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天下!偷拍,赛博法庭,鸡蛋与高墙

观天下!偷拍,赛博法庭,鸡蛋与高墙

1


(相关资料图)

最近发生的几件事令网络空间颇不太平,广州地铁偷拍事件、BBC曝光偷拍产业链、杭师大偷拍事件、成都地铁偷拍乌龙、天津大学食堂事件……整个网络沸反盈天,大家都忙着选边对轰,好像我提“偷拍产业链纪录片”就是“女拳”(甚至还扣上一顶莫名其妙的民族主义大帽子),你同意学校处置广州地铁事件涉事女生就是“爱男宝”和“厌女”。

所以我每次发言都被两边嫌弃,倒也习惯了。

我只是觉得,近来关于性别的议题每次都能成为赛博空间的深水炸弹,而一旦与性别有关,一个公共议题很快就会被闻着血腥味赶来的众多互联网势力拱火、搅混水,最后成功歪楼,舆论空间已经越来越非理性,难道大家就不担心,不知道哪一次的“猎巫”或者“诬告”会轮到自己吗?

2

以广州地铁事件为例子,事情分为前后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女生在地铁遇到蹲着玩手机的大叔,以为对方偷拍自己,于是上前维权,检查手机,甚至报警处理,最后结论是大叔相册里有车厢照片,但没有偷拍这位女生。

事情的前半段其实是一个比较正常的过程:女性被偷拍的报道很多,女孩警惕性强上前维权,最后误会解除。这里也有人说女孩没权力看别人手机,没错,大叔可以拒绝,然后女孩可以报警要求警方检查,如果确认是误会,大叔有权要求女孩道歉并赔偿。

问题发生在事情的后半段:大叔自证清白,女孩仍然将检查大叔手机的视频发到了网上,并称大叔猥琐男。

正常人其实很难理解这样做的动机,或者跟女孩自身性格有关?也有可能是女孩作为多个平台小有粉丝的博主,把这个事件当成了流量入口。

因为“偷拍”是绝佳的性别议题,用性别的宏大叙事来看,女孩认为自己是稳赚不输的。

事情演变到这里,其实是非对错已经很明晰:

1、大叔蹲姿与相册里的车厢照片有瓜田李下的嫌疑,女孩上前维权可以理解。(现在很多人把所有怀疑自己被偷拍的女生都歪曲成“以为人人偷窥自己的小仙女”,这属于假装看不见房间里的大象。)

2、大叔没有偷拍,女生却依然曝光并发起赛博审判,涉嫌侵权、诽谤,如果因此被学校处分,无可厚非;

3、女生发起赛博审判,很大程度上是想把这次事件作为性别议题,打开流量的入口,动机不纯,被反噬属自作自受;

4、女生道歉,取得大叔一家原谅以后,用小号阴阳怪气,这属于道德有瑕疵加精致利己主义,可放在道德层面讨论。

所以,这么一个“广州地铁偷拍事件”其实层次非常清晰,权责也很分明:

女生无端 发起了互联网审判亦为此付出了高昂的诉讼费(自己连同家人一起社会性死亡), 面临学校和实习单位的处分(已被实习单位解聘);但部分网友显然没打算就此打住,还在用各种叙事为这件事续命(目前看到已经有文章在问候张某家人),目的也很简单: 想见到血。

现实生活中,见血总是令人战栗的,但赛博空间里,陌生人的血刺激且无害,尤其这样一个从人品到行为全面被否定的“恶人”。

但冷静下来想一想,张某大错特错,已经全方位社死,也可能将付出学业及就业的代价,这可以说是咎由自取;但是,连着一周每天上十几个热搜、全方位扒出过往生活的种种细节,全网又有几个十恶不赦之人遭受过如此待遇?

3

另一个新近发生的事件也很典型。

一个小视频上了热搜:一名女生误会一个男生偷拍自己,男生反应非常激烈,女生称自己认错人。事件一出,又是引爆全网热点,新一轮性别阵营诞生,自觉结成同盟对女生极尽讽刺、谩骂之能事。后来女生家长写出事件经过:涉事男生早在一年之前就多次与女生“偶遇”,还送过字条及“苹果”,女生倍感困扰,报告给辅导员。有媒体就此事采访了涉事男生,男生承认与女生有过“四次交集”,给女生送过字条和“橘子”,但无恶意,佐证了家长的声明。事情的结果也很简单,男生与女生解开“误会”,涉事男生称“这就是很小的一件事情”。但直至目前,仍有人在各种网络平台谩骂女生。

这件事就更加无厘头:1、女生的恐惧不是没有来由,并不是凭空质疑一位陌生人,而是一年内“偶遇”数次,当天在宿舍楼下又看到了当事人;2、男生对橘子和字条的解释如果能自圆其说,那么双方确实是一场误会,后来误会已解除,视频也并非女生发上网“带节奏”,为什么还有人在攻击这个女生呢?

以上也引发了我对近期网络现象的反思:作为普通人,我们应该怎样认知网络上的这些事件?反转太多,节奏太快,怎样才能避免让自己陷入非理性的集体狂欢里,无意间成了网暴工具人呢?

4

我的思考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第一, 过分执着于给人群打标签,本质是一种思维能力低下的表现。许多人嘴上同意“无论哪个群体/地区都有好人,也有坏人”,转眼遇到具体事件,就上去喷“XX人都是傻逼”“XX人全是奸商”。

第二, 立场不要先于事实。在某个单一事件里,如果宏大叙事过多,容易导致立场先行,高于事实。六神磊磊说得好,当对事件的讨论变成打牌一样的“比大小”,你出“性别议题”这个王炸,结果别人出了“阶级情感”,再有人搬出“民族大义”,那么离事件本身会越来越远,变成所有人对所有人的战争,最终,搬出最大“正义”的人会不战而胜。

第三,近期很多问题的讨论里面,很多人喜欢引用 “鸡蛋和高墙”,这是村上说的:“鸡蛋与高墙之间我永远站鸡蛋”。但即便这理论成立,具体问题上谁是高墙呢?

在广州地铁8号线上,农民工和名校女硕士冲突,在阶级叙事里,农民工是鸡蛋,因为张某清楚知道自己有“话语权优势”,还动用舆论将事情扩大化;但在性别议题里,男女之间女性是鸡蛋。 在舆论场里,阶级叙事压倒性别议题,所以张某的路径没有走通,不但没有吃到流量红利,还要为互联网审判庭的开庭支付诉讼费,面临实习离职和可能的学业终止。所以鸡蛋和高墙也不是一概而论、按标签划分的,而是具体还原到语境里具体分析:你能说某台曾力捧的小花跟农村出身的男助理之间,前者是鸡蛋吗?

第四、 大部分时候网上的纷争并不涉及宏大事件,只是普通人VS普通人,那就应该是看更多信息,再做具体判断。比如,正常人的朴素价值观都是支持骚扰入罪,同时支持诬告反坐,而不是为了某个大的“叙事”,认同可以“抛开事实”。

第五、 在自身不占理的前提下,不要轻易发起互联网审判,你无法控制舆论,且很有可能会为此付出高昂的诉讼费。也不要轻易发动网暴,网暴的发起者要吞一千根针。

希望舆论场里,理性的声音会越来越多,虽然这很难,但可以从你我做起。

-E姐和好基友河马君开通了“E姐有问必答”栏目-

-大家对职场、情感、生活有困惑,可以私信投稿,E姐会随缘回复-

-关于文史、时事、读书、写作方面的问题,河马君会择机回复-

❤️爱大家❤️

#E姐有问必答04#

#E姐有问必答03#

#E姐有问必答02#

#E姐有问必答01#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