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专访时,我问胡歌,梅长苏姓梅,梅晓歌也姓梅,有主创的小心思在里面吗?胡歌说,自己也跟《县委大院》的编剧王小枪求证过,很遗憾,纯属巧合。
在这样的巧合下,与《琅琊榜》时隔7年,胡歌在《县委大院》中饰演县委书记梅晓歌。两部剧有同一位导演,很多相同的演员,前者73.6万人在豆瓣打出了9.4的高分,后者开播收视率破2%,仅次于《新闻联播》和《天气预报》。
李逍遥、易小川、景天、明台、梅长苏……胡歌演过很多深入人心的角色,却是第一次饰演基层干部。“因为是第一次饰演,再加上生活中也很少和这个群体接触,我、梅晓歌、观众三者之间,一定会有陌生感。”胡歌说,最大的难点,是既要塑造人物,让自己成为一名基层干部,又要不落入传统印象,“每个人物,无论从事什么职业,终究还是有血有肉的人。”
“既要……又要……”的事情,往往不太容易,胡歌只能“边演边学,边演边观察”。编剧导演在开拍前花了大半年时间去县里收集素材,胡歌就跟他们请教专业知识。
导演孔笙是个细节控,让胡歌感触最深是梅晓歌的鞋,全都是做旧的。孔笙还教他,梅晓歌是一个爱笑的人,你要把自己生活中的笑容放到人物身上。“比如,有工作中遇到阻力、没有人理解的无奈苦笑,有与村民围炉座谈、被乡亲们逗乐的开怀大笑,也有和爱人短暂团聚、互相关心鼓励后的幸福微笑……”胡歌说,“当然,作为这部戏中的‘傻哥’,傻笑也是不能少的!”
拆迁、上访、迁坟、治污……24集的《县委大院》,充满了无数个“麻烦”。胡歌觉得,梅晓歌临危受命,虽不能说胸有成竹,但是对曾经积压的问题和将要面临的挑战都是有准备的。
剧中,面对扑面而来的难题,梅晓歌一边啃包子一边说“饭总是要吃的”。“这不仅仅是一句避重就轻的话 ,‘吃饭’才是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在梅晓歌之后推行的土地流转、规模化种植等一系列举措来看,粮食问题一直都是他工作的重中之重。”胡歌说,“《县委大院》给了观众更多的视角,走近和了解基层干部这个熟悉又陌生的群体。干群之间,相互理解,将心比心、建立信任,未来必定光明。”在《县委大院》的弹幕上,经常能看到有观众从胡歌的其他剧穿越而来,提到最多的还是《琅琊榜》。大伙儿当然都知道这两部剧之间毫无关系,但看着同好们一边看《县委大院》一边指认演员、解构剧情,作为一个《琅琊榜》十级选手,我似乎也看出了两部剧之间的某种关联。
当然,这肯定不是主创本意,只是一个三观相契的大背景下,无论创作者还是观众,所追求的东西是一致的。这种一致,甚至超越时空——那就是我们都在追求一个清朗昭昭的社会环境,有金山银山也有绿水青山,人民安居乐业,追求美好生活。这个朴素的愿望,在古代被称为“大同”,现在可以叫“小康”,无论叫什么,总之都是好日子。
剧中的梅晓歌每天长跑,在胡歌眼中,他跑的是一条有形又无形的跑道,每天在环行的轨迹上重复往来。“没有观众、没有加油助威、没有终点线,也没有领奖台,梅晓歌是一个孤独的跑者,但内心始终坚毅笃定,作为一个破局的改革者,他需要这份毅勇前行的力量。”胡歌说,“愿大家有足够的智慧和勇气,面对人生的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