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网1月14日讯 一封寄回福州的家书,洋洋洒洒1300多字,凝聚了一位革命志士对妻子的浓浓情意,历经百年仍然感动着世人。
这就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觉民就义前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与妻书》。行文情真意切,字字泣血,虽已时隔104年,但文章魅力依旧。它入选多个地区的教科书,广为人知,甚至有了“20世纪最伟大的情书”之称。
位于福州三坊七巷的林觉民故居
诀别之际写下《与妻书》妻子已怀胎八月
“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林觉民一纸《与妻书》,写在手帕之上,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他对妻子的深沉爱恋,但又充满了革命志士的磅礴意气。
这封家书,是林觉民在1911年广州起义的前三天,即当年4月24日晚,在香港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他托自己的战友带回福州,塞进家里的门缝。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当怀胎八月的陈意映看到这封家书时,林觉民已在广州起义转战途中,受伤力尽被俘,后从容就义。
收入多地教科书 台湾香港游客都很熟悉
如今在福州三坊七巷南后街口的林觉民故居内,展示着一份《与妻书》的放大复印件。
“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每当三坊七巷讲解员刘小红解说起这封家书时,不少游客都为之动容。
刘小红对记者表示:“这里曾先后居住过林觉民和冰心,但游客们最熟悉的还是这封《与妻书》。不少来自台湾、香港、新加坡的游客,都对它很了解,因为他们的教科书中,都收录了这篇美文。”
《与妻书》全文1300多字,在一方手帕之上,这封家书写到最后,字越来越小、越来越密。解读过这封家书无数次的刘小红说,可以想见当时,林觉民还有不少话想对妻子说,却没法言尽……
林觉民故居险被拆 习近平曾主持保护修缮
如今的林觉民故居游客络绎不绝,但他们并不知道,那块市文物保护碑上,曾出现过一个脸盆大的“拆”字。
在1989年,福州市有关部门批准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拆除林觉民故居部分建筑,准备建设商品房。当时在一家工厂工作、热心文保事业的鼓楼区政协委员李厚威投书媒体,“建议完整保留林觉民故居”。此后,福州市政协委员张传兴还写信给当时刚到任不久的市委书记习近平,并撰文《林觉民、谢冰心故居不容再拆》,发表在《福建日报》上。
习近平看到来信后,立即让市文管会核实,同时要求有关部门暂缓拆迁,并于1991年1月27日作出批示,要求市委办公厅核实情况。不久,福州市在林觉民故居召开现场办公会,由习近平亲自主持。当年11月9日,在辛亥革命福州光复80周年纪念日当天,林觉民故居修缮完成,并辟为福州市辛亥革命纪念馆对外开放。
因为一直为保护林觉民故居奔走,李厚威的命运也得以改变。他由工厂正式调入林觉民纪念馆工作,后来担任馆长。“开馆当天,习近平书记除了参加剪彩仪式,还亲自给省外客人当起了讲解员。开馆一个月内,他又三次来馆了解观众反应,作出整改指示。”李厚威向记者回忆道。
相关链接
《与妻书》真迹在福建博物院
记者采访得知,1959年,林觉民遗腹子林仲新将《与妻书》与《禀父书》真迹捐献给了国家,交由福建博物院收藏。《与妻书》真迹写在一条长42厘米、宽42.5厘米的巾帕上,因纺织品文物不能长期被强光照射,故50多年来真迹极少亮相。
据了解,林仲新是林觉民次子,1911年生,由祖父带大。新中国成立后,他在漳州政府机构任职,1983年去世。两个女儿一个生活在漳州,一个在福州。(海都记者 王林成/文 黄启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