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年底,终于有一部美国电影《沼泽深处的女孩》在中国大陆公映了。这部电影的原著是2019年的全美现象级畅销小说《蝲蛄吟唱的地方》,作者是生物学家迪莉娅·欧文斯。该书登上过《纽约时报》等多个畅销榜榜首,也因为获得明星泰勒·斯威夫特和瑞茜·威瑟斯彭的加持,一时影响力大增。
不过,这部电影在中国票房平平。比起原著小说,《沼泽深处的女孩》是对《蝲蛄吟唱的地方》的通俗改写,遗憾的是,这种改编不算特别成功。两个版本比较,就看出差异了。
过于追求美是优点也是缺点
【资料图】《沼泽深处的女孩》是一部爱情+悬疑电影。
1969年的一天,北卡罗来纳州的沼泽深处的一个塔楼下,有一具年轻男孩的尸体被人发现了。死者叫蔡斯,是镇上最好的四分卫,也是位花花公子。而最大的嫌疑人,是传说中的“沼泽女孩”基娅。基娅在沼泽深处离群索居,警方在搜查她家时,发现她有一顶帽子与粘在蔡斯衣服上的红色纤维一样。她被捕了。
但是,在看守所里,基娅对前来帮助自己的辩护律师一声不吭,不愿开口。她只跟法院的小猫关系友好。
蔡斯的死与基娅到底有什么关系?故事,就在法庭的辩论与基娅的回忆之间,来回切换。
基娅曾经有父母兄弟姐妹,甚至她还能回忆起在母亲的庇护下曾有过的一小段幸福童年,记得与哥哥一起坐船玩耍的片刻快乐。但父亲发了疯一样的家暴,打断了这一切,母亲和哥哥姐姐们陆续满身伤痕地逃走了。年幼的基娅为了求生,主动做家务,照顾经常喝醉的父亲。但某天,父亲也忽然离开了,再也没有回来。
只剩十岁的基娅。她怎么谋生?靠什么换取粮食和衣物?用什么来照明取暖?用什么来换取汽油?
而且,无亲无故的基娅不识字,被小镇上的人所鄙夷、排斥。就这样过了十年。
基娅先后碰到了两个对她表示爱慕的男孩:泰特与蔡斯。但这两段恋情,带来的并不都是快乐,而是更深的痛苦。惟一始终陪伴在基娅身边的,是沼泽,是潟湖,是海鸥、鹰隼、雪雁、苍鹭、贝壳、蝴蝶与昆虫。每次基娅受伤,最后收留她、治愈她的,还是大自然;只有在这里,她才找到真正的亲人:为了它们,她也要活下来。
这部电影的最迷人之处是画面非常美;黄叶纷飞,千只雪雁盘旋落下,光影穿破古老的树丫,一望无际的潟湖被风吹皱……
正如书中写道的那样:
“湿地不等于沼泽。湿地是一片光的空间。在这里,草在水中生长,水流向天际。溪水缓慢流淌,带着太阳的影子蜿蜒奔向大海。在上千只雪雁的喧闹声中,长腿的鸟儿们以不可思议的优雅姿势起飞——美得不像是为了飞翔而生。”
而女主角基娅,有种出尘不染的清澈,眉目如画;两位男生,再加上基娅的哥哥,都散发一种强烈的青春荷尔蒙气息——基娅无论与谁在一起,都是赏心悦目的美。
在大银幕上,感受到如此波澜壮阔的自然生态,温柔地包裹着你,本身也是一种享受。
但过于追求美,是优点,也是缺点,以至于失去了它的厚重与质感。
电影《沼泽深处的女孩》就像是一个女孩纠结于两段恋情之中的纯爱故事,风光无限美好的沼泽只是一个背景板。饰演基娅的演员很美、很文艺,像是个受到很好保护以至于不谙世故的中产阶级乖乖女。她衣着时髦,款式多样,各种镂空绣花、轻纱芭蕾舞裙,一应俱全;永远肌肤细腻,白白净净。
而基娅独居的棚屋,则是典型的美国乡村风的小别墅,虽然有点旧,但依然是一个小农场主的配置,干净、清爽、明亮,永远放着柔软的枕褥和蓬松的坐垫,壁橱、书桌、沙发,清新整洁。基娅还喜欢画画,她有一沓沓的画稿,色彩丰富的颜料……
电影的这些细节,让基娅这个人物看起来很体面正常,没受过多少苦。那么,她遭受的无尽孤独和折磨,她无与伦比的坚强意志和毅力,都成了无源之水。
成长悲歌变成了纯爱小清新
而在书里,基娅的父亲靠退伍救济金养活一家人,贫困,朝不保夕;父亲走之后,十岁的基娅只能独自赚钱,就更拮据了。她必须天不亮就起来挖贻贝,随时挨饿,买不起鞋子,因为太脏而被全镇人嘲笑。
年幼的基娅却在这种绝对孤独当中,倔强地活下来。没有亲人、没有朋友、没有钱,这种残忍的现实,一个小孩用了十年来承受。
我看到基娅的那些年华如白驹过隙般流逝的时候,忍不住放下书来,深深地呼吸。凡人很难消化这种致命的孤独,浓度太高了,会窒息。我能理解这种绝望与空洞。
原著小说《蝲蛄吟唱的地方》中这样写道:
“完全孤身一人的感觉是如此空阔,甚至听得到回声。”
“唰。她擦燃火柴,点起蜡烛,黑暗退回角落。她很清楚自己需要灯,但煤油要花钱买。她轻叹了一声。‘或许我应该走去镇上,把自己交给政府。至少他们会给我食物,把我送去学校。’考虑了一分钟,她说:‘不行,我不能离开海鸥、苍鹭和棚屋。湿地是我唯一的家人。’”
基娅的生命根系,深深地扎于这片沼泽当中。沼泽既滋养了她,也给了她无穷无尽的力量与资源。
从小到大,基娅先后被母亲父亲、姐妹兄弟们抛弃,后来被小镇抛弃,被曾给过她光明和希望的泰特抛弃,再被蔡斯抛弃——曾经拥有过,使她更为孤独。但是,这样一部孤绝的成长悲歌,却被电影演绎成纯爱小清新。美则美矣,力量感却被削弱了。
过于大团圆的结局像爽文
蔡斯之死,电影和书里都给出了答案,但又都如草蛇灰线,不直接告诉大家。
书里比电影提供更多的信息:基娅的悲剧,是从父亲开始的。这个父亲略有跛脚,酗酒成性,成天家暴妻子儿女。他的残疾是当年在部队作战时落下的,所以每个月都有一定的抚恤金。最终揭开的真相是,父亲并不是什么战斗英雄,而是在别的士兵都冲出去的时候,他胆小躲起来被炸弹击中受的伤。但父亲靠着一套套的谎言,把一位城里的千金小姐,骗到了沼泽的棚屋里结婚生活。这就是基娅和她的兄弟姐妹们的母亲。母亲是如此温柔,不停地生育,照顾好一大家子人,还给孩子们读诗歌、读童话。
最终,父亲把母亲打得精神失常。母亲只能逃走。
基娅无意中差点复制了母亲的命运。蔡斯一边说要跟基娅结婚,一边与未婚妻挽手同行,转身又来找她。基娅拒绝,蔡斯就殴打她,试图强奸她;把基娅吓得连夜逃亡,不敢回家,在恐惧当中无法入睡。
她终于明白了妈妈为什么要离开这个家了。
电影里的基娅做出的选择,是对蔡斯家暴行为的自卫、反击与进攻。基娅很聪明,她运用了现代的信息差,设计了精巧的不在场证明。但书里讲述这个故事,还有更深的一层含义:远离人群的基娅并不总是认可人类的文明与规则,她从土地和大自然当中汲取生活的教训。而大自然告诉了她什么呢?雌萤火虫发出虚假的交配信号,然后吃掉被吸引前来交配的雄性;雌螳螂也一边交配,一边吃掉雄螳螂。这些雌性知道如何对付自己的爱慕者。而这,在生物界并没有对错之分。
“清除威胁”是自然法则。基娅不认为自己错了。她对律师说过,“我绝不会让‘外面的世界’来给我下定义。”
这才是一个从小独自生活在沼泽当中、不与人类交流的女孩,能很好活下来的原因。她是人类社会的边缘人,却是大自然的强者。但她的绝顶聪明与特立独行,终于又让她在人类社会里佼佼不群——不仅打赢了官司,还成为湿地科学家,拥有自己的大片土地,拥有爱情与家人。
如果说原著也有遗憾的话,或许,过于大团圆的结局,太像一篇爽文了。不管是服从人类社会的规则,还是听从大自然的召唤,残酷的世界是不会那么容易平静下来的。如果仅仅把基娅写成荒野里的公主,找到了王子之后,从此过着幸福生活。这,也太像是一个天真的童话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