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星”还是“追剧”?音乐剧非要按卡司排期卖票吗?

“追星”还是“追剧”?音乐剧非要按卡司排期卖票吗?

票房近1300万元,目前开放的15场售出了85%的演出票——这是音乐剧《剧院魅影》中文版前二轮开票的最新数据,足以见得这部经典IP剧目的市场号召力。然而,该剧前二轮开票属于“盲开”——尽管主办方仅官宣了一号男主角中国“魅影”的主要扮演者,但并没有公布更多具体信息,比如包括音乐剧舞台“顶流”阿云嘎等在内几位主演的具体登台场次。“抢票,但不知道抢到谁来唱;买票,好像开‘盲盒’一样。”部分网友的抱怨,引发业内对音乐剧是否必须按照卡司(主演阵容)排期进行售票这一话题的讨论。

“作为一门现场表演艺术,音乐剧的演员是要素之一,观众根据主演阵容排期买票无可厚非;而《剧院魅影》中文版之所以‘盲开’也能获得不俗销售额,是因为这是一个享誉全球的IP,也有相当比例的音乐剧剧粉愿意为经典剧目买单。”在音乐学者陶辛看来,“追星”还是“追剧”是观众的自由,至于如何引导更多单纯“追星”的粉丝,能够发现音乐剧这门艺术本身的美好,在排演一出出剧目的过程中培养更多优秀的音乐剧演员,是国内音乐剧行业需要长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当明星演员无法上台演出时,没人退票离场


【资料图】

在国内的音乐剧市场,宣布卡司排期进行售票较为常见,不少粉丝会专门为了自己心仪的主演阵容择日购票,甚至多次反复观看。虽然节目单和售票信息上都会提醒“演出阵容以当天现场为准”,但部分奔着“角儿”走进剧场的观众,如果遇到临时调整演员,就有可能以“货不对板”为由要求退换票,引发种种尴尬。有剧场行业资深从业者告诉记者,相比美国百老汇、伦敦西区等具有深厚音乐剧传统的地区,在日本、韩国、中国等亚洲国家的音乐剧市场,观众根据卡司买票的情况更加普遍,深究其后原由,恐怕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音乐剧产业水平和发展道路有明显差异相关。

当某些卡司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出现在舞台上时,一些音乐剧产业较为发达地区的观众会如何选择?戏剧导演徐俊在伦敦西区观剧时,遇到过一次“意外”。明明购票观看音乐剧《安妮》时是冲着领衔主演的当红明星去的,而演出推迟了15分钟后仍然没有演员登场。然后,一位女士上台解释说主演发高烧、嗓子哑了无法登台,只得临时换了替补演员来演出。让徐俊最难忘的是:“全场观众没有发出任何不满意的声音,无人离场也无人要求退票;演出谢幕时全体起立,这位临时替补演员收获了全场最热烈的掌声!”徐俊感慨的一是替补演员的高水准表演没有“掉链子”,这是伦敦西区或百老汇音乐剧产业发达地区行业水准给出的“品质保障”;但更是“意外”事件凸显出的良性市场环境——音乐剧观众和演员之间相互连接的不仅仅是粉丝与明星的关系,更是音乐剧从业者和观众在更成熟的基础上,双向给出的信任和支持。

“我相信,当我们有了更庞大的高水准演员梯队、当观众有了更多优质剧目的现场观看经验,大家都会慢慢变得成熟起来,这是需要时间的。”同时,徐俊不建议制作或宣发团队刻意去“放大”主演的明星效应,对不同卡司进行炒作。“在我们的剧目中,一个角色最多是两个卡司,在招演员时,会考虑两个演员水平是否相当,风格是否各异,这也是出于对观众、演员和行业的尊重。如果以宣布卡司进行炒作,不符合行业长期的良性发展。”

卡司搭配也是“一门艺术”,不同组合产生不同效果

近年来,随着《声入人心》《爱乐之都》等综艺热播,一批音乐剧明星从舞台或学院中“破圈”而出,带着热度和流量成为剧目的“票房担当”;恰逢海外剧目“缺席”国内舞台的这两年,又使得国内大中小自制剧、中文版剧目在“窗口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剧目多了,舞台多了,有票房号召力的演员也多了——一部剧,可以根据多个不同的卡司阵容排期售票,也从侧面见证了国内音乐剧产业的高速成长。

多位音乐剧从业者告诉记者,“粉丝经济”的力量不容小觑,其实包括音乐剧、歌剧、音乐会等现场演出领域,都会存在观众“追星”的现象。事实上,“追星”的粉丝也可以转化为“剧粉”,“追剧”的观众也会有偏爱的演员,这两类音乐剧观众之间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专家认为,在国内音乐剧市场按照卡司排期售票极为常见的当下,也许更应该考虑的是如何通过科学“排卡”,促进音乐剧行业朝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陶辛认为,“排卡”(音乐剧的卡司)搭配也是“一门艺术”,优秀的卡司组合,可以激荡出不同的艺术效果。“像是《猫》《剧院魅影》等一些经典IP剧目,相对来说不那么在乎卡司,无论谁演都还是有市场号召力的。但是对于很多原创剧目或者是观众不那么熟悉的中文版剧目,不同的卡司组合也许可以吸引更多观众喜欢上这部作品,喜欢上音乐剧,从而愿意更多地走进剧场观演。”

如果音乐剧制作方演出方能够在“排卡”上花更多心思——无论是演员水平、知名度势均力敌,还是资深老匠以老带新,或者是几位新人实力闪耀,通过不同的搭配组合制造更多样的演出效果,那么音乐剧这门艺术本身将会获得更多的观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