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5日周四,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一天,以及只存在于我记忆里的那位同学,潘博文。”——《不存在的同学》
前几天,知乎上2019年的一篇旧文《不存在的同学》闯入了人们的视野,文章中提到的这位#潘博文#不仅两度冲上微博热搜,还获得了将近3个亿的浏览量。那么潘博文是谁?他身上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原来在文章中,作者回忆起自己一位叫潘博文的高中同学,他们曾经天天泡在一起,上课学习下课打球。但有一天,在前往宿舍楼地下室捡羽毛球的途中,作者突然发现潘博文消失了,从所有人的记忆中消失了,就像是从来没有存在过一样,记得他的唯有作者和同学L,而作者和L也无法找到潘博文曾经存在过的证据,然后故事就这样结束了。
尽管作者在不久前发声明否认了故事的真实性,但因为文章中对环境和感受过于逼真的描写,还是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共鸣,纷纷留言贡献自己的推论和“消失”经历,同时,众多知乎答主、B站UP主也被激发出各种脑洞式的再创作。
于是对潘博文的讨论已经不止故事本身,而是直接进入到了“平行宇宙”的烧脑讨论。
在很人们的主观认识中,关于平行宇宙最突出的体现就是“记忆错乱”。
比如《爱我中华》的歌词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是“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支花”,而事实上是“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支花”;又比如很多人认为南非总统曼德拉是在上世纪80年代在监狱中去世的,事实上曼德拉2013年才去世。
于是除了给予部分心理学、神经学的解释,大家更愿意相信这种“记忆错乱”的直接原因正是“消失”,而所谓的“消失”则与平行宇宙理论相关,这在相当多的电影中都能看到精彩的诠释。
比如经典的《蝴蝶效应》,主角由于不满足于当下,于是总想着要改变过去。但每次改变都导致他存在于另一个平行宇宙,导致这种“记忆错乱”频频出现。不过穿越并没有令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由于蝴蝶效应的存在,最后产生的都是恶果。
基本上,对于平行宇宙,大部分网友都是如同对待科幻影片或都市传说那样,抱有一种高涨的猎奇或凑热闹心态,还有不少人以为这个概念是剧作家或小说家编出来的。事实上,平行宇宙是科学家提出的,只不过科学家眼中的平行宇宙并不是“还有另一个我”那么简单,而是称其为“多重宇宙”。
多重宇宙是对量子力学最流行的解释之一。由于量子理论的数学原理非常复杂,远远超过了小编的数学能力范围,所以这里只说大致轮廓。
先从重要程度上来看。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可以说是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石,而多重宇宙和哥本哈根解释,是对量子力学最流行的两种解释。
哥本哈根解释暂且粗略概括为“意识决定存在”,那么多重宇宙又是什么概念呢?
简单来说就是我们现在所处的宇宙之外,有可能存在着其他宇宙,这些其他宇宙是我们现在宇宙的各种可能性版本。
它们可能跟我们现在的宇宙类似,但不在目前的观测范围内;
也可能是宇宙大爆炸后在暴胀过程中,某些部分停止增长而形成的独立时空泡泡,有着和我们不同的物理常数;
又可能是量子力学的多重宇宙——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分裂新宇宙,我们的每一个思考、每一个决定都会产生不同的后果,而所有的后果都会形成一个新的宇宙,数量无限;
还有可能是前面三种平行宇宙之外的一切可能,一些科学家认为梦境来自这类平行宇宙的记忆。
这是宇宙学家马克思·泰格马克整理的四级多重宇宙,也有科学家从其他角度整理出了九种多重宇宙。
理解多重宇宙,还有一个更直接的角度:用来解释祖母悖论——如果一个人穿越到过去杀死了祖母,他会不会瞬间消失?
不会,因为这是在另一个宇宙造成的结果,对于穿越前的宇宙没有任何影响,这两个宇宙既不重合也不相交,是两条平行线,也就是说在你改变历史的同时,只是创造了一个新的平行宇宙。
听起来十分夸张,但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它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推崇。2019年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蜘蛛侠:平行宇宙》就因为对多重宇宙有着极为精彩的诠释,而收获了一大批年轻追随者。
影片中,在1号宇宙里的蜘蛛侠帕克有爱情有身材,是保护平民的大英雄,但在一次战斗中被大反派打死了,不能复活的那种。
但是大反派制作的某种装置连接了多重宇宙,于是存在于不同宇宙中的N个蜘蛛侠都来到了1号宇宙(有女蜘蛛侠、中年蜘蛛侠、未来时空的亚洲少女蜘蛛侠、二维世界的蜘蛛侠,还有一只穿着蜘蛛侠衣服的猪)。
其中那位中年蜘蛛侠也叫帕克,在他的宇宙中,已经跟老婆离婚,自暴自弃,身材发福。
而这个发福的帕克和死掉的帕克,以前正是同一个帕克,他曾经面临某个抉择(暂且推测为离婚抉择)。
依照量子理论,每当有一个选择诞生时,就会诞生一个新的宇宙。所以电影里会出现两个帕克,没有选择离婚的帕克,存在于1号宇宙中,化解了夫妻矛盾,但不幸在战斗中死去;选择了离婚的帕克,存在于新诞生的宇宙中,成为一个颓废的单身狗,因为吃垃圾食品太多而发福。
那么得有多少个宇宙?无数个,任何一个帕克,每做一个选择,就会诞生一个新的宇宙平行存在。通过某些奇怪的契机,两个平行宇宙中的某某,能够相互感知到对方的存在,甚至在同一时空面对面,就像胖帕克和瘦帕克一样。
虽然只是简单地认识了一下多重宇宙,但无论是普通人还是科学家,脑子里很难不涌出接下来的一堆问题:多重宇宙有存在的可能性吗?它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被验证?如果被验证,是否代表着人类的根源有了新的线索?
目前并没有确切的答案。
在得到明显的观测证据之前,多重宇宙只能称得上是一个科学猜想,并不是一个经得起考验的科学结论。
不过关于它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有不少大科学家旗帜鲜明地反对,比如暴胀理论的早期奠基人保罗·斯坦哈特,当他意识到这一理论会产生多重宇宙时,果断地中断了研究。
现在斯坦哈特已经成为了暴胀理论的反对者,他曾说:“多重宇宙毁了我最喜欢的想法之一(即暴胀理论)”。“如果一个理论能提供所有可能的结果,那么任何实验都不能排除这个理论(可以粗暴地理解为,它完全没有用)。”
但霍金、费曼、温伯格、盖尔曼等大牛,都曾经表示支持多重宇宙。虽然霍金经常开玩笑说,“一听到薛定谔的猫,就想去拿枪”,但也多次表示,多重宇宙“显然是正确的”。
温伯格也说过:“一个没有任何前提条件并且不需要仔细调试以使它符合观察结果的理论,就其本身而言就足够美丽了”。
作为一枚物理知识不多的普通人类,宇宙的广阔,我们只能通过物理学家构建出来的概念和数字去认知,无法获得感官层面的真实认知,即使多重宇宙存在,也是如此,因为我们甚至对所处的地球都很难有感官层面的真实认知。
但正如一位B站UP主说的:只要仰望星空,我们就会认识到自身的渺小,而宇宙的广阔和人类的渺小并不令人感到悲哀,反而让人们感到慰藉。平行宇宙的存在,或许能给地球上孤独的人类更多慰藉,因为在无数个平行宇宙中,可能存在着无数个你我,比如少年潘博文。
图片来源于网络
撰文:观复苏够以
监制:观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