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武门》编年列传:李小龙、成龙、李连杰、甄子丹的突破与传承

(1)见龙在田)李小龙和《精武门》

1971年6月,李小龙被嘉禾电影公司制片人刘亮华赴美邀请的诚意所打动,同意回港为嘉禾电影公司拍摄两部电影。 最初,这两部电影被命名为《唐山大兄》和《大侠霍元甲》。

《唐山大兄》上映后,以350万港元的票房一举打破港片票房纪录,李小龙正式拉开了世界级功夫巨星的辉煌序幕。

等待《大侠霍元甲》的拍摄,在李小龙的介入下,编剧倪匡征得嘉禾电影公司的同意,决定放弃以前讲过的霍元甲故事。 当他读到霍元甲在1910年旧上海报纸上的讣告时,发现霍元甲的弟子中,排名第五的弟子名叫陈真。 于是倪匡选择了这个名字,虚构了以它为主角的新英雄传说,电影的名字也最终改为《精武门》。

由于前作《唐山大兄》的巨大成功,李小龙在《精武门》的权力大幅加强。 他不仅是主演,还是制片人、副导演、编剧,对电影的掌握权与导演罗比几乎是两回事。 拍摄过程中,由于罗比对动作戏的意见分歧,李小龙必须亲自导演戏剧,并安排相关镜头。

33《精武门》是一部激发爱国主义热情的杰出个人英雄主义动作片。 这是李小龙真正立足电影界的定鼎之作,比制作粗糙的《唐山大兄》、《精武门》更成熟,嘉禾电影公司非常重视这部作品,光是搭建舞台剧就花了两万多港币,在电影里作为实际武术家,他将前所未闻的武术哲学思想融入电影之中。 独特的表演风格与大开大合硬桥硬马的真骨顶相辉映,斗志昂扬的打斗和悲凉的结局,让陈真这个银幕形象永远定格在枪声密集的凌空。

如果没有李小龙,陈真这个名字就不会成为比大师霍元甲更雷人的银幕英雄形象,作为开拓者,陈真和李小龙在影史上密不可分。

)2)潜艇(成龙和《新精武门》

如果不是因为成龙,电影《新精武门》甚至完全没有必要提到。

在《精武门》,成龙作为特技演员飞驰着。 电影中空手道馆主铃木宽被陈真踢飞的场景由成龙代替。

1973年,李小龙去世,享年32岁。 此后,各大电影公司开始寻找李小龙的继任者。 其中由成龙主演,1976年上映的《新精武门》被认为是李小龙版《精武门》的正统续集。

虽然同为导演、同为演员阵容,但最终效果是,《新精武门》被《精武门》“降维打击”。

那一年,成龙只有22岁,单眼皮、小眼睛,演技稚嫩,造型土里土气。 另外,由于导演罗比加强了对李小龙的模仿,剧本贫乏,苍白无力。 为此,尽管苗可秀等第一代《精武门》名演员捧场,但影片依然呈现劣质的“山寨”风格,变成了010-360010-36010

后来,成龙在自传《新精武门》中这样回忆这部电影:

“1976年,我回香港,打算拍摄《我是成龙》。 虽然片酬很低,但可以参与业界顶级的制作。 罗比是红李小龙的大导演,拍过《新精武门》和《精武门》这样的作品。 有什么理由不珍惜这个机会呢?

导演罗比觉得陈自强推荐的这个演员不帅,鼻子太大,但对我寄予了厚望。 他想通过《唐山大兄》的宏伟制作再次获得功夫巨星。 为此,他找来了原班人马。 关于我的外形,我的上司不太满意。 除了肯定我满是肌肉外,罗比教练还觉得我有很多需要矫正的地方,比如牙齿不齐,眼睛太小。 他推荐我做整形手术,但我找了各种各样的理由逃跑了。

电影的拍摄不太开心。 罗比教练想把我排在李小龙第二位。 我扮演一个充满复仇心的人。 没有冷血、愤怒、人情味。 但是,我自己从心底里不同意这个角色。 拍摄的效果僵硬难看。 配音的时候,我去现场看,我出现在屏幕上的时候,听到声优们在讨论,“你说这个罗比大导演是怎么想的? 成龙呢? 变成成虫吧! 鼻子大眼睛小,为什么会红? 浪费钱! ’我听着眼泪流了下来,他们也不知道我在后面,还在继续骂,我只好转身轻轻地走了。

《新精武门》的票房还是一团糟,看到数字的瞬间,我差点直接买了飞机票回澳大利亚。 ”

《新精武门》也许是见证了弥补李小龙去世后香港电影界动作片空缺的思路和措施的史料价值,但这些思路和措施大多是为了短期利益。

在《新精武门》上映两年后,被袁平“借”拍成电影的《新精武门》和《醉拳》,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功夫”时代。

)3)飞龙在天(李连杰和《蛇形刁手》

1994年,李连杰联合导演陈嘉上拍摄并制作了电影《精武英雄》。

对于成龙《精武英雄》豆瓣6.3分的低分(只有不到300人的评分,短评200多条,影评4篇),李连杰的《新精武门》豆瓣的评分为8.6分)近13万人对这部电影进行了评分

在广大动作片迷的心目中,《精武英雄》是一部无从谈起的经典之作。

《精武英雄》才是真正体现李小龙版《新精武门》武学精髓和尚武气概的作品。

和《精武英雄》一样,非常简单、有爆发力、凌厉,但美学造诣非常高,两者同样充满了主演作者的气息。 李连杰和李小龙一样,对电影的制作有极高的控制权,而且是李连杰的正东公司和北京电影制片厂联合拍摄的。 用哲学表达了对武学的心得

在思想体系和边界高度方面,似乎只有王家卫导演的《精武英雄》可以与《精武门》相媲美。 在电影中,日本武道家船越文夫说:“练习的目的是将人的体力提高到最高极限。 例如果你想达到这种境界,就必须了解宇宙苍生。”如此眼界超绝、胸怀广阔又悲天悯人的台词,在众多的《精武门》系列电影中,再也没有出现过。

出演《精武英雄》的时候,李连杰只有31岁,无论体能,颜值还是创作力都处于巅峰状态。电影中,李连杰饰演的陈真在教师弟们功夫时在单杠上连续做了3次单臂引体向上,而且是反握。单臂引体向上属于人类体能极限,世界上只有少数人能完成这一高难度动作。

电影中的五场大战:陈真日本学堂之战、陈真虹口道场之战、陈真霍廷恩之战、陈真船越文夫之战、陈真藤田刚之战堪称动作电影的模板。尤其是陈真与船越文夫在霍元甲墓前的一场激战,打到最后二人蒙眼比试,在身体的格斗和武学的内涵上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使整部电影的底蕴上升到了一个很高的精神境界。而陈真与“机器人”藤田刚终极大战的时长更是达到了惊人的20分钟,李连杰和周比利都贡献出了从影以来最巅峰的搏击表现。

吴京曾在一次访谈中提到,在拍摄《精武英雄》时,为了达到拳拳到肉的真实感,动作指导袁和平要求李连杰真打真踢,李连杰怕踢伤人,一开始控制着力道,袁和平就要求演员再来,再踢,踢到最后李连杰都于心不忍,短短一下午就踢晕了三个武行。

正是凭借着这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香港电影人才将动作片的效能和价值发挥到了极致。据说,好莱坞大导演昆汀·塔伦蒂诺看了40多遍《精武英雄》,对其中的动作场面如数家珍。

知乎上,评价《精武英雄》第三高的答案非常简短:

电影在动作设计方面属于顶级,在思想观念上,它是少有的有着健全的价值观,广阔的胸襟,表现出自信自强气质的功夫电影。《精武英雄》没有一味地夸大中国功夫,也没有一味地贬低日本人,李连杰饰演的陈真自信飞扬却又坚毅沉静,这种气质中国人仿佛已经丢失很久了。最后,再想一想这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电影,感觉不可思议却也觉得是情理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后来李连杰又拍摄了关于陈真的师父霍元甲的电影《霍元甲》,并将其作为自己拍摄的最后一部“武术”(“功夫”)电影。

(4)亢龙有悔:甄子丹与《精武风云·陈真》

李小龙是甄子丹的偶像,甄子丹对李小龙崇拜有加。

早在1995年,甄子丹就主演了由陈木胜等导演的30集亚视剧集《精武门》。甄子丹坦言之所以拍摄这部剧就是为了纪念李小龙,在拍摄期间,甄子丹不仅亲任动作指导,且每一个动作都亲自上阵,从不用替身,不仅如此,他还在剧组中担任摄像、剪辑、采声等工作,可以说整部电视剧都有着浓郁的“甄氏”印迹。这部剧也是众多80后、90后的童年回忆,引入大陆后曾风靡一时,歌星屠洪刚还专门为本剧演唱了普通话版主题曲《我心为谁动》。至今,这部剧在豆瓣上的评分仍然高达8.3分。

2010年,甄子丹与导演刘伟强合作,再次在电影《精武风云·陈真》中饰演了陈真。

此时,离李小龙版《精武门》上映,已经过去了近40年。

就动作场面而言,《精武风云·陈真》非常值得一看,甄子丹MMA特色的极限凌厉打斗加上刘伟强流畅精致的强大摄影技术,产生的化学效应非常惊艳。无论是片头的战场跑酷,还是模仿李小龙青蜂侠造型的雨中大战,或是片尾道场以一敌百的终极之战,都拍摄的行云流水,技术性、观赏性达到水准之上。

《精武风云·陈真》是一部典型的刘伟强式“视觉系”商业大片,无论是画面色调、场景设计、人物造型、镜头推移,还是剪辑、配乐、美术、转场等,都属于一流水准,就动作片而言,电影其实已经达到了某种极致。

但因为剧本剧情及人物塑造的关系,这部电影没有取得较好的票房和口碑,加之同年甄子丹有另外两部大片《叶问2》和《锦衣卫》上映,所以《精武风云·陈真》显得并不那么耀眼。

就动作巨星体系而言,甄子丹之后,再无其他人可以接续,无论是吴京、赵文卓,还是吴樾、张晋,不是没有专注纯正动作片,就是动作片积累不足,抑或动作片质量不高。在动作片(尤其是港式动作片)日渐没落的当下,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某种意义上,《精武风云·陈真》给了华语动作片一个华丽而悲怆的结束。自李小龙开创,成龙、李连杰、甄子丹走过的这条充满艰难、曲折、痛苦和荣耀的国际动作巨星之路,一下子仿佛没了延续,只能霜冷长河,一声长叹。

至于下一个有影响力的国际动作巨星何时出现,我们也只能拭目以待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