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家主母:姨奶奶用生命“上访”,敲登闻鼓为什么能上达天听?

电视剧《当家主母》正在热播,近日剧情中,姨奶奶一头撞死在登闻鼓前为儿子伸冤,最可爱的婆婆下线,让观众痛心不已。那么,登闻鼓是什么?姨奶奶为什么要撞死在登闻鼓前?又怎么把冤屈呈到君王前?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首先,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剧情:任家大少爷任雪堂失踪,二少爷任如风被诬陷勾结水匪谋杀亲生大哥,官员贪腐,收了好处也不放人,眼看求告无门,无处申冤,二少爷任如风的亲娘任家姨奶奶到衙门前敲响登闻鼓,对着父老乡亲的面申诉冤屈,之后一头撞死在登闻鼓前,想要把事情闹大,让冤屈直达天听,还儿子一个清白。官员一看发生这样的事情,也慌了,出了这样的事情,这个案子在江浙两地人尽皆知,上官明天亲自到苏州来彻查此案,必须在上官到来之前了解此案,当天晚上就到大牢里威胁沈翠喜担下全部罪责,放了任如风。

登闻鼓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在古代,登闻鼓可以说是百姓上访的“绿色通道”,百姓如有奇冤,敲响登闻鼓,可以直接上达天听,案子呈送到皇上面前。

所以剧中,姨奶奶求告无门后,才会去敲登闻鼓,一头撞死在登闻鼓前,以死明志,让官府不得不彻查此事,还儿子一个清白。

不仅在《当家主母》所处的清代,敲登闻鼓可直达天听,实际上在更早就有了这个制度,在很多影视剧中都有呈现。在《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中,剧情设定是宋代,也有明兰为了救顾廷烨,身穿诰命服敲登闻鼓的情节。

但是,《当家主母》剧中并不太严谨,登闻鼓并不设在寻常县衙前,在衙门前的是“衙鼓”敲给县太爷听的。“登闻鼓”设在天子脚下,因为鸣冤的对象并不是当地父母官,而是皇帝。《知否》中,顾廷烨是侯爷,生活在皇城,明兰敲登闻鼓的剧情就比较合理了。

下面我们来扒一扒登闻鼓制度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登闻鼓的雏形初现在尧舜时期,凡欲直言上谏或劝谏皇帝可敲鼓进言,称为“敢谏之鼓”。大禹时期,除了上谏进言,还管诉讼之事。“讼告者鼓焉。鼓,禹必速出,冬不敢以苍辞,夏不敢以暑辞”,百姓之间有诉讼官司,就可以击鼓,不论严寒酷暑,大禹只要听到鼓声,就会迅速出来断官司,不愧为明君。周代,在路门之外悬挂“路鼓”,由太仆主管,御仆守护。如果老百姓有击鼓鸣冤者,御仆必须迅速报告太仆,太仆再报告周王,不得延误。这个“路鼓”就是后来的“登闻鼓”。

登闻鼓源于西晋建立的直诉制度,从晋武帝起,朝廷开始在朝堂外悬挂登闻鼓。臣民有冤屈者,若是县衙不受理,可越级上访,通过各级衙门都不能申诉冤屈,可以进京敲登闻鼓告御状。敲响登闻鼓,主管官员必须把案情详细记录在案,呈报皇帝,若有隐瞒不报者,可以定罪。

唐代,武则天时期,非常重视民意和舆情,在大明宫含元殿前安置“登闻鼓”,冤要伸或者有建议要提的,可以随时击鼓上奏。在登闻鼓的旁边还放一块大石头,刷上红漆,老百姓如果有冤就站在上面控诉地方官吏。这个石头,叫做“肺石”。

起初,登闻鼓和肺石前有士兵把守,很多百姓不敢上前,武则天下令“不须设防”,让哪怕是地位最卑贱的人都能上前击鼓鸣冤,还下令御史必须把鸣冤者的所有冤屈原原本本记下来,并且转递给她。登闻鼓给百姓提供一个上达天听的“信访通道”,对官员来说,也起到震慑作用。

到了宋代,经济繁荣,文化发展,算是中国历史上政治氛围最和谐的朝代了。登闻鼓的业务范围也越来越广,上至评议朝政得失,控诉官员的不法行为,下至进献奇方异术都可以敲登闻鼓,甚至老百姓的猪丢了都来敲登闻鼓。

太祖赵匡胤在位期间,有个叫牟晖的百姓敲响登闻鼓,太祖以为有什么冤屈,百忙之中抽空亲自接见牟晖,谁知道这人说“我的猪丢了,找不到了”,赵匡胤一听都要气笑了,但是还是赐给了牟晖一千钱算是给他丢猪的补偿,打发他走了。事后想想还挺自豪,跟臣子说“今日有人声登闻来问朕觅亡猪,朕又何尝见他猪耶?然与卿共喜者,知天下无冤民。”,百姓丢猪都来敲登闻鼓,看来在他的治下,百姓安居乐业,没有冤屈。

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出身底层,受到元朝官员压迫,放过牛,当过和尚,要过饭,他了解百姓疾苦,因此鼓励百姓击鼓鸣冤,规定“登闻鼓响,皇帝必须临朝”。官员如有从中阻拦或不报者,一律重判。他不仅鼓励民告官,甚至鼓励普通百姓把贪官直接绑赴京城治罪。各级官员,如果有拦截上访的,以重罪论处。

朱元璋在位期间,有一老翁敲登闻鼓,他已经七十多岁了,两个儿子都从军战死,只剩下一个8岁的孙子,但是地方官吏强迫其孙子必须参军。朱元璋听后,十分恼火,下令重处当地地方官,并且免除这家的兵役,赏赐钱财,送他还乡。

但到了明代后期,宦官专权,锦衣卫横行,甚至出现登闻鼓无人值守的情况,登闻鼓形同虚设。

清代,登闻鼓使用更加严苛,只有“必关军国大务,大贪大恶,奇冤异惨”才能敲登闻鼓,并且规定,“击登闻鼓者,先廷杖三十,以防止无端刁民的恶意上访。”三十廷杖,身子弱的根本扛不住,直接就死了,还伸什么冤。所以这时候,登闻鼓基本就只是个摆设了。

古代的登闻鼓也相当于现代的上访制度,但是因为每个时期统治者重视程度,或者制度规定不同,登闻鼓能起到的作用也非常有限。但是总的来说,还是为底层百姓提供了一个上达天听申诉冤屈的机会。即使朝廷并不重视的时期,如果一头撞死在登闻鼓前,这样惨烈的“死谏”方式,必然会在舆论上引起轩然大波,当政者不得不重新审理案件,给百姓一个沉冤昭雪的机会。所以《当家主母》中姨奶奶才会用这样的方式为儿子伸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