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枪获第28届白玉兰最佳编剧(原创)奖

  • 近日,第28届上海电视节 白玉兰 颁奖礼 举行,王小枪 凭借作品《县委大院 》获得最佳编剧(原创)奖!

    编剧王小枪是作家出版社的签约作者,向他表示祝贺的同时,让我们一起回顾6月6日在首届中国电视剧大会编剧行业峰会论坛上,王小枪结合个人创作经历对文学和剧作关系的阐述。

    王小枪:编剧最需要的其实是文学性

  • 王小枪

    主办方最开始给我的命题是《文学和影视的关系》,我觉得有点大、有点虚,所以我准备的题目是《从小说到剧本》,结合我个人的创作经历和大家聊一下文学和剧作的关系。

    很多年前我是一个狂热的文学青年,读大学的时候因为在网吧里写小说,错过了包括补考在内的两次英语四级考试,导致至今没有学位证,拖了我在北京积分落户这件事的后腿。

    毕业以后分配到山西的一家医院上班,我每天在影像科写诊断报告的间隙,坚持写小说,当时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出一本书。出书以后,我受到了山西省作家协会的注意,先后两次获得了“赵树理文学奖·文学新人奖”的提名。第一次提名的时候我25岁,当时觉得十拿九稳,早早准备好了获奖感言,结果两次都没有被评上。

    后来北漂,到了北京就开始写剧本。最早是写小说后来也写剧本的编剧石康(《奋斗》编剧),我记得当时我们有一段对话,大意是我问他,像我们这些没有在专业院校的戏文系读过书的人该怎么办?因为不懂结构。

    他说,结构这个事情就是熟能生巧,你只要坚持写下去,迟早会懂。

    编剧最需要的其实是文学性。当时我不知道什么叫文学性,他说,像我们这些从写小说转过来学习写剧本的人有个好处,就是可以利用和依靠在写小说的时候,掌握的塑造人物能力,这个就叫文学性。文学性,还藏在很多字里行间的缝隙里。

    我个人的理解是——创作就像骑马。写小说的时候作者是马背上的人,自由度很高;写剧本的时候作者是那匹马,做不到信马由缰,两侧都有边界,只能尽可能跑得更远一点。

    从手法上看,小说和戏剧的创作也不一样。前者相对个人化,可以用一万字去描写一朵花;后者本质上是团体协作,编剧不是一个个体,需要和很多人去合作,达成一件事情。

    我刚刚入行的时候曾经听人说过一句话,说的是从作家到编剧,从文学到剧本,其实就是一层窗户纸,捅破它就行了。

    但是的确很难,捅这层窗户纸我用了至少十年。这张纸太厚了,虽然我到今天也说不清楚是怎么捅破的,但是我觉得我写小说的经历,文学性在里面肯定是起了很关键的作用。

    这十几年写剧本中有一个感受,作为编剧,我创作时那些文学性的表达,在和导演的沟通中也出现过分歧。这种文学性很强的细节描写有的导演会很排斥,也有的导演很喜欢,因人而异。我曾经读过英格玛·伯格曼的电影剧本《冬日之光》,在我看来它很多的描写和小说是无差别的。我个人坚信这种充满文学性的表达,是可以帮助导演、帮助演员、帮助表演的。这是我个人的观点。

  • 英格玛·伯格曼编剧、导演电影《冬日之光》

    《对手》《县委大院》《功勋之无名英雄于敏》是我最近五年内写过的三个剧本。题材各不相同,我希望能在不同类型的故事里,尝试一些之前没有创作过的新东西,或是新视角,或是新元素,或是新人物。

  • 这其中,《对手》是一部谍战剧,编剧想原创出前所未有、后无来者的桥段是很难的,世界上不同的作家已经把偷情报的方法写尽了,所以就想着是不是能在视角上做些文章。我写了一个话痨出租车司机与一个得了甲亢情绪不稳定的妻子,为生活精打细算、为孩子争吵、为钱抱怨的谍战人物。当然,烟火气是保护罩,他们的真实身份是台湾间谍,在大陆潜伏生活了18年。这个是《对手》的缘起和想法,这个剧也是前几年在厦门拍的。

    郭京飞和谭卓在《对手》里,他们俩就分别想当纯粹的出租车司机、语文老师,但是没办法,命运不给他们这种机会。这种对角色人性的拷问,都是具备文学性的。

    在接到《功勋之无名英雄于敏》的创作任务时,面临一个问题,怎么让观众在这么短的篇幅内和英雄共情,这个是创作面临的问题。我写的单元是氢弹之父,因为要保密,收集材料难度很大,创作的过程很艰难,也很坎坷,直到“参透”人物那一天的到来——于敏和其他功勋人物相比区别在于:他没有对手,他的对手就是自己。

    于敏的工作在我们现在看来是非常枯燥的,他只能重复上千次验算。像剧组有时候说,编剧的工作后边有几百个人在等着你,等着编剧在出剧本。当初的于敏,全中国都在等着他,几千个工作人员都在戈壁滩的实验基地等着验算。

    后来我把于敏当成一个编剧——屡屡改稿,屡败屡战——当他终于获得理论突破的瞬间,我和他是共情的。这个换位思考的发现,是创作上的一个抓手,它没有什么大的创新点,但是很关键,它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通往这个人物背后无数情节的大门。

    这把钥匙,这个创作方法,我认为也是和写小说的经历有关系,也是文学性的一种形式。

    任何一部好的作品关键是具有生动有魅力的人物,如果一部作品里面有四个以上光彩夺目的人物,这个作品就会有生命力,编剧跟着他往前走就可以。编剧只有自己深入生活,才能做到日积月累,水滴石穿,才能创作出真正有血有肉的人物,真正有力量的故事。

    来源:新剧观察

    编辑:王 晶

    二审:刘 强

    三审:颜 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