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夸张艺谋,只因敢于启用新人,折射出影视剧的“包养风”

宁静夸张艺谋,只因敢于启用新人,折射出影视剧的“包养风”

前两天,宁静因夸张艺谋而上了热搜,究其原因,只因张艺谋敢于启用新人。


(相关资料图)

反向思考,为什么大部分导演不愿意启用新人,或者是名气不大的艺人?

影视剧的成败与演员的知名度

有人或许会说,名气不大意味着没有市场号召力, 没有市场号召力约等于血本无归。然而并非如此,譬如《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虽然有传言称其遭到了打压,但目前仍旧拿下了将近24亿的票房。尽管尚算不得爆款,不过以现阶段的口碑来推测,该系列的第二部和第三部大概率会斩获相当可观的票房成绩,毕竟有六公主在为其站脚助威。

与张艺谋的选择如出一辙,乌尔善同样在《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中启用了于适等众多新人,甚至为他们安排了长达半年的专业训练,相较张艺谋有过之而无不及。事实证明,乌尔善的做法不敢是说英明神武,可也绝对不是昏招儿,起码赢得了广大的观众的认可。

由此可见,影视剧的成败并不完全取决于演员的知名度,究其根本的话,制作水准才是硬道理。在此前提之下,再回过头去思考,为什么大部分导演不愿意启用新人或名气不大的艺人,便会发现其中的逻辑没那么简单。

制作水准欠佳与没有大牌明星

最近几天,很多人都在关注未婚妻起诉未婚夫强迫发生关系的案件,其实这件事的焦点并非男方是否存在强迫行为,而是女方有没有以彩礼和房产加名为条件胁迫男方。事实上,不论判决结果如何,皆凸显出当代人对婚姻的态度,将其当作累积物质财富的一种捷径。为达目的,更有甚者,干脆直接求包养,帅气小伙儿投入阿姨的怀抱,漂亮小姑娘委身于大叔,美其名曰少奋斗二十年,如今早已司空见惯了。

眼下的影视剧制作亦是如此,只不过傍上的是高知名度演员,坊间传言相当一部分影视剧的运作模式,先评估哪些演员聚在一起演一部剧能够赚钱,确定了演员之后再去调整剧本,甚至会为演员而量身定制出一个全新的剧本。换而言之,该影视剧的卖点压根儿不是剧情,而是演员本人。虽说不完全与小伙子、小姑娘求包养相同,但基本思路殊途同归,制片方不想努力提高制作水准了,以邀请高知名度演员来替代原本该有的努力,这就是影视剧的“包养风”。

若是如此,导演自然不敢启用新人或名气不大的艺人挑大梁,制作水准欠佳,要是再没有大牌明星坐镇,只能是血本无归了。

氪金的粉丝与刷数据的“女工”

可能有人会疑惑,假如影视剧的质量不佳,真的可以依靠高知名度演员力挽狂澜吗?

理论上,答案是否定,但在饭圈文化的裹挟下,却具有了普遍性。因为在饭圈文化的逻辑中,追星追的是明星本人,作品只能算作附加值,故而近些年“人红作品不红”的艺人越来越多。关键在于“人红作品不红”的艺人不需要得到大众的认可,有粉丝的支持足矣,有钱的粉丝可以氪金,没钱的粉丝甘当“女工” 刷数据。从而形成了一条日进斗金的产业链,其收入远超绝大多数实力派艺人,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有的歌手明明没有唱遍大街小巷的代表作,但专辑销量居然能够居高不下。

实事求是,宁静夸张艺谋敢于启用新人稍显大惊小怪,纵观内娱,电影市场应该是受饭圈文化影响最小的娱乐产业。道理很简单,粉丝的数量有限,不论如何氪金,也很难撑起几十亿之巨的票房。“包养风”真正的重灾区是连续剧,各项数据皆有造假的可行性,而且成本也不高,以2019年的《亲爱的,热爱的》为例。单周话题量高达112亿,18天上了100次热搜,相当于全国14亿人,平均每个人每天就得为该剧制造一个以上的话题量,且平均每集要贡献2到3个热搜。对比公认的现象级大剧《人民的名义》和《人世间》,也未曾有过如此疯狂的数据,难道《亲爱的,热爱的》的受众群体比前二者还要广?还要更加受欢迎吗?

答案不言而喻了,与此同时,大家也要看清背后的利益链条。每当“人红作品不红”的艺人有作品上线时,作品上线平台的会员就会大卖,此为氪金;当然了,网络夸夸团势必会同步发声,一时间各种彩虹屁满天飞,这是“女工”在刷数据。目的只有一个,营造出“人红作品不红”的艺人拥有无与伦比的市场号召力,利用资本逐利的天性,迫使制片方不得不重金聘用“人红作品不红”的艺人。

结语

如此一来,新人或名气不大的艺人必然难以出头……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