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没有读懂的剧情,得知樊哈儿衣锦还乡,叔公为何自尽

首部四川方言剧集《凌汤圆》于1988年开始制作,推出后大获成功。

有了《凌汤圆》的暖场铺垫,接下来的第二部四川方言电视剧《傻儿师长》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不仅风靡川渝地区,还波及了云南、贵州、陕西、湖北、湖南、广西等省内操西南官话方言的片区。

  • 《傻儿师长》热播时,我还在读初中,观看这部剧集时的主要注意力只是集中在那些令人捧腹的搞笑场面上。虽然对于老叔公在得知樊哈儿官至师长,即将衣锦还乡之际,含泪悬梁自尽这一情节感到有些突兀,但以当时的知识和阅历,也无法深究其原因,只是带着浅浅的疑问继续看下去,很快就在后面的嘻嘻哈哈之中把这个问题忽略过去。

    今日偶然得见头条有《傻儿师长》铁粉发出此问,那我就斗胆用首次观看这部电视剧之后30年时间里受到的学校教育和经过的社会阅历积累,试着分析这一情节到底是编剧为了增加戏剧冲突而强行加上去的,还是按照剧情发展顺理成章的事情。

  • 民国初年,四川盆地匪患猖獗,而那时的四川仍处于军阀混战时期,频繁更迭的政府无力剿灭多如牛毛的各路盗匪。于是,各地都由乡里德高望重、家资殷实的乡绅出面,组建民团,团练乡勇,以保地方平安。

    而樊哈儿的叔公就是本乡最具声望的乡绅地主,当地民团由他总承操办,乡约也由他牵头制定。而乡约的其中一条就是“如有族人加入盗匪,死罪活埋”。那时的乡绅族长是有权利根据乡约上的白纸黑字,来定夺族人生死的,而不必经过政府的司法环节。

  • 自小纨绔的樊哈儿暗通土匪,开门揖盗,作为家贼内应,让土匪到自家来抢粮。东窗事发之后,秉持仁义礼智信的叔公在乡里众多拥有话语权的大户们审视之下,不得不大义灭亲,按乡约将樊门家族唯一的继承人樊哈儿处以活埋酷刑。

    樊哈儿与叔公樊太公之间虽然不是直系亲属关系,但樊哈儿作为樊门家族的唯一男丁,从小就受到樊太公的溺爱,二人的关系胜似嫡亲爷孙。

  • 樊太公在当众宣读樊哈儿的活埋判决时,悲羞难忍,泣不成声。叔公此时悲的是樊门香火就此断绝在自己手上,日后无颜去见列祖列宗。羞的是樊门素来耕读传家,却出了一个私通盗匪的逆种,而今无颜面对乡邻。

    在当时的情形之下,叔公以孔孟之道主持乡里事务,须得言出必行,纵然他心中万般不忍,樊哈儿也是必死无疑。

    后来,樊哈儿被家仆樊宝挖出,捡回一条命,自此浪迹天涯。走投无路的樊哈儿先是真的入了盗匪,后来又被招安。袍哥人家从不拉稀摆带,樊哈儿凭着义字当先,逐渐在军界混出名堂,直至升任师长。

  • 在部队里的官职逐渐做大之后,樊哈儿动了回乡风光一把的念头。多年之后,叔公亲手下令活埋自己的怨恨在他心里早已消解,况且他在被活埋之时以好汉做事好汉当的姿态慨然赴死,他对叔公秉公办事的做法并未多少怨念。

    樊哈儿书读得少,年轻时三字经背来背去都只会开头几句,他只是想着自己发达了,有能力让叔公颐养天年,顺便让叔公看看当年被自己天天责打的不肖子孙,如今已经出人头地。

    就是樊哈儿过于天真和简单的想法,把叔公逼上了绝路。

  • 当樊哈儿带领着属下吹吹打打,大张旗鼓走在回乡路上的时候,樊家管事慌忙飞报樊太公。叔公在得知当年被自己下令活埋的樊哈儿,如今川军部队里的樊师长衣锦还乡的时候,惊愕之余,在悲泣声中上吊,了却残生。

    樊哈儿死而复生,任谁都会怀疑是樊太公徇私枉法,人前活埋樊哈儿,人后放其远遁他乡,叔公纵有千张嘴也难以说清。

    眼看自己苦心经营一辈子的封建礼教卫道士的形象,就要在乡邻背后的口水里毁于一旦,这是视名节高于一切的叔公所万万不能接受的,因而宁愿以死来证明清白。

  • 其实,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叔公当时无奈赴死时还含着一丝欣慰之情。

    记忆力好的观众一定还会记得,叔公当年在下令乡勇填土活埋樊哈儿之前,曾涕泪责问樊哈儿,为什么这么傻,犯下此等死罪。而深受袍哥思想熏陶的樊哈儿临死之前当然不肯服软,还要最后英雄一回,他大笑着反唇相讥,咒骂叔公才傻,把自己活埋了,以后没人为他端灵牌子。

  • 樊哈儿这句话在现在看来杀伤力并不大,但在那个年代,却是足以杀人诛心的咒语,戳破了叔公心中最柔软的防线。樊太公大义灭亲,在道义上无懈可击,但亲手断送樊门香火的罪过,在自己百年之后,面对列祖列宗,无论如何也交代不过去。

    樊哈儿衣锦还乡时,樊太公早就垂垂老矣,时日本已不多,但死后无人端灵牌子的诅咒始终挥之不去,让他无法坦然地接受越来越近的归期。

    而在听到樊哈儿一路招摇着就快要到家的时候,叔公的心病一下子就去除了,不再担心死后无人端灵牌子,于是欣然离去。

    其实樊太公非常想见见朝思暮想的侄孙,但他没有勇气去想象二人相见时的场景。

  • 樊哈儿一到家就得知叔公的死讯,他端着叔公的灵牌子在灵堂上放声大哭,当年他犯浑后的咒语终究没有在叔公身上成谶。

    要是樊哈儿多读一些书,叔公也不会在风烛残年之际被迫自尽。如果他不是招摇返乡,而是私下派人给叔公送去书信和孝仪,解开叔公绝后的心理死结,叔公还能活到自领天命之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