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冲冲去看演唱会,买了价格不菲的票,到场却发现歌手本人只唱了几首歌,生气不生气?近日,周杰伦、曾轶可线下演唱会接连被网友吐槽,说好的个人演唱会,要么不是歌手“个人”当主角,要么从头到尾没唱几首歌,这么混时长,反让观众买单吗?
元旦假期,曾轶可在深圳举办的跨年演唱会被观众大喊“要维权”“要退钱”。这场号称“双倍时长双倍幸福”的演唱会,不仅延迟半小时才开场,在后面的演出中,曾轶可还打碟打了1个小时,演唱的时间远低于观众期待。尽管其工作室表示打碟原本就是演唱会安排,也无法让歌迷信服。
无独有偶,周杰伦此前举办的线下演唱会上的表现,也被歌迷吐槽“混时长”。在时隔三年后周杰伦首次举办的线下演唱会上,他本人出场演唱时间竟不足一个小时,很多歌曲都由嘉宾演唱,说好的“个人演唱会”,愣是唱出了拼盘演出的味道,其间甚至穿插了魔术和小丑表演,歌迷大呼“被坑”。
观众买票去看歌手的个人演唱会,不是为了看服装秀、脱口秀,不是为了看才艺展示和绝活,也不是为了看歌手的好友大联欢,而是要现场听歌手开口唱歌,感受现场的热烈气氛。当然,两三个小时的演唱太耗体力,请一两好友帮唱、穿插其他表演是可选的点缀,歌手想展示个性现场打碟也不是不可以,但这些非演唱的环节要控制在一定的时长范围内,否则就打破了观众的期待。
商品市场上,一件商品的价格符合其价值,交易才能持续,这是最朴素的道理。演唱会是演出市场的商品,歌手个人演唱会,它的市场价值究竟几何,取决于歌手本人的唱功能力,也取决于歌手和主办团队的敬业态度和专业程度,如果歌手或主办方天真地以为,粉丝必须得接受主办方的安排,那无异于消费粉丝热情,有割韭菜之嫌。
随着防疫政策优化,具有一定规模的线下演唱会恢复在望,倘若歌手或主办方在观众最有期待的时候罔顾消费者体验,不仅会毁了个人的口碑,更会影响到演出行业多年来辛辛苦苦建立的行业信誉度与观众认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