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北上》开机之际:花街,如何更“花街”

电视剧《北上》开机了,从制作方到演员阵容都堪称强大,特别是萨日娜、胡军、王学圻、童蕾、白鹿、欧豪等演员,可以吸纳老中青各代不同粉丝。这对淮安而言,不可谓是不值一说的大事,不仅因为长篇小说《北上》原作者徐则臣是从淮安起步,也并非因为《北上》对淮安和花街着墨很多,而是电视剧《北上》的核心布景就有“花街”,尤其是,影视的强悍传播效能会让一个地方瞬间爆热。类似的例子太多,韩寒的《后会无期》与东极岛,刚火过的《狂飙》与江门,都是如此。淮安能不能借此剧让“花街”走向更宽广的世界,让淮安运河边百多米的小巷更“花街”,为更多人所熟知,我们不好估量,希望能够如此。

  • 电视剧布景中的花街

    淮安朋友约我就此谈谈,这是文化热心人的敏感和责任。作为从淮安起步、在淮安生活20多年的文学业者,我也义不容辞。更义不容辞的是,我觉得,从淮安出发的小城市认知,更为幽深隐形的“花街”,已经与徐则臣(以及我这样离开淮安的文学业者)构成了血脉相连的文化关系。这样的文化关系,不仅在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北上》里有诸多详尽表意,在徐则臣的《耶路撒冷》《花街》《水边书》《夜火车》等小说中,也有着从物理到心理的复合书写。所以,从小说到电视剧《北上》的一切起点,就是徐则臣小说不断建筑的纸上“花街”,这个“花街”,确乎已经成为文学批评解读的重要空间。未来的解读相信还会更多,后来者定会穷源溯流,“花街”到底在哪里,什么样。

  • 徐则臣

    依稀记得1990年代末的花街,那时路牌似乎还是“东大街”,先是日杂商店,后是电动车售卖,小街的主要生意大抵如此。后来因陪孩子读书,上下班总要走过承德路花街路口,不经意就会瞄几眼。由春到夏,大法桐嫩绿枝叶舒展,渐渐丰满,绿荫遮满整条街。从秋到冬,雾笼小小的石板街,或者大雪慢慢覆盖灰瓦。记忆中还有,好多年前了,陪着则臣与复旦大学金理、相宜等几位朋友一起寻访花街,大家一起在街首吃豆腐脑的场景,那几碗豆腐脑还是则臣请的客。还有王祥夫、李浩、龙一、刘玉栋等众多文学好友,都曾一起在花街游走过。今天花街和大闸口沿线确实活起来了,茶馆衣饰古玩店挨挨挤挤,热闹人群早已今非昔比。正如《北上》所写到的那一切,当社会生活与历史文化再度联系,一条河、一条街就有了溯源而上的可能,也有了火热升腾的可能。

  • 徐则臣与朋友们在淮安花街合影,

    从左至右,龙一、李浩、徐则臣

    王祥夫、刘玉栋、李徽昭

    实际上,徐则臣对“花街”确实倾心太多。除了《北上》剧名沿用徐则臣手书原字,电视剧重要布景,昆山某小镇改造后的“花街”牌楼题字也是徐则臣手书。书法和文字有其独特的魔力,这些字显然是花街最重要的文化标识,不仅如此,“花街”背后历史悠久的淮安和运河更是电视剧潜在的资源。透过电视剧《北上》,借由“花街”,淮安和淮安运河应该在中国与世界的宏大结构中,重新编织自己的文化标符。电视剧《北上》目前剧透的情节其实涵盖了徐则臣《耶路撒冷》与《北上》两部长篇的内容,《耶路撒冷》中那些在外打拼的人重回小城,这座小城隐含着某种地方性,就是淮安,就是花街、运河,里面有很多这样的城市符号。所以,“花街”不再只是花街,而是跟中国乃至全球紧密关联的网络结构中的花街。

  • 徐则臣书法

    那么,花街如何能够更“花街”,“花街”还有哪些可能?我们如何让这条繁复的文学街巷走得更好更远?淮安朋友们应该会比我更了解,更知道怎么去做。多年以后,我想我们会认识到,电视剧《北上》是“花街”的重要起点,也是文学淮安的重要起点。

    *本文作者李徽昭,博士,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省公派日本一桥大学客任研究员。

    *2023年5月31日,根据徐则臣的同名小说、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北上》改编,由姚晓峰执导,赵冬苓编剧,白鹿、欧豪等主演的新剧《北上》官宣开机。剧情以九零后成长史为主线,历史为暗线,讲述了发生在京杭大运河上几个家族之间的温暖故事。详见: 阵容强大!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北上》同名电视剧昨日开机

    相关图书

  • 书名:《北上》

    作者:徐则臣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12月

    公元1901年,岁次辛丑。这一年,时局动荡,整个中国大地风雨飘摇。为了寻找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失踪的弟弟马福德,意大利旅行冒险家保罗·迪马克以文化考察的名义来到了中国。这位意大利人崇敬他的前辈马可·波罗,并对中国及运河有着特殊的情感,故自名“小波罗”。本书的主人公之一谢平遥作为翻译陪同小波罗走访,并先后召集起挑夫邵常来、船老大夏氏师徒、义和拳民孙氏兄弟等中国社会的各种底层人士一路相随。他们从杭州、无锡出发,沿着京杭大运河一路北上。这一路,既是他们的学术考察之旅,也是他们对于知识分子身份和命运的反思之旅,同时,更是他们的寻根之旅。当他们抵达大运河的北端——通州时,小波罗因意外离世。同时,清政府下令停止漕运,运河的实质性衰落由此开始……一百年后的2014年左右,中国各界重新展开了对于运河功能与价值的文化讨论。当谢平遥的后人谢望和与当年先辈们的后代阴差阳错重新相聚时,各个运河人之间原来孤立的故事片段,拼接成了一部完整的叙事长卷。这一年,大运河申遗成功。

    编辑:陈稳

    二审:樊金凤

    三审:胡晓舟

    | 往期精选 |

    徐则臣:河流指引我到世界去

    徐则臣:尝试将传统小说形式引入当下小说创作

    徐则臣:为什么我们拥有那么多生活,依然成不了好作家?

    这部京味小说,写尽宅门里的满族世家盛衰

    徐则臣:小说第一段写出来,作品就完成了一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