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之名》互选暴露社交真相:感情不深能力不够,兄弟是路人

昨晚《少年之名》播出的第6期上篇花了一个半小时呈现选手第三场公演舞台前的互选过程。

节目规则是:

2. 依名次选歌。上位区少年还可邀请任意少年组队。

3. 三公舞台后,选手去留各半。

不少网友吐糟互选过程耗时过长。但其实这里面所展示出来的人际社交真相很让人玩味。

印象比较深的是,何懿/峻自认为跟很多选手保持很好的关系,却一直没人邀请他组队,最后只能自动成组,留在了无人问津的《如果我们不曾相遇》组。

何懿/峻的境遇其实很值得我们反思。

慕星远说得很真实了

李希侃是这一轮的第一名,他的选择是下位区的段旭宇。但就算是李希侃有提及段旭宇跟他同宿舍,平日里两个人也相处得很好,李希侃仍然考虑到了段旭宇的舞蹈和唱跳很棒。

人就算不是完全自私,也是绝对功利的。但功利并不是贬义词。每个人都希望接近优秀的人,让别人的闪光成为自己变得更强大的养分。这种希望自己更进一步的积极性,肯定是要比原地不动纯帮扶的热心更强烈。更不必说《少年之名》本质上还是一场比赛,三公舞台之后少年们就要面对最残酷的淘汰,有人表现力拉垮掉队不仅影响个人成绩,更是对整个团队的不负责。所以,在考虑友谊的情况下必然要掺杂能力的考量。

优秀的人终究会走到一起,这其中有主观靠近的成分,但更重要的是,他们步频一致、步伐一致,他们能够并肩同行很长一段路,这种常年累月的磨合与陪伴才是感情保温直至升温的关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