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凡达2》寻找人类新家园

《阿凡达2》寻找人类新家园

《阿凡达2》终于如期上映,毕竟,新冠疫情正在有序退场,而压抑良久的电影产业则迎来大机会。加之,《阿凡达2》的未来故事会讨论生物的适应性,而现实人类社会也在忙着适应新环境,可谓相得益彰。此外历经13年,阿凡达再度与影迷相见,算得上:天时、地利、人和。


【资料图】

要知道,首部《阿凡达》带给全世界的震撼尚未消弭,比如三倍于普通电影的IMAX 3D, 让国内影迷感受到强烈的科技力量,以及背后那一套成熟的电影工业化体系。迄今为止,《阿凡达》依旧保持着全球票房纪录,凭借13年的推广和讨论,阿凡达已然同全球影迷建立起一种强韧的情感关系。基于此,我们有理由相信,《阿凡达2》会再创佳绩。

好莱坞的电影工业体系,好像一条流水线,任何的工作都可以被拆分到很细的颗粒度,再由制片人和导演整合到一起,包括剧情、道具、摄影、特殊效果、后期剪辑和营销等等,都有分工。如此体系带来的好处是,保证了影片的制作效率和基础水准,而坏处则是一旦任何环节出错,就会对整体造成影响。《阿凡达2》苦熬13年,大概率是有些环节拖沓了,好在观众的热情依旧浓烈。

潘多拉:美丽的半虚构星球

事实上,阿凡达之所以能笑傲全球票房,除了好莱坞的工业体系之外,还决定于导演卡梅隆的匠心独运,励精图治十三年,把相关领域的人才都派出来,再通过整合“榨干”其价值,终形成观众属意之作,充满着想象力。卡梅隆不仅找到了和地球相似的星球,命名为潘多拉,而且能凭空创造出一个生命族群和一套完善的纳威族语言,甚至整个潘多拉星球的动植物,都有其学名、属性、生长规律和生理结构。总而言之,科幻主义需要想象力,而比之神魔主义更具真实感,正在于,它是人类正常思考之上的延伸。

影片的故事发生于2154年,地球早已满目创痕,污染非常严重,弱肉强食比比皆是,可用资源不足以维持现存人口的需求。于是,谁能创造出新的能源,谁能找到新的居住地,谁就注定是新的世界首富。或许,我们现在已然理解为什么马斯克、拉里佩奇等商业大佬,要坚持一掷千金地探索太空了。

在阿凡达的世界里,也有地球资源开发公司,比如RDA,它应该算是电影版的Space X,致力于大举开发太空事业,试图寻找到可以替代地球的新能源,而美丽的蓝色潘多拉星球就是这样被发现的。相关资料显示,潘多拉星位于半人马座的三合星系,距离地球大约4.4光年,体积、质量和地球相似。同样地,潘多拉星球也围绕恒星运转,阿尔法星就是潘多拉的“太阳”,体积比太阳大20%,光照热度也要强烈一些。显然,人类能发现潘多拉这种生命星球,一定是非常兴奋的,但想要长期生存于斯,还相去甚远。

首先,重力只有地球的15%,使潘多拉星球上的植物格外高大,动辄参天大树。至于说,纳威族人长着6肢,也是为了能“抓地”紧固一些。更直接的影响则是空气中的含氧量非常低,普通人移居潘多拉,根本离不开氧气瓶。加之,潘多拉星球上有大量热带雨林式植物,夜里会发出五彩斑斓的光,仿佛置身于夜店之中,但植物定律往往是:越美丽,毒性越强大。

毫无疑问,纵然是找到新的生命星球,也不免一番抽筋扒骨的转变,才能适应之。按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更确切的过程应该是:能适应潘多拉星球的人类可以继续存活,他们携带其适应性继续繁衍,而后形成稳定的族群。

科幻意义,寻找人类新家园

科幻作家刘慈欣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曾经说道:他不太认为人类会去火星或者潘多拉星居住,毕竟,相比于这些遥远星系,沙漠、海洋、高山的条件,简直是太友好了,起码大家不用每天背着“氧气瓶”度日如年。同时,大刘也谈到新冠疫情在人类历史上并不突兀,要知道自二战结束,人类已经有70年的和平时期,偶尔出现一点儿状况,实属正常。

之所以,插播两条刘慈欣的采访,正在于《阿凡达2》的上映非常有可能引发以上两个观点之讨论。如前文所述,地球在100多年后已经变得满目创痕,人类需要找到新的居住地。潘多拉星球虽然和地球相仿,但依旧需要人类重新适应,或许,电影也想借此表达之于未来生活的担忧和向往。比如潘多拉星球上充满着有毒物质,如果人类不带面罩行走,仅需4分钟就会迎来死亡。而长期存活于潘多拉星球的纳威族人都长了一个类似“鱼鳃”的东西,能过滤毒气,存储有毒物质。事实上,人类抗疫三年,也真希望自己长一个“鱼鳃”,把新冠过滤掉,简直是碾压现在的N95口罩。如今疫情放开,大量观众涌入电影院,不知道大家会不会向纳威族人投去羡慕的眼神...

此外,纳威族人还长着一条辫子,上面有密密麻麻的神经。通过这条辫子,他们可以相互窥探内心世界,和动物、植物直接交流。以至于,在纳威语言体系里,根本没有“谎言”二字。相信这也是现实人类艳羡的地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