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如果声音不记得》的票房,会吸引不少还没看过这部电影的观众前往电影院买票。上映八天,综合票房达到2.2亿,占比13.3%,拍片比也稳定在其他电影之上。
《如果声音不记得》由落落导演,郭敬明监制,男女主人公分别由孙晨竣和章若楠扮演。倒也不是对郭敬明的偏见,对比上一部落落和郭敬明拍摄的结合社会热点话题“校园暴力”的电影《悲伤逆流成河》来说,《如果声音不记得》明显差了太多。
一、碰瓷热点话题,内里毫无深度
《如果声音不记得》虽然结合了抑郁这一题材,但是看完电影却明显感觉在碰瓷热点。剧中女主角由于家庭原因,导致自己有了抑郁症,这本身是重点要分析的话题,但是在电影之中,却只是简单的略过。对于女主角抑郁的痛苦,大多数也是仅仅通过女主的的台词表现出来,让原本就不了解抑郁症的群体来说,反而会更加觉得抑郁症是在无病呻吟,但其实,抑郁症群体作为社会中的一种存在,并不是口头上喊出来的心理压力,而是身体和心灵双重受到压迫的结果。
二、强行拼凑巧合,剧情生闷俗套
三、爱情观念刻板,纯爱不离生死
看过《悲伤逆流成河》以及《如果声音不记得》之后就能够发现,在郭敬明的世界中,想要好好的谈恋爱实在是太累了,动不动就要拿生死说事,看着男女主两个人一次又一次的完美错过,恐怕观众心里不是遗憾的难过,而是即将骂人的冲动吧!这样你死我活爱情观念,看多了观众也会腻。
但是不得不说,郭敬明在电影画面美学上面的研究还是超越了国内的很多电影导演的。作为小说改编,《如果声音不记得》并不能算是成功。郭敬明作为一代人的伤感文学教主,他想要展示自己的“最世”文化,恐怕真的要走出自己的世界。不仅仅是蹭热点,蹭话题,而更应该把社会热点问题提高一个深度,拿到郭敬明自己的电影之中进行讨论。
抑郁症题材的电影很多,能够拍出情绪的也不少,能够正视观众的智商,恐怕郭敬明制作才能够票房口碑双丰收。文/段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