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经典的影片,总会留给观众很多记忆犹新的经典角色,不管岁月如何更迭,他们仍旧是我们心目中最美好的样子。
"九九那个艳阳天来哟,十八岁的哥哥呀坐在河边,东风呀吹得那个风车儿转哪,蚕豆花儿香啊麦苗儿鲜……"
熟悉的旋律,熟悉的风韵,浮现出熟悉的面孔,《九九艳阳天》是高如星为1957年上映的《柳堡的故事》所写的主题曲。
如今歌声依旧,影片如昨,可是熟悉的人儿呀,早已远去,"二妹子"86岁的陶玉玲,三次患癌,在生死线上挣扎,"副班长李进"廖有梁62岁时孤独病逝。
才华横溢的作曲人高如星,42岁英年早逝,而令我们一直牵挂的,还有另一个英俊潇洒银幕角色——指导员宋伟。
徐林格饰演的指导员,比副班长李进,多了几分成熟的韵味,俊朗的外表下,还有一股子温雅的气质,动人的磁性嗓音,能让耳朵怀孕,他青年指挥官的形象,深深的印入了观众的心中。
他一生只演过《上甘岭》、《柳堡的故事》、《霓虹灯下的哨兵》三部电影,但无一例外的,他都是指导员的身份,也因此被观众称为"银幕第一指导员"。
电视中的指导员,在我们的印象中都是由学识好、觉悟高、性情比较温和的人担任的,但现实中,徐林格的成长却令人心疼。
徐林格,1930年出生在北京,祖籍在天津,他出生贫苦,而且家中比我们想象的还要穷,说是家徒四壁,一点不夸张。
与他出生在同一时代的很多演员,家境虽然也不富裕,但或多或少都进过学堂,但学堂对徐林格来说实在太遥远了,他能顺利长大都可谓是奇迹。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可以说他在刚会走路时,就跟《红灯记》中演的李铁梅似的,就体格篮子满大街的买烧饼油条等早点,以此补贴家用。
而在相同的年龄,我们能不能自己乖乖的自己吃早餐还是个问题,更别提赚钱养家了,不把钱拿来当纸撕得粉碎,估计就是爸妈心中的乖宝宝了。
徐林格家穷得上不起学也就罢了,甚至穷到一双袜子都是负担,由于家庭的缘故,他从小都没穿过袜子,导致长大后,他穿得袜子了,却不习惯它束缚脚,因而始终没能培养出穿袜子的习惯。
我们仿佛看见了他的未来,一生疾苦食不果腹,读不起书,学不了文化,只能在生活的最底层,靠苦力讨生活,但令我们没想到的是徐林格居然是个天才。
他虽然家境不好,也没读过书,但他聪明好学,勤奋刻苦,因而他以出乎大家预料的方式,完成了人生的逆袭。
没有上过一天学的他,居然通过自学,轻松掌握了课堂上的书本知识,但他并没有就此满足,甚至还通过自学掌握了很多书法和绘画的只是,写得一手好仿宋体字。
此外,他不仅长得帅气,形象好,还有一副清亮的好嗓子,这便为他往后能走上演艺道路埋下了伏笔。
生活的困难,丝毫没影响到徐林格对生活的热爱,他不仅珍惜当下的时光,还把自己培育成了一个多才多艺的文化人,如此能耐,称之为天才一点都不夸张。
他与陶玉玲还曾做过同事,在话剧的舞台上,他得到了充分的历练,并出演了很多重要的角色。
他是《东海最前线》中的参谋长,《烈火红心》中的韩书记,《一江红旗》中的团长,《我是一个兵》中的指导员,《东进序曲》中的东进纵队司令员孟器宇等。
由于他出色的表演,而当时正是演艺事业百废待新的时刻,因而很多话剧演员都得到了机会,从话剧的舞台转战大银幕。
1956年,他第一次走上大银幕,出演《上甘岭》中的七连指导员孟德贵,相信很多人都记得他,双眼被炸伤的他,脸上裹着厚厚的纱布。
可在残酷的战争中,他没有一丝的抱怨,反而从他丰富的神情和言语间的流露,无不彰显着他对祖国爱得深沉,勇于为国捐躯的壮烈精神。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在卫生员王兰的歌声中,我们仿佛又看到了他饰演的指导员,在弥留之际依旧想再听一听《我的祖国》的歌声。
在这部影片中,他算是男三号,26岁的他用深情的表演深深地打动了观众的心,随后他便以男二号的身份,再次出演了《柳堡的故事》中的指导员宋伟。
影片中的他,将作为指导员的宋伟演绎的非常真实鲜活,他不是一个刻板的军人干部,反而在处理副班长李进和二妹子的恋情时,既讲纪律又念人情,不失原则,却灵活周到。
徐林格以细腻、准确的表演,塑造了英俊儒雅、和蔼可亲的好八连指导员形象,名极一时,可是本该趁热打铁的他,却从此消失在了大银幕之上。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时代的变革中,有着北方人的直爽和南方人的细腻,气质稳健而儒雅,行事很低调且不爱张扬的徐林格也一样受到了严重的波及。
事业停滞了暂且不提,他被迫离开了自己热爱的舞台,先是去了安徽大蜀山农场劳动,后来又被迫从部队转业,由于他的妻子是杭州,便被分配去了杭州味精厂当工人。
他不怕苦不怕累,为人真诚低调,因而受到了很多同事的喜欢,但他的身体却在日积月累的劳作中拖垮了,而他巨大的心理负担更是对此雪上加霜,为此患上了严重的肝病。
1974年,他终于再次被调回了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还在《走访地下城》中出演了人防办主任,不过这部影片并没有公映。
身体不堪重负的徐林格,最终在1975年在河南开封拍外景时,因肝癌抢救无效而病逝,年仅4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