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CPU可是四核的,比那些双核的强多了~”
“你看到没,这U主频4GHz,你那i7主频才3.2GHz”
这种话术我们经常会在某些奸诈的装机店里听见,但如果你选择相信的话拿到的一般就是老款的奔腾或者速龙这样的处理器,核心数量上和主频上确实有他说的那么高,但其实性能表现大家都懂的,多年前的老产品显然不能跟上脚步。
很多小白DIY玩家就又开始纠结了,之前大家都说主频越高,核心数量越多性能越好,但怎么现在这条“定律”又不成立了呢。要说起来,这句话真的没什么问题,但其实前面有个前提,必须是同一代的产品或者是相近的产品才适用。
事实上很早之前的处理器都是单核心的,后来不断提升核心的主频和制作工艺之后发现单颗计算核心已经不能满足我们性能提升的需求了,所以就搞出了多核心协同计算的技术,这就是后来的多核心处理器,这么多年过去了,现在的多核心技术越来越成熟。
某八核处理器架构图
回到性能上来说,如果单颗核心的计算能力一定,那么多核心的理论性能应该就是单核性能的n倍(n=核心数量),同样需要保证的是单核性能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成立。举个例子,上一代的AMD处理器单核性能较弱,经过锐龙架构的大幅提升之后,目前的锐龙四核处理器甚至已经将前代八核产品斩落马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