜的服并不是很复古,甚至可以说有点现代化,容易让人出戏。
台词方面在大致上遵循了原剧,但是第一幕戏与第二幕戏的台词过于冗长,导演完全没有任何创新。尤其是万尼亚舅舅、医生、叶莲娜这三人之间的台词过多,造成了整部戏前半部分的索然无味。
但也有出彩的地方。
譬如万尼亚舅舅的独白,先是饰演万尼亚舅舅的演员对台词情绪的掌控,再加上特写镜头与停顿处理,无疑放大了台词的魅力,同时也能让观众更进一步感受到万尼亚舅舅的痛苦。
至于每个演员的表演,这倒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为每个观众的感受不一样。但可以肯定的是,万尼亚舅舅、医生、索尼娅这三个角色的扮演者是非常出彩的。
万尼亚舅舅的扮演者托比琼斯出生于国外的一个演艺世家,自小受过表演的熏陶。他在这部戏中的表现自然流畅,眼神里全是戏。
他将万尼亚舅舅对叶莲娜的爱慕、对姐夫的痛恨、对外甥女索尼娅的怜爱,都通过眼神很自然地流露出来。
当他拿枪对着自己的姐夫时,整部戏的高潮随也随着而来。
但托比琼斯并没有将情绪全部外放,而是以忍耐的、压抑的,又特别渴望爆发的复杂情绪来呈现。
整出戏的最后一个镜头给了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似在暗示世人:我们所有的痛苦,上帝在替我们承受,即使生活再难,也不要放弃心中的信仰。
然后,所有演员谢幕、拥抱。
戏里结束后,戏外的镜头还拍向了剧院现场的观众人员以及那空荡荡的观众席。
空荡的观众席正是折射了疫情的紧张时期,人们突然停止了手头上的工作,然后回到家里,每天做的事情就是吃饭、睡觉,仿佛生活陷入了死局。
然而,疫情过后,我们仍要像戏里的万尼亚舅舅一样重拾生活的勇气,直面残酷的现实,在迷茫与绝望中,找到那一抹曙光。
即便那曙光是虚无的、飘渺的,我们还是自我安慰,再继续赶路。
毕竟,这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仍旧热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