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热文:国图从典籍中“挖”出畅销文创

世界热文:国图从典籍中“挖”出畅销文创

深入挖掘古籍中婚俗记载设计出的合卺杯。本报记者 方非摄

农历二月二(2月21日),国家图书馆下辖北京国图创新文化服务有限公司将与CCTV中视购物频道和快手平台联合推出大型直播带货。今年元旦三方合作开展“新年第一播”时,曾出现10多秒售出5000个文创徽章、2500根相思红豆手绳的盛况,展现出国图典籍文创强劲的出圈实力。二月的直播中,央视主持人、虚拟主播将齐聚中央电视塔,在直播间推介近百款国图文创品。


(资料图)

▍把古籍中的故事讲出来

位于白石桥的国家图书馆院内,有一家国图文创线下体验店,超千款国图文创产品陈列于此。稍留心就会发现,千余款商品中,很少见到那种各类文博场所常见的、设计简单的文创品。

葫芦合卺杯,就是一款在市场上没有竞争对手的独特产品。在售价极少高于500元的大众文创品中,它666元的定价称得上价格不菲,然而它已成为经典款,销售额逾百万元。这款文创产品的设计灵感来自我国现存最早的典礼仪式辑本《仪礼》对“合卺”礼这一婚俗的记载,包含一对合卺葫芦杯及托盘。礼盒还附赠小册子,详细介绍了合卺礼仪式步骤。

门店“销冠”《食物本草图谱》被摆放在显眼位置,这是从典籍中“挖掘”出来的文创品,自2021年3月推出后,已卖出14万套。图谱根据国图馆藏明代养生食疗古籍《食物本草》研发,国图文创团队以馆藏明抄彩绘本为基础,从原古籍中选取了120余种常见食材的图谱和文字记载,转化为适合在每一个节气推荐给大众的“厨房菜”,并辅以72首物候诗文,形成兼具科普与欣赏价值的节气养生指南,一经推出就登上了新书畅销榜。后续还开发出《本草养年》日历等一系列颇受欢迎的文创产品。

“国图馆藏以典籍为主,而非器物。繁体字、竖排版,大家可能看不懂也不爱看,仅仅复制粘贴古籍书样来开发文创品,很难。这逼着我们只能深挖典籍,再转化为当代语汇‘讲故事’:讲各行各业的故事,讲婚俗、节俗、习俗、养生……”北京国图创新文化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立朝介绍,把典籍变“薄”,把中国文化最好的一面讲出来,是国图文创的任务。

▍自控创意产业链对接市场

国图文创品常给人面目清晰、有态度的感觉。如应对焦虑心理,有“般若自在心经杯茶具”,它曾在国图抖音账号上3分钟卖出上万套,单品年销售额超过500万元;满足减压需求,有百福描金图,不少消费者描完100个福字后将其装裱挂在家中,并晒在社交平台;调侃“躺平”现象,依托鲁迅《热风》中写的“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开发出“摆脱冷气”小毛毯,已销售逾5000条,销售额40余万元。

快速把握市场需求,及时捕捉消费心理,选对产品品类……这源于国图文创的特殊管理体系。“内容策划、创意设计、供应链管理、销售体系、仓储物流、新媒体营销、授权共七大步骤,我们全程实现了自主闭环管理。”张立朝介绍,公司有6位出身文史哲专业的内容策划人才,富有出版和办展经验;8位设计师擅长捕捉当下时代审美新动向;其余环节也均由专业人才管理。“每个环节都靠数据说话。市场第一手信息能及时反馈给设计、生产、库管、物流。”张立朝举例,当收到客户反馈希望快递包装更有品质时,国图文创迅速更换了合作方,成为全国文博系统中唯一采用顺丰发货的品牌。

京东、天猫、抖音、快手、小红书、拼多多等各大电商平台和社交平台,均有国图文创店铺入驻,其中,天猫旗舰店粉丝数量已达44.8万人。国图文创产品版图已覆盖随身附件、配饰、家居、礼品等8大类别60多个品类,分别对应国图馆藏中的精品,包括传世经典、永乐大典、敦煌拾遗、四库全书、甲骨文等近30个主题系列。

▍走出小众圈子服务大众生活

购买国图文创的顾客中,很多人从来就没去过国家图书馆。典籍的“活”化,使其突破了原本的圈子,实现赋能生产,服务于生产生活刚需。

今年春节前夕,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玉兔呈祥 春节甄选”合作方某白酒品牌上线文化短片《追福的人》,其文案就来自国图文创。该片选择了国图馆藏典籍中自商周以降包括“敦煌遗书”以及《永乐大典》《多宝塔碑》等在内的数十部文献中的代表性福字,字体囊括了草书、行书、楷书等,或行云流水,或古朴遒劲。典籍的厚重底蕴助力企业品牌进一步提升了文化含量。

“面向大众的‘活’化要选取自身有强IP的典籍,而在与生产相结合时,要选择能为生产赋能、提升当今生活美学的典籍。”张立朝说,典籍记载的内容丰富、完整,且覆盖各行各业,这为赋能衣食住行提供巨大空间。目前国图文创已通过授权服务,助力很多企业提升了品牌品质。比如李宁品牌与国图合作已推出40余款“甲骨文”主题服饰产品,累计销售13万件,销售额逾5000万元。

产品、文案也并非国图文创的全部面貌。国图在天津设有国图·津湾文创空间,高居大众点评天津文化艺术热门榜榜首。今年上半年,国图还将在本馆北区三层露天平台,开放具有社交属性的国图文创空间。可以预见,未来的典籍“活”化将更具活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