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口语演变出其书写形式以来,信件便在历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一些发挥了关键作用并塑造了国家的命运,另一些记录了重大的事件,而很多让我们了解到生活在过去的时代是怎么回事。
《改变世界的信》,是一座信件博物馆,也是一部纸笺上的浓缩世界史。以下是《改变世界的信》的作者和译者写给读者的两封“信”。标题为编者所加,有删节。
序言:它们使历史变得生动
【资料图】科林·索尔特
亲爱的读者:
我想是时候给你们写封短信了。这本书里都是历史信件——来自大人物和小人物的书信。在这些书页中,你们可以找到私人信、公务信、公开信、要遵从的信、不服从的信、最早的信、连锁信、最后的信、丢失的信、电报和在激战前夜送出的数则重要信息。
它们也许改变了历史,也许没有,但无一不具有历史意义。小普林尼亲睹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的爆发并没有改变历史,但他写给塔西佗描述这一事件的信,为挖掘庞贝古城和赫库兰尼姆古城的考古学家提供了生动而清晰的见解。他的记录是如此准确,以至于现代火山学家在谈及这类火山喷发时都称之为“普林尼式火山喷发”,以此为纪念。
有些信的内容更为私密。比如,亨利八世写给新欢安妮·博林奉承味十足的情书,奇怪的是,这些信件最终被送到了罗马梵蒂冈。其中还包括彼得·居里的第一次尝试,他想与他未来的妻子玛丽亚(后来叫玛丽)建立不仅仅是科学事业上的合作伙伴关系。她作为学生在巴黎短暂居留后,回到祖国波兰,在那里继续她的事业。居里写了一封充满激情的信给她,于是她返回了巴黎。
因为收到一封信而最终有了改变世界的科学突破,玛丽·居里并不是唯一一位有这种经历的科学家。一封例常的来信告知年轻的查尔斯·达尔文一个消息——皇家海军小猎犬号勘探船上有一个博物学家的职位空缺。虽然这是一封极普通的信件,但这趟为期五年的旅行最终使达尔文发展出了他的物竞天择理论。有些信件来自科技先驱,其中包括一封伽利略写于1609年的信,描写了他通过望远镜观察到的木星的多颗卫星,还有莱特兄弟在他们历史性的首次飞行后即时发送的电报。列奥纳多·达·芬奇1480年写给米兰公爵的简历和附信,含有你们在其他任何简历中都找不到的职业亮点。
此外,你们能够读到批准J.罗伯特·奥本海默研发原子弹的信件,但颇为有趣的是:信中并没有提到原子弹。如果这是奥本海默事业的开始,那么其结束就是威廉·博登的一封信,信中奥本海默被指控为间谍。而他的工作成果——核武器,差点给世界带来灭绝性的灾难。
虽然奥本海默不是间谍,但间谍活动的主题贯穿了本书的很多篇章。你们可以读到秘密传到本·富兰克林手中的丑闻信件,这些信件揭露了马萨诸塞殖民地英国总督的真实看法;你们还可以读到乔治·华盛顿委任美国第一个间谍组织的信件。
英国本国的谍报网在16世纪便已建立,当时它发现了苏格兰女王玛丽和一个密谋暗杀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组织之间进行勾结的信件。另外,还有布莱切利公园电码译员的故事,他们直接写信给丘吉尔,恳求获得更多的资源来破解德国人的恩尼格玛密码,这项工作最终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局势朝有利于同盟国的方向转变。
战争是历史的丑陋地标,是穿越时间、改变千万人生活的里程碑。本书的第一封信是当一支古希腊军队要求它的敌人斯巴达人投降时,对方所给予的严正回答。另外,书中还有盟友之间的通信(如罗斯福与丘吉尔,希特勒与墨索里尼)、敌人之间的通信(如法国的拿破仑向俄国的亚历山大一世宣战)和胜败双方之间的通信。美国内战期间舍曼将军致亚特兰大市民的信,很人性化地承认了战争必然带来的恐惧,而报告珍珠港遭到轰炸的电报却简明扼要。
也有更个人化的战争描述。沙利文·巴卢在1861年的第一次布尔河战役中阵亡,他写给妻子萨拉的情书在遗物中被发现。诗人西格弗里德·沙逊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写给指挥官的书信中直言不讳,也许使他得以在战争中幸存。约翰·F.肯尼迪在他的巡逻艇沉没后被困在太平洋的一个岛上,这时,他那封刻在椰子上的著名信件,无疑救了他的性命。
现代间谍活动可能是商业性的、政治性的,也可能是军事性的。詹姆斯·麦科德在一封自白信中承认自己参与了水门事件,使得丑闻被公之于众。揭秘者的出现是一种现代现象,本书还囊括了一些揭露像安然公司和国家安全局这样的机构违法行为的来信。这些揭露者往往冒着个人风险,但总是带来改变,和崭新的、使我们所有人受益的透明度。
在英国,武器检查员大卫·凯利在给国防部的信中承认,他曾怀疑一份“欺骗档案”的真实性,这份档案的建立旨在附和托尼·布莱尔对加入伊拉克战争的呼吁。这封信的消息一经公开,他就受到新闻界和政界人士的追堵纠缠。事件的余波影响了所有涉事者的职业生涯,并迫使他自杀。绝命书可能冷酷而迷人,本书也收录了弗吉尼亚·伍尔芙写给丈夫的最后一封充满痛苦和悲情的信,还有法国诗人波德莱尔本想留给情人的最后一封信。尽管他刺向自己的胸口,但没有伤及任何重要器官,他活了下来,写出了一生中最好的作品。
本书还收录了奥斯卡·王尔德的作品,但不是因为他的信有妙语连珠的诙谐。他在雷丁监狱——他被迫在那儿反省自己的放荡生活——写下了一封惊世骇俗的信。马丁·路德·金也在监狱里抽时间写了一封长信,为他的非暴力反抗罪辩护,他因这一罪名身陷囹圄。
这些信有一些共同特质。它们是我们与那些写信人、收信人以及写信时代之间非常直接的联系。纸张、墨水和文字往往是有形的元素,它们使其所在的历史变得生动起来。
我喜欢密封在信封里的信,信封上贴有盖了邮戳的邮票,它不是投寄到虚拟信箱里的,而是实实在在的一封信。当今的时代,每个人都写电子邮件,信件似乎已经过时了。但不管它们的内容有多么涉及隐私,电子邮件永远不是真正个人化的,也不是真正私密的。
它们不是手写的,没有人挑选过它们的信纸;从人们的电子邮件供应商到国家安全局,它们能够被任何人读到。电子邮件看上去全都是相同的,它们会因为不慎碰触键盘而被删除。它们永远不会有气味!没有可以用手握住的形体,没有能保留下来的实物,在一个安静的时刻,你也不能从皮夹和手提袋里将它们拿出来反复阅读玩味;没有可以珍藏的东西。
好吧,事情就是这样。我希望你们喜欢这本书。如果你们喜欢,为什么不写一封信给我呢?
译后记
一场长途跋涉和探奇
程应铸
历史学者科林·索尔特独辟蹊径,以书信为引子和媒介,引导读者走入历史,认识历史,思考历史。书信乃是一种直接向收信人表达思想、情感、意志、心愿、决定、要求等思维活动的特殊文体。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人类留下的书信数不胜数,就像一颗颗散发着幽光异彩的珍珠。作者以他特有的历史视角,在众星闪烁的书信海洋中精选出一百封各种类别的信件,加上自己对其时代背景的考据、挖掘,以及对其历史意义的分析、评说,把它们如同珍珠般串成一链,这就是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改变世界的信》。
这一封封信都有它们各自的历史价值,通过阅读它们,我们了解了一个个历史事件,它们是参与事件的写信人的最直接叙述,所以它们真切生动,让人感同身受。刺杀恺撒的密谋者在事成后小心翼翼地筹划退路,以求自保;小普林尼对毁灭庞贝古城的维苏威火山爆发时的详尽描述,甚至细微到烟雾的形状以及它们在空中的变化过程,为后世研究这场毁灭庞贝古城的火山爆发提供了可靠的信息;哥伦布亲笔记载他第一次抵达美洲时的观感以及对当地土著的印象和彼此间的互动,可以说是两个世界碰触时最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圣女贞德围城时致英王等人的信,无疑让我们洞悉到了英法百年战争中的一些精彩花絮;而英国的宗教革命,以及随后新教与天主教之间反反复复的血腥较量,竟是源于国王亨利八世的一段情史,这是该书一组信件所勾勒出的完整印象,王室中的刀光剑影亦尽显其中;拿破仑和亚历山大之间的通信,乃是俄法两国在席卷欧洲的拿破仑战争中的外交博弈,展现了两国关系随着利益的变化而变化,也点明拿破仑的入侵导致了两败俱伤的莫斯科焚城;而美国的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也通过华盛顿、富兰克林、林肯、舍曼等人的书信以及其他有关信件而变得有血有肉,生动具体,可摸可触;在给无数生灵带来痛苦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隆隆炮声中,诗人沙逊的公开信揭示了年轻一代普遍存在的反战情绪,而齐默尔曼的外交信函则显示了热战下另一个激烈的外交战场;肯尼迪的椰子信,爱因斯坦和西拉德致罗斯福的信,希特勒致格姆利希的信,罗斯福与丘吉尔的通信,英国密码破解人员给丘吉尔的信,使我们了解了二战中一些如反犹太宣传、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和间谍战等事件的重要细节;另有一些信件,反映了美苏两个大国在战后世界秩序重组中的较量;更有一些书信,反映了历史性的灾难事件,如斯科特上尉率领的北极考察队悲壮地全军覆没,泰坦尼克号首航时遭遇造成1500余人丧命的沉船海难;另外,德拉斯·卡萨斯、威廉姆斯、马丁·路德·金、曼德拉等人正气凛然的反种族压迫信件也是本书的一个亮点……总之,凡有一定时间跨度的重要历史事件在书中都有展示。
另外,本书还通过书信展现了科学技术界的一些饶有趣味的故事,也不乏文学艺术界的动人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封封信不仅是历史事件的记录,还是写信者真性情的显露,比如,从达·芬奇的自荐信中,可以看到他艺高胆大的自信,以及文艺复兴那个伟大时代赋予他的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从宗教改革者马丁·路德的信中,我们看见了他的坚毅、执着,看见他特立独行的人格和锐意改革之心。从亨利八世的情书中,我们可以窥见这个一生娶了六位王后并屡屡杀妻的国王虚伪、多变、信誓旦旦和口蜜腹剑的嘴脸。而莫扎特的家信,让我们一窥这位伟大音乐家的另一个侧影——热爱生活、热爱家人,重视家庭,其情感甚至细微到忧虑儿子的教育环境和人格成长,这正如世人对他的评价,“他有春风的面,炎夏的心”。刺杀马拉的夏洛特·科黛在临刑前写下的书信显示了她为理想决绝的献身精神和对亲人及同道的无限柔情。而美国独立革命先贤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的婚外情,让我们洞悉了人性的复杂,即便这样一个伟大的人物也有其软弱的一面,这就是真实,光亮中总会有阴影。书信所吐露出的书信主人的真性情,可谓千姿百态,不一而足。
就译者而言,翻译这本书的过程犹如一场长途跋涉和探奇,犹如穿越一条悠远深邃的历史隧道,更如手擎火炬探索一个形成于远古并无限扩展的岩洞,让我始终怀着那份好奇、遐想和惊异,每挪一步都会想:下一个遇到的将会是什么?谁?哪个国度,何种事件,又会引来怎样的思考和启迪?无疑,每挪一步都会有新的充电,新的满足,新的期待。
那么,就让读者加入我的行列,一起来参与跋涉,享用一场书信的盛宴吧,希望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独特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