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号电影院懂小姐(topcinema原创,严禁转载)
著名演员赵有亮老师,去世了。
【资料图】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心头一紧,这是一个对年轻人陌生的名字,但对不少中老年观众而言,他是留下一代经典之作的表演艺术家。
《好爸爸,坏爸爸》《孽债》《夺子战争》《血色浪漫》等是他留给观众的好戏,同时,深耕话剧事业的他曾经参演过多部经典话剧作品,如《茶馆》《雷雨》等,他还是中国国家话剧院的首任院长。
中国国家话剧院7月26日发布讣告:著名表演艺术家赵有亮同志,于2023年7月26日晨7时15分在日本东京家中逝世,享年78岁。
赵有亮去世,无数圈内人发文悼念,包括刘威、段奕宏、海清、周杰等人,都在追忆他的好。
多年前和赵有亮一同合作过电影《美丽上海》的冯远征,晒出当年的片场合影,向片中合作过演员的离去表达哀思:“惊闻赵有亮老师走了!《美丽上海》的妈妈走了。大哥也走了。妈妈、大哥家人永远怀念你们。”
在赵有亮参与的众多影视作品中,《孽债》是最令观众难忘的一部经典之作,豆瓣评分8.5分,他在剧中出演男一号沈若尘。
一提到《孽债》,很多看过该剧的观众,脑海里肯定会首先浮现出那首著名的电视剧主题曲,《哪里有我的家》。
歌词一来就非常直白且扎心——
美丽的西双版纳,留不住我的爸爸
上海那么大,有没有我的家
爸爸一个家,妈妈一个家
剩下我自己,好像是多余的
……
没错,这部拍摄于1994年的20集家庭伦理类电视剧,根据作家叶辛的同名小说改编,由叶辛编剧,梁山,夏晓昀导演,黄蜀芹总导演,讲述的故事与歌中唱到的西双版纳和上海有关。
《孽债》讲的是五个孩子从云南西双版纳到上海寻找自己亲生父母、几位多年前返回上海的知青的故事。
这部剧最初是上海话拍摄的,在上海播出火了之后,在全国播出时才配上了普通话。
这部剧当年有多火?
在上海首播时,创下了42.62%的超高收视率,该剧收视率创下了当年的“上海最高”,还影响到了与其同期播映的《三国演义》的收视率。
据悉,当年电视台曾因播出“群星爱心演唱会”,要停播一天《孽债》,结果观众纷纷打电话给电视台,要求不要停播,还说只要当晚播,再晚播也没意见。
结果,电视台为了让观众满意,当时不顾当年200万元的广告损失,将原本每晚播一集改成了播两集,开创了电视台晚间电视剧两集连播的先河。
不仅如此,在2005年,时隔10年后再在上海以沪语重播时,依然备受追捧,收视率达到3.6%,创下单日电视剧收视率的最高。
《孽债》为什么会这么火,这么受观众关注,尤其是上海观众的关注?
因为讲的是一个时代,影响几代人命运,贴近不少上海人的亲情伦理故事。
在特殊年代,万千热血青年响应“上山下乡”的号召,奔赴祖国边疆,挥洒青春,在之后的返城狂潮中,这群不再年轻的城里人,又告别边疆重返城市。
他们留下的不仅是青春的汗水泪水,还有生命的延续:但因为种种原因,边疆的伴侣和孩子无法跟随他们返城。
可是,再回到大城市,他们有了稳定的工作和自己组建的家庭,渐渐忘记了远在他乡的旧爱和儿女,但随着那些孩子的长大和对身世的了解,他们选择结伴前往上海寻亲……
千里寻亲的孩子们的到来就像一枚炸弹,将给这些上海父母的家庭掀起巨大的波澜。
命运的车轮又再次转动,每个人该如何面对这一切?
赵有亮在剧中扮演的男一号沈若尘,就必须要面对这样的场面:回到上海多年的他是《法制与生活》杂志社编辑,也是曾经的上海知青。
他在上海有自己的妻子和儿子,但远在西双版纳,他还有一个和傣家女子所生的女儿。女儿找上门来,一边是现在的家庭,一边是无法割舍的血脉,沈若尘该如何是好?
当时在上海有很多知青,上山下乡和回归城市都对他们产生影响,大城市,边疆,伦理,时代,人生,命运交织在一起,让《孽债》这样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电视剧获得了无数观众的共鸣,剧中的真情戏,更是用各种细节打动人心。
当年,剧中去上海寻亲的5个孩子中,除了饰演沈若尘女儿“美霞”的董蓉蓉是上海人,另外4个男孩子都是云南人。
2005年,《孽债》十年后重播时,有媒体再去寻访这几位饰演孩子的演员时,只找到了董蓉蓉,她当时已经从上戏毕业,演起了话剧。
而另外4个云南男孩则失去了联系,曾经有导演听说有三个男孩后来去了歌舞团跳舞,还有一个男孩没有从事艺术工作。
当年赵有亮对《孽债》也是充满特殊感情,他曾提及,因为这部戏拍摄得很真实,当时上海的里弄,公交车,出租车,商店和高楼大厦是什么样子的,以及人的一种生活状态,都可以在《孽债》中重新帮助人们拾回记忆。
赵有亮说:“从某种程度上说,影视作品实际上就是拼起了一个时代的记忆。”
导演黄蜀芹说:“我觉得电视剧不要去刻意拔高或者煽情,当时的生活是怎样的就去怎样拍,那么不管是在当时看也好,给后世留下纪念也好,都是最能打动人心的作品。”
如今再看《孽债》这部剧,这些演员,这些影像记录的城市场景和生活片段,百般滋味在心头。
时光匆匆,人生无法重来,只剩追忆。
赵有亮老师,感谢留下的好戏和角色,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