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得水》:人性的折射与舞台的斑驳

迄今为止,开心麻花转型电影的最佳口碑之作《驴得水》,是开心麻花话剧改编电影的一次成功尝试,《驴得水》的故事背景立足民国时期,讲述了一群乡村教师致力改变“贪、愚、弱、私”的乡村现状,却因一头驴虚报空饷之事东窗事发,造成了一系列啼笑皆非又引人深思的故事。话剧《驴得水》在改编成电影之前,凭借话剧的多场成功演出,话剧《驴得水》拥有强大的观众基础以及完整的故事情节,这导致了在改编电影的过程时,其优势和劣势也同步到了电影《驴得水》中,影片中可圈可点的人性塑造和瑕不掩瑜的话剧痕迹一同造就了这场人性大戏。

一、独异女性的自我救赎社会的发展进程已经亦步亦趋地朝向独异的方向,工业社会的普适性规律已经被晚现代社会的独异性规律所取代,最终影响到21世纪初的社会形式、集体和政治领域并十分深远,作为晚现代社会的主体,独异于众人是未来努力的方向,自我完善占据了更多的篇幅。在电影《驴得水》中,最为特立独行就是女教师张一曼,她身上并没有太多传统女性的吃苦耐劳的烙印,只肆意洒脱地活在人世间。影片开场的期末总结大会,所有人都或多或少地围坐在桌子前,只有张一曼在穿衣镜前欣赏着自己的美貌,在为特派员准备午饭时的她,在乡村的土堆上轻快地唱歌,随着手中的飘飞的蒜皮,诉说着自我的愿望,在裴魁山向她表明心迹之时,她果断也迅速地和裴魁山划清界限并付出行动,毫不拖泥带水,自此为止,张一曼一直按照自己的原初本心生长着,因2023年特派员的突然袭击检查,让平静的乡村小学像一滩伤水中扔进了一颗定时炸弹,误打误撞进入了乡村小学的铜匠却成为了解题的答案,唯一能交这份答卷的只有张一曼对铜匠的身体攻势,在关键时刻,看似所有人都为这个主意而为难,但是在场的人却默契地投了赞成票,默许了这一场面的发生,转而铜匠女子气势汹汹地“讨公道”时,众人又故技重施,把为学校做牺牲这一冠冕堂皇的理由摆在桌面上,以此逼一曼就范,张一曼为了学校做出了两次牺牲,一次是自己的身体,一次是自己的颜面,但是众人却认为这合情合理,自此,影片基调也由喜转悲。铜匠在特派员的权势之下,将一曼的尊严践踏,在场的众人又反过来指责一曼的“浪荡”,在这一场闹剧中,他们间接默许一曼用自己的身体做出牺牲,但是又反过来指责她的“不贞洁”,众人或像裴魁山、铜匠直接地又或像校长、铁男间接地将一曼的尊严踩碎,将她孱弱的一面完全暴露在所有人面前,众人为了糊弄特派员以及伙同特派员哄骗国外专家做出的惺惺丑态,张一曼游离于这种“团结”氛围外,看似疯魔,又好似清醒,最终以一把手工具结束了自己的苟延残喘的生命,也解脱了自己。

二、镜像折射的人性弱点四位乡村教师是为了改变他们口中所说的“贪、愚、弱、私”的乡村现状,来到了这所乡村小学,校长更是信誓旦旦地要做“乡村教育实验”,随着特派员和国外教育专家的到访,众人却变成了他们要改变的乡村现状的代名词,从影片最初,张一曼报学校的账单就可以窥见结果的一角,学校的公帐上赫然显示着校长的眼镜费、周铁男的健身器材费以及张一曼和裴魁山的个人费用,以及最令人讽刺的也是最直观地展现:驴得水和吕得水的障眼法,为最终的结果做好了铺垫,在特派员的权力压制下,周铁男一改最初的直率、正义变成了胆小怕事,甚至连特派员的手下要侵犯一曼的时候,他只敢做缩头乌龟却再不复往日的正义;校长每天嘴上说冠冕堂皇的“场面话”,他却在每一次需要他人做出牺牲的时候,默默吃尽了红利;裴魁山因利益来,因利益转向为特派员效力,这也是他口中要改变的现状之一,他们每一个人却毫不意外地成为了他们口中要改变人性弱点的直观化形象,在影片中唯一能让观众直面受到了这四位乡村教师教育的铜匠,却成为了一名刽子手,将铡刀伸向了教育过他的人,甚至铜匠就像一面镜子,把四位乡村教师的人性弱点一一折射出来,这也不由得令人想起裴魁山在影片的一句疑问:在我们缺乏教育的真的是农民吗?

三、话剧舞台的斑驳痕迹作为话剧改编的电影,它既吸收了话剧《驴得水》本体的优势,经过了千锤百炼的剧本情节和强大的观众基础以及市场反应,随之相应而来的还有话剧和电影之间的差异,这些差异也让电影《驴得水》先天带来一些小瑕疵。

首先,在电影《驴得水》中,在处理戏剧冲突情节时,仍然带有浓重的话剧色彩,有背景音乐和过场的画面相结合,在特派员来检查的前一天深夜,黑夜和音乐结合下的人影惶惶,在驴棚着火时众人救火相等都带着话剧舞台的痕迹,除此之外,在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所运用的镜头语言,镜头的视角又非常像观看话剧的观众,一众角色站在舞台前,人物之间的调度都能在一面墙前完成,这也符合传统的话剧舞台调度。在电影《驴得水》中,也存在着同一个景别运用的时长过长的问题,在裴魁山向张一曼表达自己的心迹这一场戏时,镜头都在集中运用中近景展现人物对话,较为单一。

其次,电影的故事发生一个小乡村,在镜头对准的角度也只有固定的乡村景象和乡村小学的场景,并没有其他外部场景的刻画,并且在景别变化的过程中显得比较僵硬,不够顺畅,所以给观众的体验仍然是话剧实感大于观影体验,除此之外,电影《驴得水》的色彩也较为单一,以灰色和黄色作为基调,色彩的变化较少,并未给观众带来丰富的视觉体验,从而引起观众情绪的波动,这也是电影《驴得水》受到诟病的原因,虽然在电影整体的观感来看,电影的人物刻画比较饱满以及情节表现可圈可点是其优势,但是其劣势也正是改编电影的过程中仍然抹不去的浓重话剧舞台痕迹。《驴得水》作为话剧改编电影较为成功之作,也是开心麻花最具口碑的作品之一,其剧情和人物的塑造纵然是后续话剧改编电影的可参考文本,但是其电影感的缺失也是众多改编作品中要规避的弱点。

推荐阅读