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见啊,鱼花塘》上映 导演:希望影片成为黑夜中的小小灯盏-世界简讯

《不要再见啊,鱼花塘》上映 导演:希望影片成为黑夜中的小小灯盏-世界简讯

亲人离去后,该怎样安放所有的情感记忆,该怎样完成一种可以释怀的告别?导演牛小雨将她的答案放在了电影《不要再见啊,鱼花塘》中,该片于11月25日上映。此前,《不要再见啊,鱼花塘》曾经获得2022年FIRST青年电影展“一种立场”奖项,牛小雨在接受北京青年报专访时表示,希望这部影片成为黑夜中的小小灯盏,用微弱的光,给予那些因离别而伤痛的人们一些温暖的陪伴。

《不要再见啊,鱼花塘》由牛小雨编剧并执导,叶子、郑圣芝主演,影片不是惯常的线性叙事,而是带着浓重的实验意味,讲述了爷爷去世,奶奶独居在家,叶子在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不断被家中的记忆所惊扰,这些记忆中有些是是爷爷、有些像是小时候的牛小雨、有些谁也不是,是陌生人。

通过这部作品,牛小雨关于过去的记忆在万物之间流转,而奶奶也得以和记忆中的故人们重逢,并迎来了一场盛大的告别,“可能并不是告别,这是奶奶的一场梦,在梦里,大家永远在一起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呈现虚实交融的记忆 邀请所有人“入戏”

牛小雨告诉记者,这部影片的创作源于自己的真实经历,“我爷爷在2017年去世了,那时候,我正好在读研究生,时间上比较空闲,我在家里住了很长一段时间,每天什么事都不干,常常发呆,也打开了脑中那个‘观察’的开关。我就感受到家里会有一些风;有一些和往常不太一样的光线,非常细微的光线的变化。我们家在南方,会晒香肠咸肉,奶奶会挂一些光盘在阳台上,驱赶那些来吃肉的鸟,那些光盘会折射阳光,产生一些光斑,在家里环绕,然后还有一些特别的影子,通过各种光线的折射,然后会映在家里的墙壁上。当时,因为思念爷爷,我就会想象是爷爷变成了风和光影,他以这种方式陪伴在我身边,还在这个房间里,并没有离开。我就把这样的一种感受,形成了创作上的观念。”

在《不要再见啊,鱼花塘》中,一切都有了生命,物品、记忆、玩具,甚至是手机里的Siri,而牛小雨也将个人体验与城市的集体记忆相联系,片名中的鱼花塘,是她从小到大上学的必经之路,“合肥这个城市的都市传说,有一大半都发生在鱼花塘,那里是一个很神秘的地方。雨花塘的树林特别茂密,晚上路灯很暗,有时会发生一些意外,但它白天又很漂亮,所有人都喜欢待在那里,这特别有反差,所以电影就把白天的鱼花塘设置成一个悠闲安静的地方,到了晚上就是妖怪出没的世界。”

通过电影,牛小雨邀请了周边的一切事物进入到这个虚实交融的私密空间中,《不要再见啊,鱼花塘》中有爷爷、奶奶,也有黑黑的熊孩、有妖怪精精、还有哑巴的儿子、有年轻的女医生,有算命先生,甚至还有摄制组和导演自己,牛小雨解读道:“电影里有一些看起来像穿帮一样的镜头,其实,是我想让摄制组也进入到这个故事里,我自己作为现实中真正的孙女也在里面,我也希望观众也能进入到这个故事里,我的想法就是让影片的视角流动起来,就像是叶子好像进入了奶奶的视角,奶奶又进入叶子的视角,然后是大家的视角,召集所有看电影的人也进入故事空间,进入角色里,去面对人生成长的阵痛,然后做一场告别,得到一个和解。”

虽然这是一部题材沉重的电影,但是,因为牛小雨带着温暖治愈的“善意”,影片又有着一种童真的色彩,牛小雨笑说:“有观众觉得在电影中看到了一个小孩儿在撒泼,我觉得说得挺对的,小孩子是不能理解长大后的世界里出现的死亡和离别的,所以,这部作品其实是一个很儿童的感觉,就是在讲一个女孩,她不愿意失去家人,然后不愿意离开家,然后不愿意到外部世界的一个状态。”

通过这部影片不断深入自己的内心世界,加之现实中的成长,牛小雨觉得自己已经可以从鱼花塘那个空间走出来了,“我已经可以接受生活中真实的残酷性,我会觉得应该过好当下。”

亲朋好友凑钱拍摄 奶奶演戏发烧令人心疼

作为一个新人导演,牛小雨拍摄这部影片的投资来自于妈妈和其他亲朋好友凑的钱,演员也都是素人——女主角叶子就是她的发小,扮演奶奶的演员就是牛小雨的奶奶,出演爷爷的是剧组的外联制片,演熊孩的是现场剪辑,哑巴儿子是剧照师,出演怀孕女医生的也是她的发小儿,出演算命先生的则是她的邻居,此外,还有牛小雨的老师和朋友也都被她拉来演戏。

因为是亲人们的资金,所以,牛小雨觉得这次拍摄是一次绝无仅有的自由创作,但也足够冒险, “其实,我在2019年着急拍这部电影,主要是为了我的奶奶能在其中出演,别的都不管不顾了,全部梭哈。在心态上,其实我很像是一个学生心态,有点年轻、任性,不用负太多的责任,但是在制作上,或者工业程度、建构方式上,我觉得已经用尽全力了,我希望呈现出优秀的质感。”

全家人对于牛小雨的支持,让牛小雨深深地感动,她透露,奶奶在拍摄这部影片时特别配合,“奶奶那个时候身体其实已经很差了,已经是严重的肾衰竭,该透析了,但是,拍摄的时候,她还是在现场熬夜,那个时候,我真是太心疼她了,而且季节已经是冬天了,但我们还是拍夏天的戏份,奶奶还要穿着短袖,在严寒当中陪着我们熬夜,一遍一遍地拍。拍到最后,奶奶发高烧了,烧了有一个月,拍完之后,身体应该是受了很大的损伤,但奶奶始终没有任何的怨言。为了拍这部戏,我周围的人对我都特别支持,所有演员、工作人员都是尽心尽力,所以,我也觉得压力很大,我要对得起大家的付出。”

幸运的是,《不要再见啊,鱼花塘》不仅顺利地拍摄完成,并且在FIRST青年电影展上获得了“一种立场”奖项,受到业界关注,牛小雨表示,自己在拿奖之前,其实就已经很开心了,“我的作品能够在电影节上放映,能够跟观众有面对面的交流,我觉得自己已经足够幸运了,对于奖项,我其实并没有去细细品味太多,但是,我领奖下来后,叶子跟我说,这个奖项的英文名字是‘Spirit of Freedom’,她说她觉得这个奖很酷,我一听,也是这样的感觉,彰显自由的精神,真是挺酷的。”

不过,对于这部影片,牛小雨也有遗憾,她透露有两个比较重要的拍摄情节因为缺少资金而无法完成,“有一场戏,我是想讲述叶子放学后,坐在爷爷自行车后座那种如梦幻的感觉,成年的她和童年的她在形象上是重叠杂糅在一起的,这是一个难度很高的长镜头,表达一种连贯视觉下的错位,但因为缺少移动拍摄的设备,这场戏无法完成,就都改了。”

探索另类叙事 情感是与观众的连接点

《不要再见啊,鱼花塘》上映在即,牛小雨笑称除了妈妈,亲戚们都还没有看过这部电影,“我不知道大家会怎么评价,其实,我和妈妈也没有谈论过这部电影,因为电影里有太多对家人的“告白”,反而有点不好意思开口。”

但是,牛小雨还是很喜欢听观众的解读,“影片中,叶子是跛脚,其实这个设置的用意是让叶子在表演上有肢体表达的空间,在形体上更合理一些,但是,观众们却读出了很多寓意,比如,他们认为,奶奶是跛脚的,叶子也是跛脚的,这是一种家族的遗留,也是在暗指梦境中,奶奶和叶子变成了一个人。还有观众觉得叶子的跛脚与时钟的滴答相合,对应着时间的流转,这些解读都非常有趣。”

《不要再见啊,鱼花塘》的实验性质给了观众很大的想象空间,对于为何采用这种混淆了现实与梦境的超现实风格,牛小雨说:“爷爷离去后的那种思念,让我期盼时间不是线性的,因为那样就意味着爷爷永远离开了,我希望时间是像切片一样,过去、未来和现在同时存在,在多维时空中,爷爷没有真的离开我们,出于这种内心的需求,我把这部电影的视听风格、叙事手法变成了非传统的。”

牛小雨笑称自己一路走来,学的很“杂”,“我在电影学院本科学习的是动画专业,研究生则是实验影像专业,这会让我很好奇,想去拓宽影像的边界,这是很好玩的一件事情。在我初中的时候,也深深地喜欢侯孝贤导演的作品,有观众认为我的风格很像是阿彼察邦导演,其实,阿彼察邦也是侯孝贤风格与自身结合,延伸出的一个分支,而我在所学的基础上,融合我的经历,我的生活环境,也有可能诞生另一种分支。”

虽然《不要再见啊,鱼花塘》在叙事风格上是另类的,但是,牛小雨认为,影片承载的情感是大众的,“这是电影跟观众之间的连接点。”

而对于今后的创作,牛小雨表示还是会尽量尝试,“下一部作品正在剧本创作阶段,属于线性叙事的类型片,但我也希望探索一种方式,让观众有更强烈的沉浸感,与影片当中的世界有所关联。”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