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我们村,大家都是兄弟姐妹。今日大家来相会,要敬三杯酒咧。不要推卸啰,弟妹害羞咧。拿起杯来仰起头,喝呀喝下去……”
这首节奏欢快、热情洋溢的壮语歌,是大新县木棉组合乐队原创的,叫《呗侬情深》,又叫《大新敬酒歌》。目前,在抖音上搜索“广西敬酒歌”或“壮语歌”就能找到。有的翻唱比原创还“火”。网友纷纷评论:“非常好听,壮族人民热情好客的豪放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我专门学唱了”“这歌好喜欢听,希望继续传承下去,我也是壮族人,为你们点赞”……
3月24日,木棉组合成员在练歌,前排(中)为陆建平。
木棉组合的《边关谣》《侬垌歌》等作品也是脍炙人口。2012年,乐队参加广西“魅力北部湾”优秀节目展演,歌曲《清清河水哥妹情》获银奖;2013年12月,参加广西“畅想民歌”大赛总决赛,《边关谣》获三等奖;2015年6月,参加广西八桂群星原创歌曲比赛,《木棉之恋》获银奖;2016年,参加崇左人唱崇左歌比赛,《嗨咓》获二等奖……一路耕耘,一路收获,乐队队长、主创唱人陆建平不断成长。
“得到呗侬、网友和专家们的肯定,让我在追求音乐理想的道路上更加自信。”3月24日,在大新县文化馆,陆建平接受记者采访说道。“到目前为止,我独立创作的有几十首音乐作品,音乐风格大多数是用我们本地壮族音乐融合现代音乐元素的新民歌。”
回首往事,他感慨万千。
矢志不渝,追求艺术道路与人生道路的统一
陆建平是大新县榄圩乡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因为爷爷在村里的小学教书,未到上学年龄的他就没少跟着到学校去,听爷爷上音乐课。“从那时候我就开始喜欢上唱歌了!”陆建平回忆,“小学时,还经常看到村民在树下、田边、小溪边唱山歌、对山歌,所以小时候,我一直受到这音乐艺术氛围的熏陶。”
3月10日,陆建平在宝圩乡宝圩社区文化广场演出。
因为喜欢音乐,上初中时,每到音乐课他都非常认真地听老师讲课,课后还自己去练习;每年校园歌咏比赛他都参加并获奖。毕业那年,他想去读艺校,母亲急了:“艺术是青春饭,老了吃啥?”拗不过母亲,最后去学了汽修专业。
然而,真正的热爱又岂会轻言放弃?
“当年我分配到国企汽修厂工作,整天和汽车零件、螺丝打交道,但这也改变不了我对音乐的执着和热爱。在上班的同时,我另外寻找我们县里志同道合的音乐爱好者,组建了自己的乐队。”陆建平说道。
1999年,在地方团委的引领下,陆建平和乐队成员经过用心策划、筹备,成功举办了一场“喜迎澳门回归演唱会”。演唱会是公益性的,在可容纳好几百人的大新旧剧场举行。为了安全起见,由团委发票,凭票入场。群众争相入场,座无虚席。这应该算是大新县有史以来第一场有乐队出现的演唱会了。唱的都是流行音乐。
2000年,因为所在的企业效益不好进行体制改革,陆建平被下岗了。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他再一次审视自己。他觉得唱歌的快乐已经融进了生命的血液,他要坚持自己的爱好和艺术梦想。他开始在各个艺术培训机构和表演场所任兼职乐器教学和演出。随后几年,他坚持用“要想给学生一滴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求自己、激励自己,不断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文化修养、艺术训练,让自己更好的走向艺术之路。
“我购买了大量的音乐书籍,一有时间就自学音乐理论知识,并开始尝试创作歌曲。”陆建平说。
苦心人,天不负。2007年,得知县文工团对外招收演员,陆建平兴奋不已。凭借良好的条件,他抓住了机遇,吃上了“艺术饭”。
自觉担当,追求流行音乐与民歌艺术的统一
进入县文化系统工作后,陆建平如鱼得水,但高兴之余,他很快就发现,文化部门的工作并不像一般人眼中的那么轻松。比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就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持续努力。
一直以来,大新壮族群众就已经普遍爱唱山歌,他们用山歌来交流思想、沟通感情、传达友谊、传授知识等等,山歌成为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是古今民族文化的宝贵精神财富。但随着时代发展,会用方言唱山歌的群体不断减少,大新壮族山歌面临着失传的风险。
陆建平自觉担起了保护、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他想让年轻人也像老一辈的人那样喜欢传唱山歌。他参与大新县壮族传统民歌调查与研究,着手编写大新民间山歌集。同时,将山歌元素融入自己的音乐创作。
3月24日,陆建平(左)和莫德咏在练歌。
“山歌那种元素是很好的,我们就想把传统的原生态的东西和现代音乐元素融合,碰撞出有律动感的符合现代人审美、听觉的作品。”陆建平说,“这样,喜欢现代音乐的年轻人可以接受,喜欢原生态的老人也不会排斥。”
2010年和2011年,陆建平分别带着自己的两个作品到市里参加比赛,均获得了二等奖。专家们的肯定,给予他莫大的鼓舞。
2012年,他将“午夜乐队”改为“利城部落”。“利城”是指“养利古城”,一座有着500年历史的山城,因其形似桃果,又称桃城,位于今天的大新县城。重组、改名后的乐队不再以玩流行音乐为主,而是要“传承民歌、唱响大新”。
一年后,陆建平率乐队参加广西“畅想民歌”大赛决赛并获奖,被自治区文化厅授予广西2014年民歌传播大使荣誉称号。面对沉甸甸的奖杯,陆建平更有自信心、自豪感和责任感了。经过征求意见,他再次变更了乐队名称。
“为什么改为木棉组合呢?因为木棉是崇左市的市花,是南国常见的代表性植物之一,人们常说‘南国木棉红’嘛!”大新县文化馆演艺部负责人胡凤岚说,“他们相当于,就是把格局放大了,不再局限于大新。”
“以前我们的想法是只写本县,主要用我们本地壮族的元素进行创作,但是这几年我们也融入其他地方的元素,有崇左市的,有外面的。如写边关,会把具有这方面特征的元素融合进去,像龙州县的、宁明县的,目的是把壮族边关文化表现好、传承好。”陆建平说。
深入生活,追求创作内容与人民情感的统一
在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下,2015年以来,木棉组合出版了自己的专辑,有了更多演出和学习交流机会。在广西卫视首届壮语春晚、广西电视台《发现新广西》、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和《魅力中国城》颁奖盛典、中泰文化交流演出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文艺演出等节目(栏目)或活动中,他们大方地展示着家乡民族文化的独特韵味。
成长的背后是用心的努力。“艺术来源于生活,我一直注重观察生活,扎根基层,深入群众,寻找我的创作灵感。”陆建平说。灵感一来,他就马上记录下来,然后琢磨着该用什么样的词曲表达什么样的内容和情感。
歌圩和歌会,大新壮族俗称“侬垌”。 每年各村屯都按历史沿习日期轮流举行,家家户户准备丰盛菜肴,招待来者,来者是客。大家说情畅饮,引吭高歌,其乐融融。有一天,陆建平脑海中就闪过了一个念头——应该写首歌来表达人与人之间的这种情谊。这就是《呗侬情深》的创作灵感。“呗侬”,是兄弟姐妹或亲朋好友的意思。
3月10日,木棉组合在宝圩乡宝圩社区文化广场演出。
“他经常会带我们去玩,就像小孩子一样,然后呢,工作的时候特别认真。”木绵组合成员莫德咏说,“平时都会教一些我们不懂的东西。特别是在创作的时侯,我遇到了一些比较难的难题,像和弦方面的,有些我不会按,他都可以像大哥哥一样,手把手地教我弹、教我按。很开心,跟他一起工作。”
“创作最重要的就是‘过了自己的关’,你要先感动自己,才能去感动别人。”陆建平说,“自己不满意的作品,我就不会放出去。”
歌以咏志,言为心声。他们的歌曲,描绘的是美好生活,抒发的是家国情怀。有歌颂党、赞美家乡的……
──“永远跟党走,党旗飘扬在心头,勇往直前,一腔热血去战斗。”
──“壮乡的风光哟,美到我心里耶,伴着那山水画廊呀,山歌飞出口咧。”
也有歌唱生活、歌唱爱情的……
──“真的很热闹,这么多的人来唱山歌,人人相亲又相爱,美好的生活继续吧。”
──“木棉花开,谁与谁相爱,青山绿水,终不悔。”
越是比较简单、贴近人心的作品,越容易被人传唱。
今年的3月10日晚,一场民俗文艺汇演在大新县宝圩乡宝圩社区文化广场举行。当木棉组合在舞台上表演《侬垌歌》《诗排踏歌》《呗侬情深》时,不少游客和群众情不自禁地跟着熟悉的旋律哼唱起来。“我之前都是在外地读书,也有听说过木棉组合。今天现场看他们表演,感觉比在抖音上听更加有感染力,比较震撼,更加好听!”来自宝圩乡宝西村、现在政府部门工作的赵雪莲表示。
3月10日,木棉组合在宝圩乡宝圩社区文化广场演出。
“我们有的歌曲已经成了有名的‘广场舞神曲’,线上线下都有人在传唱。像《呗侬情深》,据不完全统计,在各大网络平台上播放量有500万人次以上。”陆建平说,“非常感谢大家的认可,我们会继续通过努力来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弘扬我们壮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重要提醒——
微信又双叒叕改版了!现在,只有被星标的公众号才能在公众号列表显示封面。如果不想错过小掌的每一篇推送和每一次福利,请一定把「掌上大新」设为星标,这样就可以第一时间看到更新了!
设星标,我们每天见,比心!❤
来源丨今日大新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