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岁末,新桃换旧符,日历书作为新年新岁的“必更品”集中上市。有读者反馈,今年日历书的品种实在太少了。据记者了解,相对于前几年的“争奇斗艳”,今年的日历书市场确实冷寂了许多。除了政策层面的调控,最为主要的还是经过市场检验,优胜劣汰的结果。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整个日历书市场大约只有四五十种,品种较往年大幅度减少,实属“小年”。
就内容而言,今年博物类的日历明显多,收藏一本“国风”日历,让浓郁的传统文化浸润一整年的生活日常,是最适合中国新年的“打开方式”。但读者的首选目标还是《故宫日历》《国博日历》。《国博日历》将12个国博现象级展览贯穿一年四季,365件重磅文物“刻度”进一年中的每一天,读者居家也能沉浸式体验跨时空文博之旅,随时可解锁对历史的好奇心。
健康问题也是日历书的热门内容。《华西医院辟谣小分队健康日历》每一页都有华西医院的专家团队撰写的医学知识科普,并对常见的生活谣言进行辟谣,365天守护健康。而比了解这些知识更重要的,是身体力行地去践行对自己的健康管理。
不难发现,各大出版社生产日历书的精品意识和创新意识也在不断增强,无论从主题、专业性,还是装帧设计上都是更上一层,这导致了日历书价格的上涨。据统计,在四五十种日历书中,100元以下的品种大约占了1 / 4。
上海辞书出版社也闯入了日历书市场。从2018年9月起至今,已出了5版《民俗掌故日历》,历版《民俗掌故日历》都精心选目,按工具书的要求编写每天的民俗词条,并配以原创水墨漫画,图文并茂地展示一个个民俗掌故。此次5.0版《民俗掌故日历》在前4版的基础上大胆创新,首次从历代诗词、民歌童谣中撷取佳作,把传统诗词与民俗掌故结合。读者在了解掌故知识的同时,也能日赏一画、日诵一诗。
据《民俗掌故日历》创始策划人、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化读物编辑室主任朱志凌介绍,民俗与诗歌的关系从来不曾疏远。此次5.0版借助并延伸了上海辞书出版社发轫于20世纪80年代创立的“文学鉴赏辞典系列”出版品牌,使民俗与诗歌的联系在今日重现,二者相得益彰。
如时令节日“芒种”时气温升高、雨量充足,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梅雨季节,宋代赵师秀《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的景象,与之搭配得当。节日风俗类的词目中,古诗词也带来了不同的阅读体验。比如“种五生”条,搭配元代才女孙淑的《七夕》诗“邻家小女都相学,斗取金盆看五生”,可见今人陌生的七夕习俗,曾是古代妇女、儿童竞赛的一门巧艺。
又如“冷饮”条,选录杨万里《咏酥》:“似腻还成爽,才凝又欲飘。玉来盘底碎,雪到口边销。”“酥”指“酥山”,类似今天的冰淇淋,底层是冰,上面覆盖酥油,这首诗从口感和形态两方面,细致描绘饮食。另一方面,熟悉民俗掌故也有利于把握古诗词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5.0版《民俗掌故日历》精选了各式花卉植物以及十二生肖为代表的各种动物。民俗词条简明概括了动植物的类群和特征,诗词的加入为之增色不少。
这部《民俗掌故日历》依旧由上海市民俗文化学会会长仲富兰教授主编,篆刻家、漫画家潘方尔原创水墨漫画。民俗与诗词都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两者相互渗透和交融,传统文化也在一页页日历的翻动声中“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