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一:大师风骨不曾远去

刘宇一:大师风骨不曾远去

丁玲、巴金、冰心、刘海粟……20世纪80年代,刘宇一用5年时间为上百名中国文化名人写生肖像,被作家丁玲称作“我国肖像画史上实属罕见的创举”。这批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有着重要的文献价值。近日,“丹青传神——刘宇一现当代中国文化名人写像展”在国家大剧院艺术馆东厅展出,82岁的著名画家刘宇一接受记者专访,回忆当年创作中留下的动人故事。

巴金


(资料图)

丁玲

刘海粟

刘宇一近照。 周描坤摄

创作缘起

斗胆在刘海粟面前“班门弄斧”

从青少年时代,刘宇一就对中国文化界的前辈先贤十分仰慕。“伴随着‘文革’结束,1977年我回到广西人民出版社工作,1978年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当时我强烈地感受到,国家要发展、要建设,迫切需要知识、需要人才。”当他有缘与文化、艺术、科学界名家相识后,更是倾倒于他们的时代精神和民族风骨,并渴望通过创作肖像画的方式,将他们的风范加以写照珍藏,表达对知识、人才的敬重之情。

1978年,刘宇一获得了与艺术大师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当时四位著名画家进行旅行写生,刘宇一作为广西的陪同人员,主要负责陪同刘海粟大师。“在一个月时间里,我和前辈大师朝夕相处,对他们知识的渊博、待人的诚恳、治学的严谨以及对后辈的期望都有强烈的感受。在漓江的舟中,看到前辈画家在画风景写生,我斗胆在他们面前‘班门弄斧’,给他们画像。结果海粟大师看到后非常高兴,当场给我题词,鼓励我继续创作。”

时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的江丰是刘宇一的恩师,也是他创作现当代中国文化名人系列肖像的主要推动者。他评价刘宇一“尤擅作油画肖像,特点是画得快、画得像,在迅速准确中力求神态生动”,建议他系统地画一些名家的肖像,并鼓励道“看准了一件事,就要抓住不放,坚持做下去”。江丰不仅自己为刘宇一担任“模特”,还为他介绍认识了丁玲、孙冶方、蒋兆和等人。

难忘瞬间

巴金坚持从轮椅上起身送别

1981年至1984年间,刘宇一背着画箱,自南宁、桂林至北京、上海、南京等地遍访名家,完成了油画、素描、速写两百余幅。每一幅作品的背后,都是一段难忘的经历。1981年春天,经丁玲介绍,刘宇一来到北京东四八条的叶圣陶家为其作画。叶圣陶先邀请他参观自己的卧室兼书房,向他介绍弘一法师赠他的篆刻条幅;随后又同叶先生去往后院,欣赏正在盛开的海棠花。当时,年近九旬的叶老兴致颇高,看到画作后激动地说:“就是我!就是我!”那带着浓重乡音的苏州话,至今都还在刘宇一的耳畔回响。

1983年,刘宇一在上海武康路巴金的住所为其画像。腿疾在身的巴金由人抬到后花园,整个绘画过程仅用了一小时。刘宇一画到一半时,巴金不让再添一笔,说:“已经像了!已经像了!”刘宇一说,那天正好是自己43岁生日,“在巴老为画作签名的时候,我对他说道:‘今天是我的生日,非常荣幸在这一天能为您画像。’巴老却回答,‘我也感到荣幸,你在你的生日给我画像。’”

临别时,巴金坚持站起来送刘宇一等人出门,“我和朋友两个人一起阻拦他起身。面对我们这样的晚辈,他却破例站起来以示尊重,硬是坚持由人搀扶着双臂、撑着拐棍,把我们从后花园送到前院,依依惜别。”六年后,刘宇一再度登门,为巴金画了两幅素描。

引领传承

让年青一代铭记大师风骨

由于是当面作画,刘宇一创作的肖像格外生动传神,其中不少还蕴含着画家与模特共同碰撞出的独到构思。刘宇一回忆,1983年他为冰心画像时,冰心老人非常亲切,一边与他交谈,一边不时抚摸怀中的猫。她建议以大海为背景,刘宇一又在背景中运用了海鸥或飞动、或静伫的精妙构思,来表现冰心老人平静外表下内心的波澜与人生的跌宕。

“我敬重先生们的真才实学,也敬仰他们言谈举止中不经意流露出的人格魅力。”刘宇一说,给吴作人先生画像的过程中,吴老与他聊到画家需要有识、有胆,“识在前,胆在后”。在为艾青画像时,两人探讨海的意象,确定了背景画面中的海面是波涛汹涌的,而非冰心画像中宁静的海面。“艾老谈到诗像‘火种’,也像‘子弹在枪膛里的沉默’。他们意蕴深刻的话语,让人回味无穷。”

四十载光阴流转,画中的许多大师已经故去,他们的精神却不曾远去。对刘宇一而言,为名家作肖像写生的过程,也是接受他们熏沐的过程。他将这段写像的经历,比作进了一所“特殊的大学”。“我期待通过此次展出的百余幅肖像写生,带领观众尤其是年青一代,走近这百余位杰出人物,感受他们的风采与魅力,让他们的精神与风骨代代传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