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悄是别离的笙箫,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这是徐志摩《再别康桥》里的经典名句。徐志摩在创作方面的才华是众所周知的,而他的家庭背景也十分殷实,既有才华又有“财”华,可谓是标准的“富二代”。
徐志摩这样优秀的人才,在感情方面也是十分丰富的。待到徐志摩适婚的年纪时,家里的门槛都要被媒婆“踏平”了。
不过徐志摩接触到了不少的西方新思想,在这样的环境和条件下,徐志摩更期待自由恋爱,更希望组成新派的婚姻。
奈何父母之命难违,徐志摩万般推诿,最终只能妥协娶了门当户对的张幼仪,而这场婚姻的悲剧才刚刚开始。
注定的结局
张幼仪家中的经济实力一点也不逊色于徐志摩家,且张幼仪的四哥还是浙江都督的秘书。有了都督秘书身份的加持,张幼仪的背景实力比徐志摩还多了一层官职加身。
即使这样,在徐志摩见到张幼仪照片的第一眼,自然地流露出鄙夷的目光,甚至嘲讽道:“真土气。”而年仅15岁的张幼仪却对这段婚姻充满了期待,她得知自己即将要嫁给满腹诗书的徐志摩,十分兴奋激动,忍不住开始幻想自己的幸福生活。
但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往后的婚姻生活并没有向张幼仪期盼得那般美好。1915年,张幼仪与徐志摩结婚,到此为止两人还算相敬如宾,在婚后三年左右的时间,张幼仪怀有了身孕,待张幼仪产子后不久,徐志摩便远赴英国读书。
此后,两人的婚姻便开始出现了问题。在徐志摩心中,他已经完成了父母口中的婚姻大事和传宗接代,所以对家中的张幼仪没有一丝一毫的眷恋,在张幼仪生产完后便果断选择了出国留学。
在短短的三年婚姻生活里,张幼仪从来就没有感受到徐志摩的正眼相待,而她十分喜爱欣赏徐志摩,希望能通过时间来感化徐志摩。没想到,等来的并不是徐志摩的爱,而是一纸离婚协议书。
无奈的命运
徐志摩远赴英国求学,两人之间相差了一个太平洋,这样也依旧令徐志摩不满足,他总是认为张幼仪在束缚着他。在徐志摩到达英国的两年里,他经常向父母寄去带有思念的家书,对张幼仪只字未提。
此时,张幼仪的四哥张君励认为,徐志摩这样忽略自己的妹妹十分不妥,便写了一封家书,希望徐志摩能将妹妹张幼仪一同接去英国。张君励当时正是一个“香饽饽”,在政治方面也有一定的人脉,当初这场“包办婚姻”便是他一手促成。
当张君励提出这样的要求后,徐志摩也不得不按照信中所说将张幼仪接去英国。张幼仪得知自己马上要与许久未见的徐志摩相见,心中万分开心激动,换上最新款的衣裙,梳上最时兴的发饰。
反观徐志摩,他脸上一丝笑容都没有,在徐志摩眼中,张幼仪不论作何改变,也依旧摆脱不掉身上的“土味”。因为此时徐志摩的身边已经有了林徽因,两人在康桥上你侬我侬,宛如一对热恋的情侣。
两人在英国团聚后不久,张幼仪再次怀孕了。她本想靠着这个孩子与徐志摩变得紧密,却没想到,徐志摩对这个孩子一点都没期待,甚至告诉张幼仪他心中已有他人,并且让张幼仪把这个孩子打掉。
尽管徐志摩如何劝说,张幼仪始终不同意离婚,逼急了的徐志摩最终选在了消失。无奈之下,张幼仪只能挺着大肚子前往柏林寻求哥哥的帮助。
不知怎的,徐志摩结识了一群崇尚自由思想的朋友,在那些朋友的支持下,徐志摩带着一群人前往柏林,将一纸离婚协议扔在张幼仪面前。
张幼仪本想在挽留一下徐志摩,但他的朋友们似乎比徐志摩还要着急和无奈,张幼仪只能选择了签字,而他们的二儿子才刚出生不久。
破茧成蝶活出自己
张幼仪在与徐志摩的这段感情里受尽委屈磨难,几近在死亡边缘徘徊。而在离婚后,张幼仪也最终敞开心扉,重新获得了新的生命。
张幼仪离婚后曾悲痛过一段时间,好在有哥哥的帮助,使得张幼仪彻底走出上一段婚姻的阴霾。在哥哥的帮助下,张幼仪一边带孩子一边学习。
不久后,由于各种原因,二儿子去世,紧接着她带着大儿子回到上海,在上海的一所大学里教授德语。在哥哥的支持下,张幼仪成为了女子商业银行的副总裁,且兼任上海云裳服装公司总经理。
离婚后的张幼仪一直没有再婚,在她67岁时遇上温润如玉的医生苏纪之。苏纪之虽然不及徐志摩那般满腹才华,但苏纪之将张幼仪视如珍宝,捧在手心。
张幼仪与苏纪之相伴二十余载,在张幼仪心中,她与苏纪之相伴的日子,比往日的生活都要更加舒心愉悦。
张幼仪最终在家人的陪伴下度过了生命最后一刻,享年88岁。“以我之名,冠你之姓”,想必就是那个时代最美的情话了吧。
张幼仪的墓碑上刻着“苏张幼仪”,这无疑不是在对徐志摩的讽刺。而徐志摩早在一场飞机事故丧失生命,那时的徐志摩年仅34岁。
小结:
记得陆游曾说“谁能养气塞天地,吐出自足成虹霓”。张幼仪虽有不幸的婚姻,但她并没有选择一直沉浸在悲伤中,她一路披荆斩棘,只为摆脱身上的枷锁,活出自己的精彩的人生。
而张幼仪的事迹也在告诉世人“你若盛开,蝴蝶自来”,当你足够优秀与强大时,那些曾经向往的美好也会自然地到达你的身边。
所以若是你想追寻向往的美好世界,那不妨勇敢地站起来,向着那不屈的命运叫板,走向生命的舞台,活出属于自己的生活光彩。放手一搏,就能看见更加美好的广阔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