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部《阿凡达》相隔的12年,中国电影做了一场大梦

两部《阿凡达》相隔的12年,中国电影做了一场大梦

作者|小满

编辑|江岳

微信公众号:首席人物观(ID:sxrenwuguan)


(资料图)

01 蓝色风暴

2010年1月4日,电影《阿凡达》在国内上映。

凌晨四点的上海,在当地唯一一家IMAX 3D影院门口,观众们冒着严寒排起了百米长队,一连三天,IMAX票都在30分钟内一抢而空,有影迷喊道:“比买春运火车票还难!”原价120元的电影票,被民间黄牛党炒到了200元,上海部分影院不得不实施购票限制,黄金时段每人限购两张。

那是一个网络售票尚未普及的年代,整个内地只有13家 IMAX 影院,北京三家,上海只有一家,即和平影都。和平影都谢经理对媒体透露,《阿凡达》上映第五天,当月所有的 IMAX 票都已售罄,“5个售票窗口全开,上半夜有3000多人排队,午夜还有1000多人。”

在此前,国内影史票房冠军为灾难片《2012》,票房数字为4.47亿,当时谁也不会想到,《阿凡达》会将这一票房纪录提高近10亿,最终定格在了惊人的13.39亿元。

那是一个属于电影的梦幻年代,《阿凡达》凭借一己之力将国内单片票房推到10亿+级别,不仅彻底激活了中国电影市场的活力,也让越来越多资本的目光开始投向电影这块热土,IMAX影院在国内各个城市遍地开花。

此后,无论是 IMAX 影院的数量还是中国电影市场的票房数字,都以两位数的增长率高速攀升。截止疫情来临前的2019年底,全国拥有 IMAX 影院716家,全年总票房641亿,而《阿凡达》上映的2010年,这两个数字分别为13家和101亿元。

《阿凡达》改变了电影院的命运,为观众创造了全新的观影体验,人们开始热衷于戴着3D眼镜看电影,此后的每一年,几乎都会传出《阿凡达2》即将上映的消息,因为,“阿凡达”三个字代表着巅峰、希望和未来。

时隔12年,《阿凡达2》终于出炉。人们抱着巨大期待赴约,此时詹姆斯·卡梅隆已经度过了68岁生日,然而,传奇似乎已经难以续写,在两极分化的口碑之下,《阿凡达2》已经难以复制当年势如破竹的票房奇迹。上映11天后,票房7.22亿元,预计内地总票房11.12亿元。

12年沧海桑田,中国影史票房冠军几度易主,从2014年《变形金刚4》的19.76亿元,到2021年《长津湖》的57.72亿元……电影的票房数字越来越高,但电影曾经带给人们的热情、冲动与梦幻,似乎已经越来越远。

02 “小哑炮”

《阿凡达》上映的2009年-2010年贺岁档,冯小刚缺席了。这位曾经的贺岁档常客,被媒体问及对《阿凡达》的看法时这样答道:

“我已经看了《阿凡达》,感觉挺好的。有人说中国导演应该检讨,我觉得没什么可检讨的,为什么我们就得检讨啊。中国和美国又不是只差距在电影上,战斗机的差距也大着呢。”

“就说媒体,中国和美国也有差距啊,有一家能比得上《纽约时报》的专业性吗?再说你什么时候看见美国的记者,都是摄影机齐刷刷在前面架一排,文字记者被挡后面什么都看不见?所以中国电影大可不必检讨什么,我觉得《阿凡达》就是一场秀,更像演出。”

彼时的冯小刚是中国最具号召的电影导演之一,他对“大片”有着自己的理解,几个月后,由他执导的《唐山大地震》将会在全国上映,“这早就定好了,7月28日是唐山大地震的纪念日”。

在后期制作中,整个大地震场面虽然只有7分钟左右,但冯小刚却动用了国内外90名特效工作人员,花费8个月时间,完成了260个特效镜头,耗资达数千万元。最终,《唐山大地震》取得了6.49亿元的票房,不仅刷新了冯小刚电影的最好成绩,也成为了仅次于《阿凡达》的华语电影票房冠军。

在接受许戈辉的采访时,冯小刚却表示要自己“激流勇退”:

“跟华谊还有5部电影的合约,拍完就休息了,否则没时间休息太亏,我看到那么多艺人,明摆着那些记者在羞辱你,在那还得忍着,时不时就想,老子不干了,就早点脱离这婊子的行业。”

显然,冯小刚食言了。又一次。

在《唐山大地震》后,冯小刚接连拍摄了7部电影,分别是《非诚勿扰2》《一九四二》《私人订制》《我不是潘金莲》《芳华》《手机2》《只有芸知道》。七部电影,或荣耀或惨败,都记录着冯小刚踉踉跄跄的脚步,但如今回头来看,他的巅峰已经留在了2013年。

那一年,在“开门办春晚”的号召下,冯小刚受邀成为了首位央视春晚的“体制外”总导演。同年,他拍摄的贺岁片《私人订制》仅广告植入就获利8000万,上映后更是取得了7.13亿元的票房成绩。

在参加电影首映活动时,有记者问他,宣传电影会不会耽误导春晚?他回答:“应该问春晚会不会耽误我宣传《私人订制》。”

彼时的冯小刚充满傲气,“我导春晚一不为名、二不为利。我自己导演了几部电影,已经名利双收了,导演春晚不是追名逐利,是回馈观众对电影的支持。我就不感谢领导了,顶着骂名干这件事,领导应该感谢我。”

那个时候的冯小刚,也许并不是电影圈里最有钱、最有名、最有话语权和号召力的,但一定是最敢于发声的。他漠视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时常“语不惊人死不休”,背靠华谊系这棵大树,以及连续多年的贺岁档票房冠军,都给了他莫大的勇气和底气。

与科班出身的第五代导演张艺谋、陈凯歌等人不同,早期以拍都市喜剧片起家的冯小刚,在创作上的野心也在不断膨胀,他试图重塑人们对于历史、官场、变革的记忆,于是便有了后来的电影《一九四二》《我不是潘金莲》和《芳华》。

当第五代导演从早期的艺术片探索转向后期的商业片开发,冯小刚这样的商业片导演却做着艺术殿堂的梦,弥补着关于导演身份和艺术地位的缺憾。

同时,诸多业余爱好者也都想挤进圈子过一把“导演瘾”,于是便有了赵薇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有了郭敬明的《小时代》四部曲,有了毕志飞的《逐梦演艺圈》,以及各种所谓的“IP改编电影”,如《何以笙箫默》《盗墓笔记》《煎饼侠》等等。

电影的赛道变得愈发拥挤,资本热钱开始从四面八方涌来。

从2013年开始,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陆续进场,密集布局影视文娱产业,在资本、技术和渠道的加持之下,每家公司都雄心勃勃,试图打造从小说到影视,从到游戏到周边消费的全产业IP变现链条。

在2014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博纳影业总裁于冬落寞地说:“未来,电影公司都将给互联网打工。”

面对互联网资本和好莱坞大片的双重夹击,冯小刚和华谊再度联手,作价10.5亿元卖给了华谊一家刚刚成立的空壳公司,冯小刚承诺,该公司2016年的业绩目标为税后净利润不低于1亿元,另外在2022年5月31日以前,每年度的业绩目标在上一年度承诺的净利润目标基础上增长15%。

这意味着,冯小刚不仅不能提前退休,还得每年都给华谊拍片赚钱,只有这样,冯小刚和华谊才能一起赚得更多。

虽然《我不是潘金莲》经历了票房滑铁卢,但所幸第二年的《芳华》取得了14.22亿元的票房,把钱都赚了回来。然而,2018年,电影《手机2》紧张拍摄之时,半路杀出的“崔永元”,成为了一个意外的搅局者。

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手机2》虽然拍完了,但再也没有上映的机会了。冯小刚在拍摄了一部小成本的《只有芸知道》后,就再也没有拍过电影了。

2021年,冯小刚执导的网剧《北辙南辕》上线,这距离他上一次拍电视剧《一地鸡毛》,已经过去了26年。然而豆瓣评分只有4.9分的《北辙南辕》,被网友吐糟“剧情悬浮、剧本崩塌”,最终只能以惨败口碑收场。

电影拍不了了,去拍网剧,网剧拍烂尾了,冯小刚还能去演戏,一个年过花甲的老头,不断尝试着退休再就业的梦。

2015年,冯小刚曾凭借电影《老炮儿》斩获金马影帝,一时间惊艳四座,但那以后,他再没有演过电影,直到《忠犬八公》的剧本递来。

冯小刚接了,也演了。但和电影《手机2》的命运一样,这部改编自《忠犬八公的故事》的影片在宣布即将上映后,就从此渺无音讯。

冯小刚还想继续拍,还想继续演,可惜时势强过人,这个“婊子的行业”已经不需要他了。

03 “工业梦”

2014年,宁浩导演的电影《心花路放》在国庆档上映,最终豪取票房11.69亿元。

在影片中,徐峥和一个扮演阿凡达的女演员相遇,并发生了一段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宁浩对媒体表示:“看完《阿凡达》其实不至于羞愧吧,因为我很清楚自己几斤几两,中国电影和好莱坞电影的差距不是二三十年,而是落后100年,完全没法比。”

2014年底,国家电影局派出路阳、宁浩、肖央、陈思诚、郭帆五位导演去美国好莱坞学习。

他们在“好莱坞六大影业”之一的派拉蒙电影公司学习,这一年暑期档,由派来蒙影业出品的电影《变形金刚4:绝迹重生》在国内获得了19.76亿元的票房成绩,超越《阿凡达》成为了新晋影史票房冠军。

相比于美国好莱坞的视效大片,国产片票房前三甲分别是《心花路放》(11.69亿)、《西游记之大闹天宫》(10.44亿),以及《爸爸去哪儿》(6.96亿)。

所以在那个时候,人们常常把好莱坞称为“好莱虎”。

导演郭帆说,到了派拉蒙公司以后,他们才真正感受到中美电影工业的巨大差距,他在微博撰文写道:“中国电影工业什么时候才能建立起来,什么时候才能赶上美国,甚至,是不是有一天可以比他们更好?”

学习期间,五位导演在派拉蒙的一条长凳上合影留念,他们像小学生一样双手放膝,目光凝视着右前方。那条长凳就是当年派拉蒙影业拍《阿甘正传》时候,“阿甘”曾经坐的那条长凳,他们以此来寓意致敬“阿甘精神”,畅想着中国电影的美好未来。

时间飞逝,事实证明,这是一次收获颇丰的“学习之旅”。

多年以后,路阳拍出了奇幻电影《刺杀小说家》,陈思诚拍出了票房大卖的《唐人街探案》系列,宁浩拍出了《疯狂的外星人》,郭帆拍出了科幻标杆之作《流浪地球》。

这些电影所取得的票房数字,不仅大幅超过了《变形金刚4》当年的19.76亿元,更标志着中国电影工业化体系不断走向成熟。

从此,“五毛特效”不再是中国电影的代名词。

从《捉妖记》《美人鱼》到《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再到《战狼2》《长津湖》,中国电影不断抹平好莱坞视效工业水平的差距,接连创造了超20亿、30亿、50亿的票房奇迹。

在“互联网+”的风口之下,互联网影视公司纷纷上演抢滩登陆。

百度依托爱奇艺平台大力拓展影视业务,推出百度爱奇艺众筹计划;阿里巴巴在认购文化中国过半股份后,直接更名为阿里影业;腾讯借助庞大IP资源,实现“游戏、文学、音乐、虚拟商品、实物周边产业”的全产业链探索。

传统影视公司也开始拥抱互联网企业,华谊兄弟和阿里巴巴共享渠道资源,与腾讯共享内容IP 资源,光线影业与360合作成立视频网站,拓展游戏、动漫等文娱产业,万达电影接受阿里巴巴、文投控股的入股,阿里直接成为万达电影第二大股东,乐视影业则直接建立O2O互动平台,以“一定三导”构建互联网电影生态。

腾讯公司副总裁孙忠怀曾表示,以国内日益优化的版权环境为基础,基于与互联网平台的深入连接,围绕强创意、好内容拓展的多元化商业模式,“打造一个虚拟的迪士尼乐园,市场规模达到1000亿元是可以预期的。”

根据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预估,中国电影市场年产量将会达上千部,成为世界第一大电影生产国,并有望在2020年前后达到1000亿,公式如下:“8亿城镇人口x年人均观影4次x每次32元=1024亿。”

然而,事态转折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

从2018年娱乐圈“税收风波”开始,影视行业逐渐冷却,资本开始逐步撤离,电影市场多年的高速增长明显放缓,2019年全年电影总票房642.66亿元,同比仅增长5.4%。

进入2020年,中国电影人翘首以盼的“千亿梦想”变得遥不可及。疫情影响,全国电影总票房仅为204.17亿元,相比2019年直接暴跌68.7%。

一夜之间,电影行业从朝阳变成了夕阳。

04 “救市失败”

12月16日,《阿凡达2:水之道》全球同步上映。

多年前,观众挤爆IMAX影院排队看《阿凡达》的景象依然历历在目,因此许多人都对这部续作寄予厚望,有机构甚至喊出了“票房破60亿”的口号。

上映首日,《阿凡达2:水之道》票房仅有1.26亿元,豆瓣评分8.1分,此后持续呈现疲软态势,上映10天后,票房刚刚过6亿。根据猫眼预测,《阿凡达2》最终票房将落在10亿元左右,尚不及第一部的13.39亿元。

截至目前,2022年全国电影总票房累计293亿元——与2014年电影市场全年296亿元基本持平。

8年前,我国电影银幕数量仅有23600块,如今,全国电影银幕数量已经增长到82248块,这意味着单块银幕的票房产出率已经大幅减少。

银幕多了,观众少了,中国电影市场走入了最冷的寒冬。

昔日,电影贺岁档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国产大片轮番抢先上映,比如2010年岁末,仅葛优一人就有三部贺岁电影同时上映,即陈凯歌的《赵氏孤儿》、冯小刚的《非诚勿扰2》,以及姜文的《让子弹飞》。

如今,这些熟悉的名字都渐渐远去,在两部《阿凡达》之间,中国电影就像做了一场大梦。

自今年国庆以来,除了部分进口批片上映以外,真正有市场竞争力的国产片无一定档。除了早早定档大年初一的《流浪地球2》,春节档还是一片模糊。

一边是空空落落的电影院,一边是熙熙攘攘的待映片单。

事实上,近年来因各种理由宣布“撤档”的国产影片,都足以撑起长达半年的放映周期,比如《超能一家人》《封神三部曲》《平原上的火焰》《深海》《无名》《长空之王》《坚如磐石》等等。

在短视频、流媒体的轮番冲击之下,人们似乎已经不再需要电影了,此前,有影院经理绝望地用刀片划破大银幕,哀嚎着再也不做电影院。

毫无疑问,中国电影正在经历最煎熬的时期。

与12年前《阿凡达》上映带来的惊喜和希望相比,再次走入困境的中国电影,这次等来得却是《阿凡达2》的“救市失败”。这一次,没有人再去问中国导演的看法,话筒也再也支不到冯小刚的面前。

前些日子,冯小刚清空了自己所有的微博,被拍到与妻子徐帆现身美国,有人说他移民了,但他却说:“像我和徐帆这么热爱北京眷恋故土、离不开哥们儿吃不了西餐,在国内又有事业,电影拍的都是家国情怀,国家也有恩于我,我移哪门子民呢?”

言辞之间,充满了诚恳的“求生欲”。

没有了冯小刚这张王牌,王中军、王中磊兄弟也不好过,华谊兄弟公司市值已经从2015年巅峰的900亿,如今已经大幅跌去了92%,仅剩75亿元。

在拍完《疯狂的外星人》之后,宁浩又歇了四年,他的下一部作品不再是科幻题材,将会回归现实喜剧风格。

有消息传出《流浪地球2》将会撤档,郭帆紧急辟谣:“放心,我们一定扛住!春节,不见不散!”

一句“扛住”,多少有些悲壮的意味。

在最近的举办海南岛国际电影节上,博纳总裁于冬的一番话引发热议,他评价《阿凡达2:水之道》:“国外的电影开始慢慢不适应中国观众的观影习惯了,这就导致中国观众会更喜欢国产电影,喜欢围绕中国故事、符合中国国情和中国文化的影视作品。”

从2017年横空出世的《战狼2》开始,主旋律、大制作成为了中国电影市场不可忽视的一道风景线。比如,由博纳影业投拍的电影《烈火英雄》《中国机长》《中国医生》《长津湖》等电影,不仅获得了票房的丰收,也得到了多方肯定。

比起大老板的大局观和大情怀,今年7月,文艺片导演贾樟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出了不一样的刺耳观点:

“我们原来其实是挺活泼的一个多元化投资格局,现在可能就变成了,那大家就都投主旋律呗,它安全,它有确定性啊。我们不能把中国电影只做成主旋律的专卖场,这是对中国电影,对子孙后代,对中国文化完全不负责任的一种做法。”

电影是社会景观的一面镜子,我们一起走过了高歌猛进的时代,也品尝过垂头丧气的滋味。

如今,树立在各个城市的82248块电影大银幕,似乎在诉说着那些转瞬而过的辉煌。

05 “我很怀念它”

在电影《甲方乙方》的结尾,葛优最后一句台词是:“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伴随着音乐的响起,这句话将电影的情感推向了高潮,也掀开了中国电影贺岁片的序幕。

寂静太久,很多人反倒开始怀念曾经那个目中无人、口无遮拦的冯小刚。有时候他说话并不中听,甚至也是胡说八道,但最起码,那代表着一个包容、宽松、自由、多元的言论氛围。

被怀念的,还有曾经几乎每个周五都有新片上映的电影院。无论是国产片还是进口片,大家捧着爆米花、举着可乐,用着9.9元看大片的“优惠票补”,就可以轻松消磨一下午的时光。

有人甚至有点怀念那些年的“超级烂片”,那象征着一种稚嫩的、狂野的市场繁荣。大家一边疯狂吐槽《富春山居图》《小时代》《上海堡垒》有多难看,一边进入影院试图挑战自己的生理极限,然后在网上掀起一场场激烈的骂战。

那是一个高速狂奔的年代,影院一天比一天多,票房一年比一年高,人们沉浸在快速增长的喜悦中……回首看去,当时只道是寻常。

青山本不老,为雪白头,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

2022年12月25日消息,从即日起,国家卫健委不再发布每日疫情信息。

一个时代过去了,那个时代还会回来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