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下威尼斯大奖,女神新片稳了-当前头条

拿下威尼斯大奖,女神新片稳了-当前头条

近几年,业内很流行“大女主”电影。


(相关资料图)

这些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往往都是正面的。

她们不仅美丽大方,而且勤奋勇敢。

不论经历何种磨难,都能咬牙坚持。

最终,一定会克服万难,取得成功,实现自我价值。

但,如果有一部大女主电影,它的主角是一个“反面角色”呢?

一个又美又飒,才华横溢的姐姐,却有着不为人知、阴暗丑陋的一面。

我想,大多数人,都会有点难以接受。

而这一点,正是这部电影最大胆的地方:它挑战了大多数人的认知和思维定势。

我说的这部电影,就是最近上线的冲奥热门影片——

《塔尔》

《塔尔》的女主角,由我心中最适合这样一个角色的演员扮演——“大魔王”凯特·布兰切特。

只有凯特的气质和演技,能让这个角色,既展现出一个成功女性的优雅魅力,又同时能表现出一种危险的气息,让这个角色更加可信,观众更能共情。

她凭借在此片中的表演,也第二次获得了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女演员。

《塔尔》的故事说起来很简单:一个乐团指挥,如何跌落神坛。

在电影中,“大魔王”饰演的塔尔,拥有多重身份:

她是一个成功的音乐家,是柏林爱乐乐团史上首位女性指挥家。

是EGOT(艾美奖、格莱美奖、奥斯卡奖和托尼奖)大满贯获得者。

同时,她还是一位女同性恋者,有一个妻子,也是一个女孩的“父亲”。

仅仅是这些多重的身份交叠在一起,我们就能看出这个人物的复杂。

一方面,她的确是才华横溢,并且由衷地热爱音乐。

为了研究民族音乐,她曾花5年时间,深入亚马逊丛林采风。

在领导的职位上,她也雷厉风行,干练果决。

在同行和外人眼中,都享有极高的权威,人人都尊称她“大师”。

在个人生活上,她极度自律:严格节食、吃素,每天跑步、健身。

为了创作,还专门布置了一间小房子:让自己可以专心地作曲、写书。

这些自律和专注,都让她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同时也收获了许多崇拜者。

在电影一开始,我们很难不被这个成功又魅力非凡的女性所折服。

但随着剧情展开,我们却发现,光环下面,开始出现一些裂缝。

她并不是那么专一,看起来还喜欢拈花惹草。

在座谈会后,和女粉丝似有若无地调情,夸女粉丝的手提包好看。

晚上回到酒店,就把女助理支开,一夜没有接妻子的电话。

等第二天回家,手中拿的是那个女粉丝的手提包。

但具体她们之间发生过什么事,电影没有拍出来,作为观众,我们也并不知情,只能猜测。

还有一次,乐团招女大提琴手时,采用的是盲听:为了公平,只能听到乐手的演奏,不能看到对方的外貌。

但评审开始前,塔尔无意中在厕所遇到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大提琴手,便暗自记下她穿的鞋子。

盲听时,凭借鞋子,认出了这位好看的乐手,暗地里给她打高分,帮助她进入了乐团。

在乐团公开竞选独奏机会时,又故意偏袒,“喂题”给那位漂亮的女乐手。

如果这些事,看上去还像是一些道德上的瑕疵,那么对塔尔更为重磅的指控,则是来自一个叫克里斯塔的女乐手。

克里斯塔是塔尔所创立的指挥家协会的成员,和塔尔算是上下级

片中,克里斯塔从未出现过。通过塔尔和女助理的只言片语,我们可以猜测,她们三个曾经有过一段关系。

但后来,在克里斯塔提出一些要求之后,却被塔尔无情地拒绝,并迅速断绝了联系。

克里斯塔不甘就这样被抛弃,疯狂发送邮件给女助理,要求再见塔尔一面。

塔尔从未正面回复,却私下写信给克里斯塔求职的乐团,要他们不要录用克里斯塔。

被逼向绝路的克里斯塔,最终在愤懑中自杀,并留下了对塔尔“潜规则”的指控。

丑闻缠身的塔尔,瞬间跌落神坛,失去了乐团指挥的职位。妻子也表示无法原谅,带着女儿离开。

但最让她无法接受的还是,她精心排练的《马勒第五交响曲》,被一个默默无闻的同事抢走了指挥权。

正式演出那天,塔尔发了疯似的冲上台,暴打那位同事,想要夺回她的指挥权。

但谁都知道,在音乐界,她已经“社死”,再也无法回到舞台了。

看完电影,我的脑海中冒出的两个问题是:

第一,为什么把塔尔这个角色,设定为女性?

要知道,从古至今,乐团指挥的职位,绝大多数都是由男性担任。

因为这个职位极高的权威性,近年来,古典音乐界也发生了很多针对指挥性骚扰女下属的指控。

但为什么电影《塔尔》中,偏偏把这个指挥家的性别设定为女性呢?

这是一个值得玩味的细节。

第二,为什么从加害者视角,来拍摄这样一个关于潜规则的故事?

这几年,受到现实中事件的影响,我们已经看过很多关于性侵犯的电影。

这些电影,大多数是从受害者的视角来拍摄的。

即使是从加害者视角来讲述,大多数呈现的也是加害者卑鄙猥琐、令人厌恶的一面。

但是《塔尔》与众不同的是,它是从一个加害者的视角出发的——从这个视角出发,影片中,我们看不到任何塔尔真正出格的具体行为。

并且这位加害者,很多时候,是富有魅力的,并不让人厌恶的。

这两个问题,可以说是理解这部电影的关键。

在我看来,导演是想通过这两种设定,来小心翼翼地探讨一些问题:导致那些女性下属被PUA,被潜规则的,或许并不是那些加害者的男性身份,而是他们手中不受控制的权力。

当一个人的地位和权力不受制约和监督时,那么他就有可能滥用职权。

即使是一个女性,在那样的位置,也可能做出同样的事情。

所以,性别问题当然重要,但问题的关键,可能不仅仅是性别,而是如何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当然,这种观点,非常大胆。所以,导演为了中和这种尖锐的观点,又把这个女指挥家,拍得非常有魅力。

她不是那种满脑子歪主意的“坏人”,除了那些丑闻,她对音乐的狂热是真诚的,她的才华也是有目共睹的。

另一方面,导演从一个加害者视角来讲述这个故事,也为这件事提供了更丰富的视角。

当我们看待职场性侵犯、潜规则这些事时,我们共情的都是受害者的角色,我们对加害者的谴责,是非常自然的。

我们也非常容易,把加害者描述成一个猥琐、卑鄙、油腻的人。

但导演想打破我们的一个偏见是:有时候,加害者并非十恶不赦,相反,还可能显得魅力十足。

而且,加害者并非都是带着十分强烈的主观恶意,才会造成伤害。

有时候,可能在加害者看来,这只是一次浪漫的调情,你情我愿的邂逅。但因为地位不对等,对另一方来说,很可能就是深深的伤害。

导演有意从加害者视角出发,也是为了提醒我们每一个人:加害者平日里不一定是十恶不赦的坏人,所以辨别起来会更难。

而如果有一天,当我们站在那样的位置,能否对权力保持敬畏,克制自己挥舞手中利剑的欲望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