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界的拜师,是传承的需要还是糟粕
第一句先声明一下,算是蹭郭德纲的热点吧,因为这事还真得从曹云金何云伟离开德云社被骂说起。
郭德纲和德云社的红火,是有社会和政策因素的。
比如说八九十年代,很多下海经商的,只要正经做事,或多或少都能赚到钱,为什么?其实并不是那一批人有多大的能耐,而是社会大势使然。这几年生意不好做,并不是说我们这帮人退化了,是整个大环境造成的,或者叫红利期和以前有所不同了。
文化也一样,肚子都填不饱时候,你告诉我齐黑石张小千画多么好,周木伦或者刀什么狼歌唱多么棒,这不扯淡吗!
相声也是如此,在过去走江湖卖艺混饭吃的市井小民,如今也登上了大雅之堂,成为艺术的一份子,毫无意义是托了现在盛世的福。
旧社会那么多行业,木工的师父不会挂在嘴上,理发的也很少提出自谁的门下,厨师们也没有见人就说我师父是哪位高人。就连需要特别传授的武术,也很少有人在大庭广众说我是谁的徒弟。不信看看擂台上一龙方便等,没见他们打赢后满世界炫耀怎么练功,师父怎么严厉吧。
反而是这些耍嘴皮子的行业,总是不停的叨叨着自己的师父是谁。比如说戏曲,评书相声等。
特别是相声界,如果没有师父,甚至都不能登台做商业演出,叫海青。别的行业都可以有自学成才,凭什么相声就不行呢?
其实相声演员练嘴皮子,和评书以及现在的主持人差不多,无非就是讲究吐字清楚,思维敏捷,再加上应变能力。单论控场水平,随便拉出来一个大型节目主持人,都不会比相声演员水平次。
相声演员的肚,是杂货铺,意思是他们多知多懂,涉及的行业五花八门。但他们唱所谓的本门太平歌词,曲调单一,比戏曲演员差多了。快板的现编现演,前些年街头要钱打着快板唱莲花落的,都能走好多家不重样。
那么,为什么相声界的拜师,被如此看重呢?
个人认为,有这么几点原因。
首先是以前整体文化素质比较低,许多人大字不认识几个。像评书相声这类靠语言吸引观众的市井文艺,必须由老师口口相传。师父给徒弟教那些,徒弟才能慢慢记住。他如果不告诉你,可能徒弟一辈子都不知道原来三侠五义还能这么胡扯。
第二点是以前有句老话,叫教会徒弟饿死师父。意思很简单,我这辈子指望着这点玩意吃饭呢,教会一个徒弟就多了一个竞争对手。本来我独家经营别无分号,现在你也会了,甚至可能青出于蓝胜于蓝,老子岂不是要饿肚子。所以放在以前,三年学徒两年效力,也是可以理解的。
不过现在年轻人谁吃你这一套,比如说电焊车床木匠厨师这种技工,八十年代不但没什么钱,三节两寿答谢师父确实存在。放在当下,让您三五年没什么工资,您干不干!既然咱们都不愿意干,那凭什么就非得要求何云伟曹云金白给郭德纲打一辈子长工呢!
第三就是现在的相声界收徒拜师已经变了味。徒弟找师傅要的是资源,师父收徒看的是未来。
还以郭德纲为例,他拜师侯耀文时候,已经很有名气了。那么候三爷教了郭德纲什么,能教什么?恐怕大家都心知肚明吧!
仍然以侯耀文举例,他徒弟很多,但受很多人喜欢的也就郭德纲。谁能说郭德纲当时不是为了寻靠山,谁能保证侯耀文不是看上了郭德纲的能力就是为了所谓的艺术?
所以相声界这种所谓拜师,真的是一种各取所需的相互利用。老师觉得这人行,有前途,有水平,就收入门下。徒弟看师父如日中天,能拉自己一把,少走弯路,才甘愿磕头拜师。
古代的文人,中状元榜眼探花或者进士,会到主考官家里答谢,然后王八看绿豆,两下里都顺眼,一个磕头一个收徒,就算门生。这个老师是要收罗能人,门生无非就是想寻找靠山,大家相互利用,仅此而已。
而那些一路帮着他走上来的启蒙老师,只能做默默无闻的幕后工作,万一这位老师不得势,有些甚至会狠狠踩上一脚。
冯巩徒弟王彤,年龄比郭德纲还大,趴地下砰砰砰磕头拜郭德纲为评书门师父,其所作所为,也许就是这个行业为了蹭热点最厚颜无耻的代表之一。
陈寒柏曾经在一档节目说过,相声界李金斗干爹最多,他次之,说他们拜干爹是为了给人家养老送终。听了这话,我连呵呵都懒得呵,心说你这么有爱心,怎么不去办一个孤寡老人收养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